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福建当今形势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对福建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改革思路,以期达到课程体系设置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外贸人才。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知识体系,是正确认识国际经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现象的基础。入门性的专业知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奠定其他课程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可围绕"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国际经济学""什么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如何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体系"等四个方面向学生传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知识,这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学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线索,同时构成了开设"学科导论"课程的基本缘由。  相似文献   

3.
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出发,阐述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和路线,并以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探讨了科学构筑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及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根据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及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根据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以来,各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要根据国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在国标的指导和要求下,结合广东培正学院应用型院校定位,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为契机,从总学分各模块占比、增加实验实训比例、加大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三个方面积极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海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评价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锐  李益辉 《湘南学院学报》2016,(4):112-115,120
互联网+经济给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推动专业课程体系与网络外贸论坛学用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课程项目+论坛案例"教学新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导向;利用网络外贸论坛实时更新的特点,提升学生适应外贸行业的新技能。实践证明,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施‘课程项目+网络外贸论坛’的教学改革,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地位的变化对我国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角度探讨了国贸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期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职国贸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高职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在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和北美地区的CBE模式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我院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本文结合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很多普通高校都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目前新升格为本科的民办高校有48所,其中有32所也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普通高校的专业侧重于学科型人才的培养,而民办高校应该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民办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并没有突出这一思想。文章通过基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理念,以民办高校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重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社会人才需求量增长最快的行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近年来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学生就业难与外经贸行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偏离社会需求,与实际需要脱节。唯有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且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才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全面提高专业教学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存在着诸如知识点重复交叉、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重点内容不突出、课程体系与岗位结合度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也不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有必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探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整合与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从而推动了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大陆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的介绍,以及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为大陆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课程的设置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汪洋 《中国成人教育》2012,(15):140-141
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是使学生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培养与提高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构建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依据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人"核心能力的分析,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切实有效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江 《考试周刊》2015,(44):163-164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变化。为适应社会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要进行优化,以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外贸技能新要求。因此,高校要加快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革,重新设置专业课程,充分体现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断出现在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目录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并无自身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也严重趋同,这使得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倾向严重。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如何构建地方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笔者首先分行业、分层次对各类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进行了总结,并以外语类高校作为案例分析此类地方性普通高校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地方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驱动力应为区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经济政策所带来的该地区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在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域化""行业化"以及"动态化"。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即专业课程体系的最优组合或最优结构又是专业改革的关键所在。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运行应采取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不断适应国贸发展新趋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毫州企业外贸人才需求的调研,制定了适合于毫州对外贸易活动发展要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毫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市属高职院校,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须从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导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指出当前经贸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间缺乏统筹规划、学时短、课程结构不完整、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应结合外贸发展形势,调整外语课程设置、构建专业课程群、增设特色选修课或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