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国文化之昌盛、影响之远莫胜于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荀庄的"诸子出于道散天下论",淮南王的"诸子出于社会需要论",班固的"诸子出于王官论"。通过对诸子起源的探讨,可以看出诸子思想的真实内容、特征与分歧。而荀子"务息十二子之说"和韩非、吕不韦"诸子为乱"应"主一"之说,正可以显示出先秦至秦汉思想脉流如何逐渐由"百家争鸣"走向"思想一统"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构思时,以考《易传》作者为本意.古人论《十翼》之所出,多归之于儒家,现在也有人认为《十翼》出自道家.考《左传》《国语》中筮例,通易者多为史官.汉有诸子出王官之说,言道家者流盖出史官,如此推来则《十翼》出于道家倒非无稽之谈.但是诸子出王官之说尚有争论,以此作据而认定《十翼》出于道家或史官并不是十分适当.但春秋以至于后世,史官通易之学则事有所据,《十翼》或许出于史官,则确有其可能性.所以今作史官学术考辨一篇,以考史官之学术,上至先秦,下至史迁,希望对于考《十翼》之所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诸子之学,出于王官”,说明三代之际,学在官府,社会上没有私立学堂,文化科学知识,首先掌握在王官手里,人们求师问道,只能“以吏为师”。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何时,有各种不同解释。从客观条件与主观需求来看,学校是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要略》与近世章胡诸子学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要略》首次从外缘方面探讨了诸子缘起之历史实相。20世纪初叶,章太炎作《诸子学略说》等,重提刘、班旧说。而胡适则因《要略》之言,作《诸子不出于王官论》,驳章太炎之说。章胡的这种学术史言说均具有创立中国新的学术范式的意义。这至少说明,任何一种建立中国近现代学术范式的努力,都无法漠视十分丰富的中国传统学术资源。这是胡适钟情于"清儒家法",章太炎诸子缘起说虽遭批判,但其诸子学仍大行于世、并仍能于近现代学术建立有所贡献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方勇先生在四论、五论“新子学”中,均提出变革《汉志》“尊经卑子”思想的主张。沿着方勇先生的思路向上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刘歆、班固等人所阐发的“尊经卑子”理念,其理论支撑是《汉志》《七略》所构建的“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思想脉络,其后《隋志》进一步将各派诸子与《周礼》中的职官一一对应,试图将诸子之学纳入“六经”体系。但若将诸子思想与《周礼》中各职官、职文仔细进行比对,则能发现《周礼》产生于各家诸子思想成熟之后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存在诸子借鉴《周礼》思想而成己派之说的可能,这显示出《汉》《隋》两志在处理“诸子”源流问题上单一、粗简的缺点。在此种情况下,方勇先生所提倡的“《子藏》学”则较好地填补了《汉》《隋》两志在诸子学领域内的缺失之处,其对诸子的分类、评析与等而视之的研究理念,超越以往疏解诸子思想的常规路径,并俨然成为当今子学研究系统中的显学。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对先秦汉初诸子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其评价内容,在《庄子·天下》、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等诸子批评文献的基础上,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在前人分类的基础上,将先秦汉初诸子著作分为十类,并在小序中体现了尊经崇儒的思想倾向,对诸子十家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认为诸子源出于王官之学。这些内容对后世目录著作的编纂、诸子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战国诸子之学不仅受到周代传统王官之学的影响,更注重从民间资源中汲取智慧的养料.民间智慧对战国诸子之学的影响随着战国诸子学术自身的发展而日益重要,这种影响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战国诸子著作中各类叙述性材料的具体比例,也对战国诸子学术精神风貌的最终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对战国诸子的论述是诸子学史中的重要材料,其中蕴含了刘勰对诸子各派的深入认识,这需要结合其对偶的结构才能把握。历来论诸子的材料可分阔论类和简论类两种,刘勰本段以骈文论其学术则兼顾了以上两种体式的长处。另外,刘勰在诸子之学兴起的问题上更倾向于时势说,在分析其学术特色时考虑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具体阐述时称“子”而不称“家”,这是其子学观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西周王官之学创始发轫于夏商。王官之学尚非学术,但它综合融会了前此之各种学术萌芽,又孕育启迪了以儒家之学为代表的私家学术,它是古代学术之摇篮。夏商时代,“祀戎”是初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最重要的方面。巫史享有崇高地位,实为远古知识分子的原型。周因于殷礼,把上帝之命改名为天命,是人类精神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周人对殷商之礼的斟酌损益,核心是政治制度。早期西周官府之学虽有德政论思想灌输,但仍是以六艺为主的技能教育。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中期以前,新官学的五类内容实属官方文献汇编,不是系统的学问和专门的知识。春秋后期,礼坏乐崩,王官失守,士阶层的兴起,孔子的“述而不作”,推动了王官之学学术化的进程,促进了私人学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作为商周以来的两大知识系统,王官之学和诸子之学并行不悖,在刘勰看来,诸子之学对经学起辅助作用。刘勰认为,"博明万事为子",诸子思想所及范围非常宏阔,他们对天地万物都有所思考,相对于正统的王官之学,诸子之学最富于生命活力,其理论的创造力及思想视野充分展现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宏阔;子书是"入道见志之书",君子处世,志在树德建言,芸芸众生之中,只有英才特达之人靠自己的文章著述而建不朽之业;子学体现中国文化理性的光芒,也有深厚的诗性特色,诸子之学,集理性与诗性于一身,呈现出中国古代学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从对子书的推崇及其人生志向来看,刘勰是想把《文心雕龙》写成辅佐圣人之学的子书的。  相似文献   

11.
洪林涛 《师道》2013,(10):30-31
先秦诸子多好言“道”.老庄学派论之尤详.乃至以道名家。老庄之道.以“无为”为上德。其实,从某种角度说,“道论”就是管理学的问题。笔者在此无意于详细评判道论的源流与是非.只拟就平日读书所及,结合一己之经历,谈谈道论中的核心要义“无为”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典籍在汉代流传 ,经过了汉人不同程度的整理 ,甚至改造。传世的“群经诸子”,主要是汉人的文本。汉王朝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儒学占主导地位 ,从而形成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经学时代”之形成 ,除了社会政治的“外因”,也有学术本身及发展的“内因”,那就是 :各学派的“同源异流”、“其务为治”,以及彼此间的“相生相灭”、“相反相成”,发展为各学派均“兼综”他家的自我调适。从而形成新的学术“整合”。汉代新的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实际源头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的社会政治由分封制逐步向中央集权制过渡,学术的主流亦由自主型向实用政治和君主专制的从属型转变,战国后期,汉语已改变了了古简的面貌,有了更充分、准确的表现力,诸子和游说之士的论辨既从思辩的深度,广度上也从辞修饰上大大促进了汉语的发展;荀子上承诸子,在学术的许多方面是总其成,又开启了秦汉学术,甚至可以说是汉代重建学术的先导;同时,荀子又预示着中国思想上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借助周秦诸子,力倡革新,尤以《宾宾》篇为最显。龚阐释告子“性无善恶论”,涉及判断定义和质能、道器、体用等对待性范畴。讲求诸子与经书的联结是为经世所用,而“抱小”是架起经学与诸子的桥梁。钩沉古史是为了建立某一逻辑范畴,“宾宾”之论就与钩史有关。钩史将学术发展和历史演进都归结到名实和主宾逻辑关系。此外,还借学西学来发展诸子学,以回答种种社会现实问题。凡此种种,可谓龚自珍确立了近代诸子学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曲文 《成都师专学报》2010,(1):54-57,72
韩非学说体现了对先前诸子学术的总结。对比孟、韩的政治思想,在有关民众学说的范围内,二者在民心、民产、教民三个论题内呈现思想对立的特点。这种对立的本质,是仁政论的“贵民”思想与君主专制论的“用民”思想的对立。  相似文献   

16.
《周礼·大司乐》所记载的“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诗歌术语,其涉及早期诗乐观、文学观、政教观等,蕴含了三代礼乐文化生成及传播等众多学术信息。作为早期诗乐形态,“六诗”的生成机制、演述体式、传播机制与上古政教传统、风俗等社会体制有密切关联。“六诗”之教服务于当时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上古“王官之学”即早期官方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这其中既包括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亦包括巫祝文化。“六诗”之衍生与巫瞽乐官的采编、典乐和教学等密切相关。伴随王官文化的衰退,瞽眯逐渐沦为优人讽谏,周代六诗亦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7.
所谓论体文是指以“论”作为标题、以明辨事理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性散文,它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中,是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大量使用“论”,它是孕育论体文的土壤。庄子、荀子等作家以“论”题篇的文章出现,标志着论体文的成熟。“论生于易”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它的提出只是出于儒家的宗经观念,论体文的源头应该是先秦诸子散文。‘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原理,提出了“从政治角度考虑经济问题.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治理国家的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发展根据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规律论:“台阶式”和“梯度式”;发展动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条件论:“稳定和开放”;发展模式论:“社会整体进步”;发展保障论:“政治明与依法治国”。他把发展问题作为时代根本主题的第一要义来研究.把社会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提高到“三个有利于”和根本价值标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境界、全新的高度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创新性诠释.  相似文献   

19.
自从汉武帝表彰六经以来,汉初一度复活的诸子之学逐步地淡出了汉代的政治生活,最终形成儒学独尊的局面。从此以后,解读六经,传扬孔学,服务现实,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的终生要务,遂出现了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当代学者对此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予以研究,试图突破传统经学的方法和视野的局限,从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的角度考察汉代经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已有的成果也有其不足,仅从某一个层面论述儒学的历史作用而没有进行宏观的全面的揭示,其所论依然是局限于经学本身的演变和对政治某一个方面的影响。晋文教授《…  相似文献   

20.
孟子“义”观论说吴昕春“义”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思想家长期论辩的主题之一,生活于诸子峰起,群学纷呈的时代,孟子自然不能回避对这一基本的伦理范畴和政治哲学范畴的探究与阐发。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义利之辩,是最重要的要点之一”。①一“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