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天之意义”,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经济类报道与时政报道、社会新闻不同,它追求的并不完全是“快”。一个经济现象、经济事件、经济数据,其背后往往蕴涵着国内的、国际的和历史的背景,读者也希望透过表象把握经济的未来走向。所以,一篇质量上乘的经济题材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
吴冬艳 《记者摇篮》2007,(4):54-54,69
“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相对于客观性报道而言的,深度报道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思考和判断,不仅追求报道的真实,更追求报道的深刻。经济新闻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点。因而,在各类深度报道中,经济新闻深度报道尤为抢眼。  相似文献   

3.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天之意义“,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经济类报道与时政报道、社会新闻不同,它追求的并不完全是“快“。一个经济现象、经济事件、经济数据,其背后往往蕴涵着国内的、国际的和历史的背景,读者也希望透过表象把握经济的未来走向。所以,一篇质量上乘的经济题材深度报道,一般都超越同一事件时效性最强的报道,成为亮点。  相似文献   

4.
提到“深度报道”,许多人脑海中的印象,都是那些“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动辄几千字,甚至上万字。被誉为我国深度报道经典之作的《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三篇章,每篇洋洋洒洒近万字,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征服过千千万万读。如此看来,深度报道似乎不是大主题、长章,就有名不符实之嫌。难道说深度报道,除了宏观中观经济扫描透视、对政策决策阐释分析之外,抓社会热点难点聚焦特写,油盐酱醋、水电气等为老百姓经济生活服务的报道,就与深度报道无缘么?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正在中国大地上艰难地崛起,尽管它仍旧羽毛未丰,但其趋势已不可逆转。1988年全国好新闻“深度报道奖”的创立为它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了第一个里程碑。追求报道深度与追求报道真实一样,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但迄今为止,对深度报道特征的研讨仍十分欠缺。这种状况束缚了深度报道的进一步发展。我曾想在此时候,拿出自己对深度报道的见解,难免有冒失之嫌,而且一定是管中窥豹。但不管怎么说,“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探讨深度报道的基本形态上,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984年以来,我在深度报道领域艰苦耕耘,其艰苦程度有时不啻啻是一种痛苦,几乎每年都有一次,我下决心放弃这种尝试,但由于自我超越的性格和追求“高峰体验”的自负每次都使我重振旗鼓。1984年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深度报道崭露头角只是近几年的事.它是相对于简单反映性、动态性的报道而言的。“深度”本身是一个模糊词语,但它却概括了深度报道的主要特点。就内容看,它要追求报道的深度而不是简单的镜子式的反映;就形式讲,从新闻界实际出发可以发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风格,任何摹拟和重复都会使它失去活力。于清潍同志在《怎样看待深度报道》一文中,在对三种不同的定义做出批评之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报道更有深度,这是新闻记者在写作之时冥思苦想、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的确,深度意味着力度,深度意味着可读性,深度意味着报道的成功。那么如何求深,怎样才能使自己写出的报道体现出深度呢?笔者认为,从大量的新闻实践和名作名篇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深度报道的各国学者的著作中,即使是深度报道发源地的美国,对深度报道的认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种状况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深刻性、整合性与递延性都是深度报道的言中之意。深度报道的这种本体性意义曾一度被认为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专属,因为文字偏重学理,能够驾驭严密的逻辑且不必担心受众由于传播方式的局限而看不懂。尽管它实际上是在广电媒体与之形成三足鼎立之后。报纸等平面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的选择。 1993和1994年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焦点访谈》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追求“深、广、新”;后央视新闻评论部推出的大型调查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更是将电视深度报道的深刻性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目前电视深度报道对经济领域的关注开始逐步“热身”。本文通过对《经济半小时》的分析,来透视电视如何关注深度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9.
以揭示新闻事实本质特征为己任的深度报道无论是在传播方式上,还是在观众的反映程度方面,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追求深度报道与追求真实报道一样,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  相似文献   

10.
崭新的深度报道理念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必将成就网络媒体报道自成一家的风格,深度报道特有的观察视角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符合网络新闻受众群体的需求品位,容易赢得网络受众的青睐,网络媒体能够提供有独特视角的深度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到事件本身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1.
纸媒的深度报道是一种内容为王的体现,而从当下的媒介环境来说,纸媒的深度报道也是为应对电子传媒信息传播速度的竞争发展而来的。从深度报道的采写内容上来说,厘清事实就是深度、深度报道不是追求文本文体创新、深度报道的"时效"更多的应该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时效等问题,有利于纸媒深度报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传统深度报道发展的瓶颈问题, 并就Internet 的发展对深度报道之文本形态、传播内容与方式诸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指出了深度报道的革命性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显得日益频繁活跃。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深度报道工作,如何使经济报道从枯燥呆板的窠臼中挣脱出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多样的经济活动和缤纷的经济现象之中,探微究本,指南引路,吸引读者,彰显经济深度报道真正深度和价值?笔者以为,应着力做好“三个结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沙敏 《新闻世界》2003,(12):18-18
如今的媒体多种多样.新闻报道的形式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消息、通讯、特写、已不拘束于一定的格式,但在这些报道形式中.新闻的深度报道仍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受到许多读的青睐。缘何如此。我认为关键的一点是.新闻深度报道在复杂社会和事物的纷呈中.具有一定的“分析性”和“解惑性”.应该说具有思维特性的深度报道是新闻记不懈追求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报道更有深度,这是新闻记者在写作之时冥思苦想: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度意味着力度,深度意味着高度,深度意味着报道的成功。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报道体现出深度呢?笔者认为,深度从深入中来。  相似文献   

16.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17.
近读一些报刊上登载的深度报道,笔者发现,这些深度报道明显地袒露出矫揉的唯理主义、追求“高、大、全”、宏观和微观把握不够和题材的选取不恰当等倾向,若不及时匡正,势必影响深度报道正常、健康的发展,甚至会窒息它蓬勃的生命,笔者认为这些倾向值得警惕。本文试就此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以求新闻界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18.
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要提升栏目的思想文化内涵,这是一个栏目的灵魂,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东西。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重点讲解了做好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的方法,主要侧重于提高记者的素质,树立品牌意识。引言深度报道是现代电视台记者竭力追求的目标。因此,  相似文献   

19.
在与新兴媒体的竞争中,深度军事报道是传统媒体手中的"撒手锏"。尤其是对军队报纸来说,深度军事报道更是其树立品牌的法宝。要搞好深度军事报道,需要采编人员强化专业化素养,进行专业化操作,拥有专业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搞好军事演习报道应有新闻视阈,与具备全军视野与世界眼光;应追求报道深度,思想为体、事实为用;应培养前瞻思维,部队创造,新闻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