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怡 《考试周刊》2014,(47):142-143
<正>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地理实验探究活动就是学生通过地理观察、调查、观测,理解"地"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化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课堂学习方式,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让学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能够让学生参与的课堂,能够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课堂,能够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课堂,能够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课堂……我认为要想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关注以下三个"度".一、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新课程一直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让他自己说出来;学生自己能动手实践的,让他自己动手操作;学生自己能观察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采取创新教学,用"自学—探究—应用—评价—测评"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团结、互助、快乐的课堂氛围,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师生关系民主融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开放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扩散。智慧的数学课堂如风细雨,春意盎然,让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构建和谐、开放、智慧的数学课堂呢?一、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心心相印"我喜欢我的数学老师,她待人和蔼,笑容亲切,我喜欢她,尤其喜欢她上的数学课。"一个学生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成功的教师,会让学生产生暗恋,学生喜欢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所谓创新课堂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中善于去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方法、新思想、新知识、新内容,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与成长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勃勃的创新活力,让创新之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提供创新萌芽土壤,营造创新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敢于积极思考、驰骋想象、标新立异。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讨论,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解答思路,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提高学习技巧和技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我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李亮 《考试周刊》2014,(94):181-181
<正>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的课堂我做主",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有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有思维空间和时间,才会真正深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展示,取得了一些效果,在此谈点个人尝试,以期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8.
王春雷 《考试周刊》2013,(25):119-11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动"起来呢?一、点燃兴趣的火花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兴趣,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才会积极地认识和探索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激发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历史学科故事性较强,所以我根据  相似文献   

9.
现在,整个教育界都在提倡创新教育,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也曾经尝试着在课堂上渗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我也曾努力创设情景给学生们多一些创新的机会,允许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目前仍受考试压力影响的高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依然面临着升学压力。无奈的现实让我很难在课堂上落实这些“理念”。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彻底改变了原先的观念。原来,教育的机会就在平时普通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追求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智启智、以情促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基于这种理念,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情感与智慧,催化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生长,让我与学生们一同沉浸在欢偷的学习氛围中,一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以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限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就使课外阅读变得难以操作,虽然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阅读,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但学生在阅读方面难免流于形式,收获不大.针对这些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我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外阅读,让学生分小组相互配合进行学习,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本课堂"成为目前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引发学生质疑,体现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欲望,真正落实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把成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第一,让学生当老师;第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第三,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第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体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在生生互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充分地让学生"出彩"。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6.
翟海英 《考试周刊》2012,(77):158-158
“兴趣”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往今来不少教育大家对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见解颇多。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我认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投身课堂,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种方式,把地理课变成学习喜爱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我认为,如果教师能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能打造高效课堂。如何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变化,加之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课堂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及学生相互配合,创建轻松、和谐、有活力的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在该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较传授知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创新思维的内涵及意义创新思维是指在学习时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尝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使之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一、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