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文学作品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不平衡.本文结合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的特点,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发展迅速,而国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却甚为滞后。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应抓住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机遇,迎接挑战,重点译介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建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理论及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译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儿童文学翻译家、特定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与策略等,其实,根据儿童年龄段、儿童文学体裁及国别分类的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儿童文学转译的研究、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等新视角对未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翻译则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儿童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型,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用目标语言表现其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流入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作为陶冶我们少年儿童情操的"启蒙者"和"开发者"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儿童文献的翻译工作一直是其译制人员工作、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后,近年来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研究、发展及其衍变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其发展的基本流向,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得失问题,以期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发展获得巨大突破的今天,仍旧怀揣着一颗"进取"之心,对儿童译制作品中仍旧存在的问题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不知不觉已走过百年。由于儿童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水平和中西文化差距,儿童文学翻译对于译者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将总结晚清到当代期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探索适合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儿童文学是重要的影响力量之一。本文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范式,对建国“十七年”间的美国儿童文学翻译展开研究,重点考察译作数量、种类、出版时间和地点、复译作品和主要译者等方面,勾勒该时期的译介概貌,并归纳这一时期美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作家网消息,9月1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在中国作家馆推出一系列中国与希腊作家、诗人、翻译家对话会,就当代儿童文学、传统文学、诗歌和文学翻译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展开交流。参与儿童文学对话的两位主角分别是杨红樱和阿曼塔·麦考洛珀洛。谈到儿童文学作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问题,杨红樱说,小孩子是她的全部世界,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她永远把孩子们当成朋友,永远尊重他们,  相似文献   

9.
王明亮  周岁 《英语广场》2023,(23):15-18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文学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儿童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应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特点。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安徒生童话》中《拇指姑娘》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该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而助力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它的主要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儿童文学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目标群体,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翻译的目的与其他文学的翻译有所不同。翻译目的论正因其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起的作用,更能推动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翻译文学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大批量的、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的焦虑在儿童文学界的表现尤为突出.从晚清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翻译西方作品的同时,都曾留心于儿童教育,并译介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是儿童 ,这一事实决定了儿童文学的翻译与一般的文学翻译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所区别。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学翻译原则——信 ,达 ,雅——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翻译是运用语言的活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增强。因此本文重点放在具体语言材料的分析讨论上 ,但这并不否定理论的重要性。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才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翻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在近几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仍然非常匮乏。这与长久以来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一直出于处于边缘地位密不可分。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现状作一描述性的综述,以期引起广大翻译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更好地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本文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出发,在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及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层面上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而指出译者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为儿童读者译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王雯 《考试周刊》2009,(50):36-36
中国儿童文学自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运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近百年来,不断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传入国内,翻译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儿童文学在题材、主题、故事结构等方面都要求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价值标准。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要不忘自己是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不忘译作的读者是孩子。儿童文学的翻译应保证广大中国少年儿童通过译文容易理解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译文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感受、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18.
法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译者应该用有别于成人心理的童心去理解和体会原作,并用一种通俗接近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描述儿童的世界。翻译时注意把原著中儿童的天真视角、儿童的简单句式、儿童的活泼语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装帧印刷方面也颇下功夫,还儿童一个新奇绚丽的文学乐园。  相似文献   

19.
项睿 《华章》2011,(10)
长期以来,儿童文学翻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但相关的翻译研究却始终处于文学翻译研究系统的边缘地位,由于目标读者的特珠性,如何让读者更好地接受与理解作品一直是学者们探索的课题.有理论家提出将读者放到中心位置,从而接受美学作为一个新视角开始被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它的确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其作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清末民初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启发与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儿童观的生成,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