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中"整合"的含义,可通俗地理解为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但整合不等于混合、不等于替代,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育;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有机地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这是21世纪教师遇到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随着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在很多方面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这些成为我们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缺憾,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具体表现在:1.重视情感目标不等于不要知识;2.重视形式多样化但不能牵强附会;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师"淡化出场";4.注重激励性评价不等于全盘肯定。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困难生(下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采取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救。我们不能把他们称为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学习困难,学习差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  相似文献   

4.
孙双雨 《考试周刊》2014,(17):77-77
<正>一、教学观念上思考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反思。"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把学生看做消极的接收知识的容器,单纯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要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课堂教学的特定目标决定了教师应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探究问题的开放性不等于学生思维的随心所欲;探究过程的自主性不等于学生的放任自流;互动生成的多样性不等于学生探求结果的鱼目混珠。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调控是必要的,否则探究过程就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和必要的秩序,要做到精心组织、及时调控,当好“导演”。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课件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可通俗地理解为把多媒体课件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地理教学之中,把多媒体课件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同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但整合不等于混合、不等于替代,整合强调多媒体课件要服务于课程,应用于课堂。因此,在地理多媒课件的制作中,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减负”不等于放任学生而不管 ;抓课外活动和劳动不等于放弃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等于“全能教育”。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理解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中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关系,而不仅仅是代际之间的上下传承关系;强调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了集体的学习,而不是个体的学习.老师应该确立面向全体,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1.教学目标设计要贴近生活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较单一,注重知识目标,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强调提高学生的解题作答能力,对于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所学知识能否用到实际中关注不多;对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以外,是否掌握其他技能关注不多,由此造成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鉴于此,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关注知识目标之外,还要设计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将多种目标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多种能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一些所谓的高效课堂是上课时热热闹闹,下课之后学生却什么都不知道.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让学生作主,让学生展示,并最终让学生成功,这对一改以往传统课堂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高耗低效模式是有巨大的积极意义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对高效课堂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识,我们也应注意:学生是自主的但不是自由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嘴动、手动更需要脑动、心动;重视学生不等于轻视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表现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更有课前老师对学情的了解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特别关照课堂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不等于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不能代替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等于课外活动,社会调查;写研究性论文不能简单拼凑,但对学生的论文又不宜要求过高,应该重过程;加深知识不等于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不等于多开一门课。  相似文献   

12.
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注重传授和求师,不等于忽视学生的主观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学生只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传授条件。  相似文献   

13.
韩军德 《快乐阅读》2011,(26):98-98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更好的落实新课改,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防止走进误区。一、认为"探究,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学习科学探究不是每个问题都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学生的素养或者成绩是"学会"的证据,而不是教了、学了的必然结果。因此,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去关注"学会了没""学会了多少",而不是仅仅关注"教了没"或"学了没"。基于证据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如何上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学会评价,如何收集评价证据去设计教学、改进教学,这样的复习教学才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要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善于主导课堂教学,“生活数学”无疑应大力提倡,但不能一味强调“生活味”,而忽视数学对生活的抽象与概括;对实际问题进行适当处理是可以的,但不能让这种处理限制学生的思维;强调学生自我发现和探索不等于“放羊”,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不要让建构成为低效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题词之一。尽管我们不能说教育质量的高下完全取决于学生学会与否,因为教育过程的质量同样重要,然而",学生是否学会"的确是高质量教育的标准之一。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这是大家都懂的。可是,绝大多数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学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特别倡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其核心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智能,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应注意到"合作交流"这个关键词组."独立"不等于"孤立",在  相似文献   

18.
何虹 《陕西教育》2009,(3):110-110
是否关注学生思维素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条分界线.积极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实践中往往存在把积极发言与积极思考等同起来的错误认识,我们应明确:积极发言不等于积极思考,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9.
<规定>第十六条不仅明确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教育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教育也是爱,批评教育不等于体罚,不等于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袁明扬 《考试周刊》2008,(2):144-145
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互动的场所.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等于就是体现新课程,新课程也不是多搞综合活动课.诵读并不就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与文本对话,热闹也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互动.新课程的改革不是否定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