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放军报社视察时,通过军报微博微信发布平台发微博,向全体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祝贺新年。该消息一经发布后,即刻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爆红,网友们纷纷跟帖留言为习大大点赞。网友热情点赞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媒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从2012年8月腾讯开放微信公众平台起始,媒体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2015年1月19日晚11时许,一个名为"学习小组"的微信公众号,突然转发了名为"小道妹子"的微博发布的消息:今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现身云南鲁甸灾区。这则消息文字简单,但随文发布的四张照片中,有一张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镜头,距离拍摄者不过两三米远。近距离发布领导人信息、内容,时而卖萌时而有料,表达方式轻盈活泼。短短  相似文献   

3.
从2012年8月腾讯开放微信公众平台起始,媒体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2015年1月19日晚11时许,一个名为"学习小组"的微信公众号,突然转发了名为"小道妹子"的微博发布的消息:今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现身云南鲁甸灾区。这则消息文字简单,但随文发布的四张照片中,有一张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镜头,距离拍摄者不过两三米远。近距离...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在微博上迅速引起热议。腾讯、网易、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央视新闻、@头条新闻、@新周刊等媒体官方账号也先后发表微博,表达对此事的关注和看法。几个小时之后,新华网发布消息,称“经核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当天下午5时55分,大公报官方网站发表声明,承认该报道为虚假消息,并向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5.
正从庆丰包子铺的"习大大套餐",到家宴款待连战的陕西"biangbiang面",从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到旧照撞脸都教授,从"习大大"的足球情缘到蒙古国访问时的拉弓射箭……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在互联网引发海量的关注、传播和评论。不经意间,一个名为"学习粉丝团"的新浪微博账号成为网民"近距离"接触"习大大"的"第一媒体"。与此同时,微博"媛媛Fans Cub"也l牵引着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在网上与"学习粉丝团"交相辉映,就像一对夫妻夫唱妇随。网友们可  相似文献   

6.
记者微博在新语境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微博与记者微博(一)什么是微博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log)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包括短信、实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和网页等在内的很多方式传播。除此之外,微博的另一个特点还在于一个"微"字,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像腾讯微博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习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次,习总书记用一整天时间专程到新华社等三家中央媒体调研考察,看望慰问干部职工,并亲自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习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中央主要媒体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亲切关怀,是党的新闻事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6日晚间,新浪微博出现某新闻周刊发布的消息称:19时07分,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用户纷纷发布、转发"金庸去世"消息.当日20时41分闾丘露薇的新浪微博指出这是一条假消息,金庸刚出席过某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并且香港没有这家医院.  相似文献   

9.
1.微信、微博传播的迅速性微博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基本上采用的是人际传播的传播模式,不需要采访、编辑、审核、发版等环节,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信息,使得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大为提高。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发生火灾的事件,最早就是通过微博传播开来的;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最初时刻,一个微博名叫"Kayne"的年轻人,利用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受灾消息,让外界知道这场可怕的灾难,被网友称为"报道灾情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刘娟 《传媒观察》2011,(5):40-41
新浪体育微博"明星效应"的传播现状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ing),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其文字内容控制在140字以内,并实现即时分享。①2006年微博在美国兴起,紧随其后从2007年开始中国微博网站起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2015年11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中宣部文艺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在国家博物馆召开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观看了国博新展出的大型巨幅主题中国画《新中国诞生》,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参观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温了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7):25-27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都市级新闻媒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始终坚持创新突破,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好节目,在全国两会平台上传递了治蓉兴蓉"正能量",唱响了成都发展"好声音"。一、围绕中心,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两会宣传报道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2015年11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中宣部文艺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在国家博物馆召开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观看了国博新展出的大型巨幅主题中国画《新中国诞生》,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参观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温了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我馆的基本陈列"复兴之路"。我有幸当讲解员并目睹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集体亮相的风采。特别是面对面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受颇深,令我终生难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习总书记在这里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前所未有的。我想意义起码有两个: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为己任,向国人和世人宣告,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复兴是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并对此目标充满自信、坚定和担当。习总书记的讲话不穿靴不戴帽,直奔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句句铿锵有  相似文献   

15.
新闻播报     
《出版参考》2014,(9):37
正《堂堂正正一辈子》签售会在京召开本刊讯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举办的《堂堂正正一辈子》"家风正,国风清"新书签售会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行。签售会上,作者冯承平、海燕谈到,"天下第一联"——弥天释道安;四海习凿齿,出自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和高僧释道安的口对,大意是:我(释道安)是天下闻名的释道;我(习凿齿)是四海皆知的习凿齿。源于此联,冯老师开始研究习氏家谱,但却只研究到习凿齿第58代孙习宗德,因为第59代就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习仲勋。习近平总书记在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说到:"我父亲就是堂堂正正的一辈子!"  相似文献   

16.
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要求,与"8·19""2· 19"等系列讲话一脉相承,是新闻工作者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指针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主流媒体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普遍认识到,坚定信心,从自身做起,发挥主流媒体正能量的重要性。在宣传工作上要真正实现党性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战线队伍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1]。 本文通过探讨广播连线报道的特点及如何才能做好广播连线报道的角度,阐述广播新闻者要不断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增强"四力"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好广播连线报道,发挥出连线报道作为广播媒体新闻报道的最大优势与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人人都是"自媒体"。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引发公众关切,瞬间就会形成新生舆论场。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对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发布,使大家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的消息。但是,传统媒体则在权威发布、深度挖掘、细致分析上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博这一信息发布平台的出现,网民独立制作消息并进行发布的方式兴起,并推动了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在一些公共的微博平台上,积极制作、围观、转发相关消息体现了网友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广泛关注,但也应该警惕公民新闻向谣言嬗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