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从“马太效应”谈起,探讨了教育领域中的“马太效应”,并提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象是避免“马太效应”负面效应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事物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马太效应”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 Robert K. Merton)提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防止“马太效应”呢?  相似文献   

3.
避免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现代著名美国科学家、哲学家罗怕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越多;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不予承认,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 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   综观我们的教育教学,“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国 《成人教育》2006,(12):43-44
“马太效应”在当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理性分析职业教育中的“马太效应”现象,正视“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变“马太效应”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现代著名科学家、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很多,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做出的成绩不予承认或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视了“雪中送炭”。在我们的教学中,“马太效应”现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例…  相似文献   

6.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现代著名美国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越多;而对无名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不予承认或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综观我们的教育教学,“马太效应”现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个班级当中的几十个…  相似文献   

7.
“马太效应”在我国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对高职院校及其师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理性分析高职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充分利用“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有序、健康、良好、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摒弃“马太效应”组织起“汉第凯普竞赛”颖上县教委马少山“马太效应”揭示的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是《人才学》研究的范畴。然而,由于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马太效应”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学生在接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各种“不...  相似文献   

9.
《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由于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并在生活中导之以行,便成了众所周知的“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是最早提出“马太效应”之说的。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教...  相似文献   

10.
谢小良 《湖南教育》2002,(22):26-26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情感效应对教学的影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马太效应。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然而,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优生优待、差生差待”的现象,这种现象即属于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常常使优生因受到老师的溺爱,而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过度的自信,这样往往容易使优生自负自傲、孤芳自赏,禁不住挫折、磨难;相反,后进生却会因遭受“遗弃”而变得自暴自弃、甘心堕落。要克服马太效应,首先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马太效应"及克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代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默顿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马太福音”中的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这将是对后继人才的一种扼杀。 据此,联系到教育界,“马太效应”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般地,教师总是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甚至对他们的错误也  相似文献   

12.
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马太效应分析及其规避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教育的功利倾向、榜样教育、精英教育和评价不科学等方面,其规避对策是认识“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奖学金、合理设置奖学金和建立科学的奖学金评定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试析Internet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源出于圣经《新旧约全书·马太福音》,用来形容科学社会学中“对富有的还要再给、对一无所有的继续剥夺”的现象。在Internet运作中也普遍存在着“马太效应”,并对信息社会产生相当显著的正向作用和负面影响。对于Internet中的“马太效应”,如何兴其利而制其弊,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马太效应”在学生教育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教育工作者要正确面对“马太效应”,善于激活其正面效应的形成,预防和治理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指的是获得科学荣誉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马太效应”在科学共同体中有着诸多的表现,会对科学发展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利用“马太效应”的积极影响,减少其消极影响,使得科学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俊 《教书育人》2006,(5):18-20
陷阱一:“马太效应”,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亚丘 《考试周刊》2009,(35):86-86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目前,教育界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双刃作用.但外语教学中的马太效应。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旨在分析外语教学中的马太效应与学习者情感因素之间的联系,以此找到一条有效途径限制马太效应对外语教学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马太效应的案例教学分析,启迪了学生的人生智慧,目的使学生突破马太效应的瓶颈,利用马太效应的成功法则,超前策划人生,不断追求人生观更高的成功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少的,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有名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20.
避免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即著名的“马太效应”,其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综观我们的教育教学,“马太效应”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例如课堂提问,有些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公开课提问、讨论课提问、平常提问,几乎节节课提问。在这些教师眼里,似乎只有向这些“尖子生”提问,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每当“尖子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就满面春风,大加赞扬。而对差生呢,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苛求责备。这种做法,势必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