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育文摘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的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回报父母呢?一要善于索取。累了,就让孩子端杯茶来;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也帮助拎一部分东  相似文献   

2.
关颖 《家庭教育》2011,(7):17-17
我不赞成“父母爱孩子不需要回报”的说法。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心别人、爱别人的种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爱父母,懂得父母之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3.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  相似文献   

4.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将一切给予孩子,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单向性的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只知独占,不知分享,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  相似文献   

5.
正【活动背景】父母诉苦:孩子不听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抱怨:爸妈太啰嗦,霸王作风,喜欢包办一切。这就是当今家庭中的现状。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感恩意识淡薄,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活动目标】1.体验幸福,明白感恩的重要性。2.懂得爱的含义,学会关心和照顾父母。3.增强感恩意识,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及社会。  相似文献   

6.
晶晶 《家庭教育》2009,(10):14-14
如今,家庭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千家万户都知晓使子女健康成长是件大事。父母们都会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总会渐渐长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懂得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养育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相似文献   

7.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相似文献   

8.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活动思路: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本着“谈论爱——感受爱——升华爱——奉献爱”这一…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对孩子倾注了过多的爱,总认为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辛苦,学习压力太大,竞争太激烈,所以对孩子付出的关心也前所未有。只知对孩子一味的付出,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缺乏让爱在孩子身上再生的教育意识,结果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得到父母的爱越多,所给予父母、给予他人、给予社会的爱越少。这样使得现在的孩子不仅对来自他人的关爱照单全收,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0.
适用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个港湾的一叶扁舟,父母就是风雨无阻的舵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往往认为父母爱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在家中,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懂得尊敬和关爱父母。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更好地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  相似文献   

11.
爱的真谛     
孔彪 《山东教育》2011,(1):32-32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它是付出,是给予,不是等价交换。作为一名教师,因为爱,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因为爱,让一个个单纯而真实的孩子懂得了爱,懂得了回报爱。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主张:应淡化给孩子过生日的意识,要强化子女给父母过生日的意识;让孩子首先学会爱父母,他才育可能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比较教育学博士魏贤超副教授从教育角度出发,认为给孩子过生日,不应只限于吃吃喝喝、快快乐乐、热热闹闹为目的,而应让孩于体会到“我又长大一岁了”,以促进孩子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为目的。中国少年报副总编、“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卢勤认为:年轻的父母应利用过生日这个机会,与孩子沟通、互献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建议年轻父母:一要善待自己的父母,二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日,三要理智地对待孩子的生日。  相似文献   

13.
父母爱孩子,好比母鸡爱小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引导父母们不仅爱孩子,而且会爱孩子,则是本栏目的宗旨。本期编发的几篇文章,旨在提醒父母们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懂得用充满智慧的爱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当孩子来到世上,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父母之爱、家庭之爱,是成年人对他无数的奉献。正是在享受爱与奉献之中,孩子渐渐长大。与此同时,孩子也需要在对他人的关爱中,更深刻地了解爱的真谛、学会关爱,在帮助和服务他人的行动中凸显个体价值、完善自我。可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许多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不完整的,孩子只知道接受爱,却不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之爱。不久前,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青海农民陈邦顺有3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小良完成学业,年近50岁的陈邦顺和病弱的老伴不得不卖血换钱,连续6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  相似文献   

15.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学习了让我感到羞愧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先讲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接着讲孩子们为不懂得父母的爱而羞愧;最后讲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相似文献   

17.
听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听力受到损伤,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成长,许多家长内心都存在一种歉疚心理,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故而对孩子大多是有求必应,一味地付出,不奢求回报.家长的这种歉疚的心理和无偿付出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久而久之,使他们觉得父母甚至其他人所给与他的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受之坦然,不懂得感激别人,更谈不上什么回报,继而逐渐变成一个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8.
周凯 《家教指南》2008,(2):20-20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爱,但是现代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爱的付出与爱的回报是否匹配?爱的结果与爱的初衷是否等同?您“真爱”孩子吗?  相似文献   

19.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爱,不要迟到     
请不要只懂得永远享受父母无怨无悔的爱;请不要总想着明天才去回报那份伟大的爱;请不要让迟到的爱教你悔恨终身!我的那次经历就算是刘墉先生那篇《无怨无悔的爱》的延续。 ——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