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时期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关于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都呈现给读者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另一种观点认为,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查阅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得知,理论与实验研究都已经证明: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建议对教材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纠正,呈现给读者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是探究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现行苏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在第100页中有该探究实验的介绍,教材装置如图1所示。教材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及NO2气体溶于水生成无色NO气体;再加水稀释剩余的浓硝酸使之成为稀硝酸,则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NO气体。结合教学实际,已有诸多学生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对《碱金属》一章的实验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将第一节的四个实验全部改为边讲边实验 ,对钠与水反应并检验产物的实验 (实验 2 4)进行了改进 ,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和酸反应的比较实验 (实验 2 7)也有改动 ,将旧教材中钾与水的反应实验改为钠、钾分别与水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2 1 0 ) ,补充了Na2 O2 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并检验气体、验证反应放热的实验(实验 2 6 ) ,增加了一个家庭小实验 (检验发酵粉加水能产生CO2 )。这些改进和补充 ,加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教材中钠与水反应实验虽然简单,但无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反应生成的气体,且未能对该气体性质进行论证即给出结论,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同时,该实验容易因取用钠太大造成实验事故。文章通过改进实验,能清楚观察到气体的生成并对其溶解性、可燃性进行验证,并能观察到钠在煤油和水层反应的跳动现象,效果明显,实验成功率100%,不存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在教材中只是提到了它们能发生反应,但缺乏真实有效的实验支持,学生充满疑惑,教师可边讲边实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体积小,价格较便宜,操作简单,耗时相对要少,有利于课堂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的实验现象为例,从学生认知基础、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等方面探讨同一实验素材在高中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2012年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中,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为红色,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实验常引发质疑:二氧化碳和水能否使石蕊变红? 一、教材处理方式 人教版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图1). 1.将纸花用石蕊浸泡后晾干.  相似文献   

8.
邵斅农 《考试周刊》2011,(42):188-189
本文针对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的钠与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即: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和碱生成的分离实验进行整合性的创新改进,便于观察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钠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物质.为了说明过氧化钠的性质,教材中给出了它与水的反应,然而教学中却出现这样情况:为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可在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溶液颜色褪去.而教材给出的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产物是氢氧化钠和水,如果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和水,实验过程中是不会出现溶液颜色褪去这一现象的.  相似文献   

10.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既是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课题的教学重点,又是该课题的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探究实验在该课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材上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的实验设计成5步进行探究,笔者认为按照教材进行探究有一些不足:实验探究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量大,药品消耗多,步骤繁琐,操作不方便,学生需要制取几瓶的二氧化碳,如再利用收集的二氧化碳来探究它的性质,则完成整个实验探究消耗的时间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新的装置.  相似文献   

11.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既是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课题的教学重点,又是该课题的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探究实验在该课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材上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的实验设计成5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铁跟水的反应是说明铁为一种较活泼金属的有力证据。它跟水的反应没有像钠跟水反应那么激烈 ,但在更高温度下还是能与水蒸气反应的。现教材 (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3 6 )为了说明铁的活泼性 ,设计了该实验 ,但在操作中难度较大 ,成功率也不太高。人教社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化学必修 1(即模块 1,2 0 0 5年试用 )将现教材的铁跟水的反应实验改为科学探究。这不仅是在学习方法上的改进 ,而且是引导学生不断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使装置更加简单 ,实验效果进一步提高。在实施科学探究的同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高一教材(人教版)采用了两个实验,演示钠与水的反应及氢气的收集与检验。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演示实验存在着如下缺点:1.钠与水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而造成危险。2.钠与水反应的速率不易控制。3.用试管收集氢气检验时,不便于操作,且易发生危险。为了弥补以上不足,笔者对教材中的实验作了巧妙的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二、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不同版本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中和反应实验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中和反应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选择不含水的酸和碱作为反应物,并采用蓝色硅胶和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进行测试,可以直接观察到中和反应有水和热量产生,能间接证明有盐的生成。创新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学习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实验调控、实验思维等能力,在建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是初中化学的基本实验,在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化学实验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针对教材中所设计的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不足之处,结合学生在实验中的一些疑惑,从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大小、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四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高中化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立足于当今高中化学教材中"钠与水反应"的相关内容,分析如何将化学学习策略运用渗透于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化学学习策略的质量,使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实验 2 - 4钠与水反应产物氢气检验”的材料 ,采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塑料瓶 ,如图。此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示意图法虽然突出了教材中“家庭小实验”灌输给学生“开动脑筋 ,到生活中广泛收集实验材料 ,为我实验所用”的思想 ,但忽略了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笔者认为这个实验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隐患 :(1)塑料瓶熔点低 ,不能做高温反应容器。实验中因钠与水反应的剧烈放热 ,使金属钠很快熔化而脱离大头针 ,浮到瓶子上方的水面在不停地游动。无序快速运动中的钠球接触塑料瓶壁时 ,会熔化塑料瓶壁 ,钠球就极有可能喷射而…  相似文献   

18.
<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是初中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教材利用4朵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探究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过程如下图。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现行3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化学1》进行分析,发现没有一本教材对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实验进行整合性设计.人教版教材对硝酸与铜的反应、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氮的反应没有呈现实验装置,对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只是在科学探究栏目提出如何尽可能提高转化率的问题;鲁科版教材对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氮的反应、硝酸与铜的反应提供了实验装置,但实验时易造成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的泄漏;苏教版教材没有呈现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氮反应的实验装置,虽然提供了硝酸与铜反应的装置,能实现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但不能证明反应生成了硝酸和一氧化氮,且实验前期准备工作繁琐,需要先组装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整合实验.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金属与水的反应是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较高温度下铁粉能与水蒸气反应是铁为一种较活泼金属的有力证据,但该反应远没有钠跟水反应那么剧烈.为了证明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设计了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1],但该实验方法存在试管易破裂、反应速率慢、产生氢气少、实验现象不明显等不足[2].为此笔者在已有实验改进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不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