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柿子给谁?     
学校把校园里小柿树结的几十个柿子分给每班一个。柿子给谁?我让全班同学讨论。有的同学先说;“柿子应该给胡老师。”这话使我很受感动。我说:“谢谢同学们的关心和理解,我认为这个柿子应该属于同学们。”于是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柿子应该给新当选的大队  相似文献   

2.
曹鹏 《初中生》2013,(2):29-30
一棵柿子树,孤独地站在门前空地上:树木低矮盘虬,树杈四处伸展,褐色开裂的树皮刻满了沧桑,一如奶奶守候时的脸庞。柿子树是我小时候奶奶种的。她拿着和她一样高的铁锹,佝偻着身子,一边掘土,一边笑眯眯地对我说:"鹏鹏喜欢吃柿子,种了柿子树,以后就有柿子吃了。"我在一旁仰起脑袋,望着她直喘气的身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 约朋友到我家切磋国画技法 5岁的女儿聪聪和朋友的孩子也,,每人拿一枝毛笔趴在地板上画来画去 我和朋友边画边谈 一幅丝瓜图即 。 ,将完成时 女儿跑过来 妈妈看我的 说着踮起脚尖 侧锋一笔 朋友惋惜 , :“ 。” , 。地说 败笔 败笔 女儿听不懂朋友的话 还歪着头一个劲儿地问 阿姨 :“ , 。” , :“,我画得怎么样 朋友看着我 哑口无言 我接过话头说 聪聪真行!你看 ?” , 。 :“ ,你画的金鱼还挺漂亮的 我边说边提笔在女儿那一笔上勾了几下 把它 。” ,变成了一条金鱼 我又说 只是 这条金鱼掉在丝瓜架下了 一会儿就会 。 :“, ,渴死的 女儿想了一下说 那就给它画上鱼缸吧 在我的鼓励下 女儿又 。” :“ 。” ,画上了鱼缸 一个不规则的圆 女儿很满足地又和朋友的孩子画画去 —— — 。了 ...  相似文献   

4.
爸爸和我     
静静的夏夜.淡淡的月色给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披上了一层薄纱.院子中央,一家人围坐在一个盛满玉米棒的大筐箩旁剥着玉米.我浴在无边的光里,一边剥玉米,一边听爸爸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听得入迷时,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嫦娥仙子拖着轻纱正缓缓向小院飘来.这时我竟忘了剥玉米,爸爸便拿手里的玉米棒轻轻地敲我的小脑袋.……我又梦游故乡了.醒来,月光虽然透过窗户泻在我的枕边,可我总不免有些惆怅,因为童年不再属于我了,给我讲故事的爸爸也不在我身边了.此时,我多么想念远方的爸爸啊……小时候,我太贪玩了,象个牛犊似的整天东奔西撞,不知道帮爸爸妈妈干点活.爸爸便想了个"制"我的办法——给我讲故事.这法子可真灵,一下子就把我给"拴"住了.我主动帮爸爸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为的是能多听些故事.爸爸一有空就招呼我说:"现在给小朋友讲故事了."讲完了,可我还没听够,便学着爸爸说:"大朋友再讲一个."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朋友".喊爸爸"朋友",爸爸从不责备我.爸爸故事讲得越多,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便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一个中国朋友K陪一个日本人N一起到中国游玩了几天,一回来见到我就说:"哎呀,累死了!"我问他理由,K回答说:"我带着N去旅行,却始终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真是很累!"我和日本人N也是很好的朋友,但N也意外地说自己很累,说K的话太多,所以要边听边附和他,怎么会不累呢!据N讲,日本人很难与话多的中国人真正地进行交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我回老家,还没到家就遇上了前几次回家都没见到的朋友。朋友非拉我去吃饭不可,当时餐馆门口排着长队,我们边排队边聊天,我也没注意招牌。等轮到我们时,我一怔,这哪里是吃饭的地方,明明就是“国医堂”。我不解地问朋友:“不是来吃饭吗?怎么……”朋友笑笑说:“是来吃饭,不过要先把脉,好确定你适合吃什么。”  相似文献   

7.
回忆     
我从小是在姥姥家的小院长大的,我对那个小院情有独钟。记得小院夏天的夜晚是那样怡人,我和姥姥还有小狗一同坐在那片开满不知名的花的空地边,我一边听姥姥讲《虎姑婆》的故事,一边依偎在姥姥怀里数星星。可是不知为什么天上的星星总不很多,偶尔见深蓝色的天幕上嵌着几颗钻石般的星星,我便拍着小手抱起小狗转圈,直至小狗被转得乱叫我才罢手。后来,姥姥身体不太好,我也渐渐长大了,就不大在院子里玩了。但是偶尔,我也会凭窗站着,看看小院里当天的“新闻”。院子里的老人很多,他们的身体个个都是顶呱呱的。经常在天气不错时,她们会随着老年迪斯…  相似文献   

8.
看生命     
深秋的瑟瑟冷风里我看到一个乡下老奶奶正蹲在菜市拐角焦急地看着行人,她的脚边放着两个箩筐,箩筐里摆满了红而皱了皮的柿子。看见我走过,老人一双浑浊而感激的眼睛瞅着我说:“姑娘,别看我的柿子皱了皮,可好吃了。真正是自己在树上熟透的,不大好看,可吃了就知道真的很好吃……”  相似文献   

9.
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正是采摘柿子的季节,当地的农民常常会留一些成熟的柿子在树上,他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相似文献   

10.
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这里随处可见农民采摘柿子的忙碌身影,但是,采摘结束后,有些熟透的柿子也不会被摘下来。这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一些游人在经过这里时,都会说,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岂不可惜。但是当地的果农则说,不管柿子长得多么诱人,也不会摘下来,因为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很多人认为:果农用柿子喂喜鹊,真是太傻了!这时,车上的导游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的风景区里,常看见中小学生围在老师周围边说边走。我见了有点纳闷:又不是节假日,这么多孩子都不在课堂里,他们什么时候上课呢?朋友说:这里有规定,孩子们有许多课必须在户外上。有几个年级,一半的课都在大自然中讲授。他说,正好我的女儿要开家长会,你若愿意,一起去看看。  相似文献   

12.
阿辉 《小学生》2005,(1):10-11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很想交一些朋友,趁(chen)着元旦这个节日,我请了几个同学来家里玩。“叮咚,叮咚!”是阿亮他们来了。我边吃着小吃边问他们:“玩什么呢?”“我们玩下棋(pi)!阿亮建(jian)议道。大家都同意了。下棋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他们下,看得我着急,我就一会说这个该走这步,一会说那个走了一  相似文献   

13.
勿忘喜鹊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  相似文献   

14.
品茶与育人     
李爱庆 《云南教育》2014,(13):48-48
平时喜欢喝茶.一天,到一位朋友家说点事,朋友知道我喜爱茶,特地拿出家中珍藏的上好的茶招待我。我们边品茶,边说事,朋友问我这茶如何,我直言不讳地说:“这茶闻着有股糯米的清香,可一旦茶叶泡开了,糯米味就没有了,也没感觉出这上好的茶有什么特别之处,还不如我常喝的滇红和普洱茶呢!”  相似文献   

15.
柿子脱涩,一般采用温水浸泡,这一方法既费力,又不好掌握。水温控制不好,一不小心就会事与愿违。我无意中发现白酒可以为柿子脱涩。一次,妈妈摘了几个柿子准备脱涩。午饭时,爸爸让我给他倒酒,我不小心将酒洒在了柿子上,妈妈见柿子洒上了酒,不敢再给柿子脱涩了,仍旧放在那里。过了几天,我出于好奇心拿起柿子闻了闻,酒味没有了,倒闻着了柿子的香味。我想柿子既然有香味,还能不能吃呢芽我用刀切了一块,小心翼翼用舌尖舔了一下,没有涩味,感觉有点甜。于是我又放在嘴里咬,结果惊奇地发现,不仅不涩,而且很甜。我想是不是酒给柿子脱涩了芽于是我又摘…  相似文献   

16.
"国庆"黄金周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浙江余姚小住了三天,在那里,我欣赏到了农家小院的繁茂、金色田野的丰收……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余姚满树通红的柿子。时值金秋十月,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青绿的果实也渐渐变成金黄色的,我在宾  相似文献   

17.
我家院子里的几棵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真惹人喜爱。这几天,我发现有几只白头翁和一些全身乌黑的鸟儿在柿子树上跳上跳下,专啄长22红的柿子。吃就吃吧,谁知它们却把这个柿子啄个洞,那个柿子开个眼儿,眼看一个个到嘴的柿子,就这样被它们糟踏了。我气冲冲地跑过去,猛一挥手,大喝一声:“嗨——”鸟儿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你可别以为它们飞远了,这些小家伙机灵着呢!我悄悄躲在一旁看见几只白头翁落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上,东瞧瞧,西望望,它们觉得安全了,又飞到柿子树上啄起柿子来,我只得再次跑过去……可我总不能一天到晚在这儿看…  相似文献   

18.
两个旅人     
很久以前,两个朋友一起旅行。在树林里,他们边聊边走。突然,他们在路上发现了一把做工精致的斧子。其中的一个人把它捡了起来,说:“瞧!我拾到了一把斧子。”另外一个人说:“不要说我,是我们拾到了这把斧子。我们是朋友,我们应该互相分享。”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站立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树长得旺盛愿望就能实现。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相似文献   

20.
平常的水果     
朋友从美国回来,我问他:“这次最想做的是什么?” “如果能吃到杨桃、莲雾、释迦、甘蔗、柿子、枇杷就心满意足了。”我说:“这简单,但现在是秋天,恐怕吃不到莲雾和枇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