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岩  徐强 《传媒》2021,(5):25-27
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工作室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重要支撑,经历了萌芽、初探尝试、专业化打造、创新超越四个阶段.本文通过工作室整理出的"环境化育、技术化育、人文化育"几个维度的"化育式"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营造环境化育;激励工作室导师,催生技术化育;主动求变,升级培养,人文化育支撑学生终身学习"几个阶段的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及实践,阐述工作室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批以选题策划、组稿供稿乃至自行"操作"出版流程为主要业务的工作室和文化公司相当活跃,他们以敏锐的市场意识、灵活的市场运作、广泛的作者队伍、低廉的成本核算为优势,在图书市场上"制造"了一个个看点.尤其是在经历了选题策划、组稿供稿阶段的磨练后,一些工作室跃跃欲试、雄心勃勃,以各种方式介入了"编辑出版"流程,屡屡触碰"买卖书号"警戒线.所策划的一些图书或触犯了政治、民族宗教问题,或助长了平庸低俗之风.因而,有关主管部门当头棒喝,严厉指出了文化工作室的一些危害之举,一时业界震动!不仅民营书业人士为此冷静了不少,而且国有出版社也加强了反思和自律.民营文化工作室以及与民营书业合作密切的出版社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合作"之路之向何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含义及其内涵着手,研究了基于广告学专业创意、创作、创新、创业"四创"为目标的工作室制模式实践路径:强化以竞赛为主的项目实践,以专业拓展学习内容为辅的补充学习,以打通国际知名广告公司的专业实习,用"高带低""老带新"传帮带形式让团队可以持续发展,以此作为实践教学抓手提升学生竞争力.以工作室培养路径研究进行"四创"人才的培养实践探索,并发现工作室引领以及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华 《传媒》1999,(2):39-40
5月12日,在沈阳挂牌的"正天新闻中介策划工作室"(下称"正天工作室")被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取缔.执法机关认定其"违法代理收费",属"从事违法活动",故勒令其停业.但工作室的主人高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冤枉",声称"我有营业执照".  相似文献   

5.
刘彤 《传媒》2018,(14):84-86
传媒类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但在产教融合方面长期存在着实践教学在"虚拟"与"案例"之间徘徊的现状.本文认为,要深化传媒专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接真实项目",其核心突破口便是"现代学徒制"教学与"教学工作室"教学融合的改革.如何对照教育部"国标",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通过"强化一条主线""突破两个难点""搞好三项建设",并与"国标"中提出的"高质量、多样化"人才培养相呼应,主动促进"现代学徒制"教学与"教学工作室"教学的相互转化与谐动,从而形成协同的"融合工作室"机制,对于深化传媒专业落实"国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值得尝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得需要对其社会责任进行拷问.本文以上游"重庆"与ZAKER"广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指标评分检视两家地方客户端的媒介社会责任及其差异.二者在信息生产、社会监督、提供娱乐、协调关系四项上得分持平但偏低,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均存在问题.本文从内容、问责制度和规范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骏 《青年记者》2012,(18):55-56
新闻工作室,其实是从工作室的概念嫁接和延伸过来的.而工作室则是流行于IT、广告人、制片人、作家、画家等领域的时尚称谓.当它移植到新闻媒体身上,电视、广播首先接纳了它.2003年,《深圳特区报》大胆地将“徐华新闻工作室”和“朱文蔚新闻工作室”推到读者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工作室类属 新闻工作室是媒体为了达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吸引更多受众和提升效益指标,以名人效应特设的新闻策划平台.这个平台的生存风格,不是简单的编采,而是以智慧和灵感去燃烧激情,两个字:策划.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闻智库是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转型路径之一.本文以"液态新闻业"为理论背景,对广州某报社工作室K的智库运营实践进行实地观察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工作室人员精干、机动性强,在垂直领域调研成果显著,相关智库产品颇受欢迎,智库调研模式对从业者职业观念也存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受人员规模束缚,工作室调研成果深度及广度均有限.一方面,新闻智库需引进更多专业人才以补足调研专业性的短板,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可更新目前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完成深度和广度各异的智库调研任务.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要占领市场发展的制高点,就要打造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不断创新.从2007年起,浙中新报导入电视媒体的"主持人"、 "制片人"负责制,开设以记者领衔的新闻工作室,在纸质媒体上进行了"网格化"新闻运作模式的新尝试.经过两年多的摸索, "网格化"新闻运作模式对浙中新报的新闻创新、创新新闻起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佩兰 《今传媒》2016,(2):141-142
播音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促进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有志于电视播音事业的同行经过不懈努力,播音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时代发展,新闻类节目播出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播出形式从之前的"播"新闻逐渐也有了"说"新闻、"评"新闻等类型,本文仅就"播"与"说"两种新闻播报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雄 《现代传播》2006,(2):34-37
电视"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台在现有电视体制、收视环境下追求自身新闻理想的一次策略性突围和成功.但它已经显露出内在的一系列矛盾和悖论,突出表现为"名"与"实"、"新闻的量"与"新闻的质"、"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等范畴之间的紧张关系.克服上述紧张关系的唯一出路,既不是该种新闻节目样式的惯性发展,也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  相似文献   

12.
从2010年9月份正式进入张刚工作室工作至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初出校门、不知深浅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社区记者. 刚进入张刚工作室从事杜区工作时,我不知道社区新闻该怎么跑,张刚主任告诉我一句话:有事没事,你多和老百姓聊聊,自然就知道社区应该怎么跑了.但是说实话,跑社区新闻,采访的大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接触的都是社区里的大爷大妈,总觉得自己做出来的新闻不如同事做出来的劲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闻生产与创新是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建设融媒体工作室成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各级党媒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有效路径.文章梳理了党媒融媒体工作室的发展现状,从历史维度探究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党媒融媒体工作室的实践创新,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5.
张刚同志,还有张刚工作室的同仁们的事迹,我了解得较多一点.我把感受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中央前不久提出"走转改",作为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事实上,大众报业集团、张刚工作室都是走在前面的."张刚大篷车"已经100期了,确实已经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两个张刚最有名,一个就是我们大众报业集团的张刚,而且报道他的大多是中央级媒体.他确实已经成为我们山东新闻界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从广州始发的"非典型性肺炎"最终蔓延到了全国.一时间一场史无前例的抗"非典"大战在全国展开.这对中国政府、公众和媒体来说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非典"事件发生之初,媒介仍然遵循以前的信息传播机制,反应迟缓;但疫情发展之迅速、后果之严重让人始料未及,突发的危机事件使各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加快了协同作战的步伐,由此也推进了媒体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加快了中国新闻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高节奏的生活工作状态要求新闻的传播要更快并更灵活多样.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转变可以说是趋势之一.本文通过对文化娱乐咨讯类节目<每日文化播报>的实证研究,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探索电视新闻娱乐化报道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来,因经常遇见作者关于如何组建工作室及工作室如何发展壮大的问题,这里仅从本人从事工作室的将近一年的经验中,谈点个人的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并望行家、前辈能把自己做工作室的体会也能拿来一并分享!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国""民"合作出版新模式中智力资本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几乎可以称得上"民营工作室"元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4月初发布的一份改革指导文件中表示,将"积极探索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在政策层面上民营工作室正式浮出水面,证明其身份的合法性,同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说:"我们现在把它(民营图书工作室)定位为新兴的文化生产力,纳入政府帮助、引导、支持的范围."他承诺,主管部门将从三个方面解决民营机构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让他们不再依靠买卖书号生存".  相似文献   

20.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