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荣 《新闻世界》2021,(2):79-81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电脑、手机端全天候、多角度地形成了综合的传播平台,传统节目形态不断创新。在少儿节目中,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也被巧妙运用,本文对少儿节目主持人的"情境创设"角色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介生态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媒介生态位"为理论视角,从手机媒体作为融媒的重要一员所展示出的新闻传播特性出发,分析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时空生态位及功能生态位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探讨手机媒体所遇到的问题与思考,旨在引起更多人对融媒化进程中手机生存、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融媒背景下,智能手机将成为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传播媒介。本文阐述了融媒体的概念,分析了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融媒背景下的发展优势,提出热点事件即时推送、大幅度提高新闻播报过程的互动性、降低新闻传播门槛、媒体从业人员应该以高度负责的意识引导公众等融媒背景下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创新发展模式,以供新媒体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手机媒体性的传播学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角度探讨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多媒体性质的手机的媒体性、传播形式及它和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等基础问题,以期建构起对于手机的初步的传播学认识.笔者认为,手机具有媒体性,在传播形式上,它融舍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但手机媒体目前不足以成为独立的"第五媒体",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简单补充和延伸,而是网络媒体新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5.
乔婕 《传媒》2021,(15):32-33
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媒体融合转型战略推进中的关键点.为提高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福建省尤溪县立足媒体发展的现状,整合尤溪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等一系列媒体资源,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体系形态,注重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开发与建设,借助全媒体多渠道、多样化、多覆盖的优势,推进县级融媒改革升级,全面打造体现尤溪特色的县级融媒体中心.  相似文献   

6.
"三农"内容生产是县级融媒体的重要业务."媒体+"的理念要求县级融媒体实现从"信息传播式"到"信息服务式"的媒介价值观和实践的升级,在"三农"内容生产上依据"三农"内容宏观、中观、微观的需求特点,构建"三农"内容生产新范式.新范式是由策划定位、选题原则、呈现形态、生产组织、内容分发五个方面构成的运行体系,形成了循环跟进式的信息服务机制,可以为县级融媒体"三农"内容生产提供可靠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方立明 《传媒》2019,(10):31-33
温报集团按照"移动优先、网络随行、纸媒精读、中控集成"的传播模式,以融媒体中心为枢纽,构建了党报、都市、财经三大融媒体传播方阵,拥有报刊、网站、网络视频、客户端、微博、微信、阅报屏、手机报等十多种媒体形态和181个媒体端口,打造温州新闻、掌上温州等20多个50W+新媒体平台,集聚用户1762万。  相似文献   

8.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手机网民用户规模不断增加,短视频因时间短、轻量化、迎合了用户时间碎片化需求而异军突起迅速"霸屏",成为受众倍加喜爱的新闻终极表达.而且,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短视频这场风还将越刮越猛.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格局、媒体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新闻记者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只有不断转型升级、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融媒体尖兵、全媒体人才,才能更好地在融媒体时代履行新时代赋予新闻传播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蒲亚南 《新闻窗》2015,(3):43-44
一、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是一种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的创新形态媒体。  相似文献   

10.
金建楠 《今传媒》2016,(2):114-1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介生态的变化正在悄然进行.一大批网络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晓说》《凯子曰》等进入大众视线,成为大众关注的新焦点,其中《罗辑思维》节目凭借其独有的特点脱颖而出.本文以"五 W"模式为基础,分别探讨《罗辑思维》节目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及传播效果方面的特色,希望为今后网络自媒体节目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聪 《传媒》2017,(16)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崛起的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中以智能手机的影响最为明显.据2017年3月GSMA公布的"移动经济"报告预测,到今年年中,全球手机用户人数将突破50亿人(最新数据尚未公布),预计到2020年全球手机覆盖率将达到80%.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其无可比拟的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为新时期的人际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被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通常以智能手机为传播终端,以网络为信息平台,在分众传播的目标下采取定向或者交互式的传播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个性化传播.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严肃认真,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成为手机媒体快速发展、普及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手机媒体也对新闻传播形态的改变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2.
刘蓉 《传媒》2021,(2):68-69
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中国宣讲达人大会》播出之后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其运用故事化、年轻化、综艺化的方式宣讲中国精神的传播策略成功地打动了目标受众的内心,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打造了一堂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思政课,启发传统思政内容传播的不断创新.本文以《中国宣讲达人大会》为例,对新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借助全新的融媒体理念和融媒体工具创新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大众传媒从载体形式到传播内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数字技术的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态平衡,这也给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电视主持人作为电视传播媒介的引导者、交流者,其角色定位也要随着媒体融合的加快而进一步转变.在当前"融媒体"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对新的媒介环境是电视主持人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广播"借力"新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博客、播客、手机等新传播手段正在改变着广播媒体的边界,新的技术和传播方式为广播媒体的资源整合、聚合提供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融媒体语境下,音频产品的形态日益丰富,网络广播剧、IP广播剧、微广播剧等类型纷纷出现,县级媒体的广播剧也面临着题材选择、内容制作、平台分发等各种全新的挑战.本文以诸暨市广播电视台获2016年度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万民伞》为例,对当前的广播剧创新与创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县级媒体在创作广播剧时,只有题材选择独辟蹊径、叙事过程艺术建构、音响效果声情并茂,才能在激烈的同类产品竞争中以差异化取胜,并取得既叫座又叫好的传播效果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韩云 《青年记者》2017,(7):26-27
“执大象,天下往.”面对媒体融合的大势,河南广电审时度势,2014年10月整合旗下4家传统媒体单位和8个媒体公司,组建成立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这个新型集团公司拥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网络电视台、IPTV、手机报、手机电台、手机电视、电话广播、手机客户端、移动电视、户外大屏等14类媒体业态和38个媒体传播平台.大象融媒成立2年多来,成为河南媒体业界率先尝试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如何借助电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渠道使博物馆里的文物重焕新生,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何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融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联动,让博物馆类的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议题...  相似文献   

18.
周成华  文远竹 《传媒》2018,(4):65-67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提出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深度融合的"2.0版"全新思路,形成"建设枢纽平台、构建融媒方阵、打造拳头产品"的媒体深度融合战略,通过明确转型方向,坚决整体转型;做实"中央厨房",建好龙头工程;新媒体全面布局,建设拳头产品;重塑人才队伍,锻造全媒体团队等举措,构建起"报刊+网络+微+端+智库"一体化的融媒方阵和立体传播格局,不断推动媒体融合从"相加"迈向"相融",从物理变化转向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9.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手机"两微一端",现代传播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完全没有了时空的界限,让同样碎片化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关注度和到达率,这就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形态。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也迎来了传播的黄金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模式、提升传播效果,可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本文将以福建省极力打造的传统文化第一品牌——朱子文化的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建构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全新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传播异常发达的时代,普通百姓也可以借助网络、电话、手机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参与信息的传播。传统媒体为了适应新的环境纷纷拿出自己的应对策略。广播开办听众热线节目,电视开办谈话节目等,这些与受众互动的节目的出现,目的就是要赢得收听、收视率。为了应对媒体间的竞争,吸引受众的参与,报纸除了继续办好传统的“读来信”专版外,话题性专版也应运而生。话题性专版实际上是一种评论性的专版,如何才能办得好看,让受众喜爱呢?现以长江日报话题性专版《圆桌》为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