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媒时评:让舆论监督在网络腾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德培 《今传媒》2009,(8):24-25
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视察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这对传播媒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舆论引导与社会监督即将由新技术、新媒介步入新方式、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发展新媒体抢占新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们在线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立足当代社会现实和媒体发展趋势发出的时代呼唤,更是对中国新闻宣传队伍提出的明确要求一发展新媒体,抢占新阵地,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更好地确立网络媒体的社会地位、发挥网络媒体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9,(3):1-1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有效措施,取得新的实效。努力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无疑是当前新闻战线尤其党报党刊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一要求说明:城市新兴媒体是"舆论引导新格局"框架内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舆论引导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城市新兴媒体与公信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一要求说明:城市新兴媒体是“舆论引导新格局”框架内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舆论引导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9,(6):39-41
在网络等新兴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在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人民网一周年之际,人民网于6月19日举办网络媒体论坛,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强新兴媒体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要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应该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在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中的主导作用,增强节目的服务性,满足多层次观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而互联网就是当下最重要新媒体。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日渐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舆论作为社  相似文献   

10.
七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9,(8):78-79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建立舆论引导新格局,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和人民网重要讲话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大大拓宽,群众意见表达空前活跃,网络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是从切实保障人民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艰巨性、复杂性的高度清醒,对信息化条件下完善执政兴国方略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转型必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重点要解决好三方面问题:媒介再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绝不仅仅只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一网两微一端等互联网化做传播,而应该媒体介质深入融合、差异化生产、各有  相似文献   

12.
谌笛 《新闻窗》2008,(5):26-27
(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五个“必须”。“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是其中的一个“必须”。从《讲话》文内看,这个“形成舆论新格局”的新要求,是对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大媒体组成的整个媒体界而言的。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以地方党报为主体的传统媒体,作为党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在互联网上特别是新兴媒体领域牢牢掌握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十年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在我国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信息传播体系和舆论引导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作  相似文献   

15.
舆论引导能力体现媒体权威性、代表媒体公信力、彰显媒体实力.是媒体影响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素。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了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舆论引导正确的目标.以"五个必须"为核心提出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广播电视工作者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赵兵 《中国记者》2024,(2):12-15
<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主流媒体在新征程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的重要任务。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1周年。十多年来,主流媒体守正创新、深融突破,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全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步子更大、  相似文献   

17.
校园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建设校园文化、引导校园舆论、加强师生沟通以及教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在互联网技术革新的大环境下,高校如何把握好校园媒体的阵地、担负起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的使命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强调,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可以说,这"四力"是构成新闻媒体的生产力和生命力。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提升校园媒体"四力"。  相似文献   

18.
张丕民 《传媒》2017,(16):1-1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去年的“2·19”讲话,明确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今年1月5日中宣部组织召开的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集萃     
业界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8报社考察工作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着重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了5点意见: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  相似文献   

20.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