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文章以股东财富价值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的转变,并就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会计规定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庞梅 《科研管理》2008,29(4):48-54
摘要:无论是在股权分散的英美国家的公司中,还是在股权集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欧亚大陆和东亚国家的公司中,股东权益的保护都是公司制度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股东权保护演进历程的比较,法律的作用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法律保护股东权利的有效途径是强化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我国《公司法》的修订、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回应了股东权保护的迫切需要,顺应了股东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9月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解决,将使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同股同权,两类股东之间的利益格局将趋于一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将更加关注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从而积极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升,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体现,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将以更大的热情参与我国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4.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会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通过完善投票表决制度来切实的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如何解决投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顺利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已经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基本命题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梅 《预测》2007,26(6):27-30
不同的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一国不同的公司治理命题。在美英国家公司治理问题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冲突问题,公司治理改善的讨论和政策措施也在于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美英之外的世界上的大型公司都具有集中股权结构的特征,它们的首要治理问题是限制控制股东对少数股东的盘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而被放大,出现异常复杂的情景。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异化现象,推动股权结构改善,明晰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6.
张帆 《科协论坛》2007,(3):277-277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给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奠定了制度基础。股权激励制度、市场化兼并收购与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施从外部制约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财务决策行为。同时,股权融资偏好将向债权融资转变,股利决策趋于正常化,经营投资决策也将更有利于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于静  陈工孟  孙彬 《软科学》2010,24(8):24-29
利用2003~2007年样本数据,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现金股利掠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现金股利的利益输送行为,加强了自由现金流假说。  相似文献   

8.
程效 《科技广场》2008,(2):111-112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股权分置问题——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另一部分股份可以流通。股权分置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股权分置问题——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另一部分股份可以流通。股权分置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淳伟徳  叶勇  陈璇 《预测》2009,28(4):43-49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现金对价、股本调整对价和权证对价三种对价支付方式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进一步就三种具体的对价支付方式而言,采用了股本调整对价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有显著提高,采用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及其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董帮应 《内江科技》2006,27(2):40-40,45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热门话题,它是在国有股减持与全流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何在股权分置改革中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2.
武晓平  付爱敏 《内江科技》2007,28(2):56-56,60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台理结构中股权控制和债权控制弱化的现状,从融资结构入手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何优化国有企业融资结构,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雷  李明  叶勇 《软科学》2012,27(7):118-122
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作为对象,运用普通多元回归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进行研究。实证表明,上市公司股改后一年内分配的现金股利与其在股改中支付的综合对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价越高,上市公司股东获得的现金股利越低,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如此。在对样本进行分组研究后发现,两类企业股改后支付的现金股利水平明显存在差异,国有控股企业比非国有控股企业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至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控制权则都与上市公司股东获得的现金股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开始越来越强烈地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些因素,然后要构建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制度安排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的"隧道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大股东热衷于通过协同性关联交易、实业类资产注入和资本化定向增发等途径来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大股东行为的变化对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股票收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场革命性的创新,夯实了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的大事,对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具有基础性的影响.文章提出了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我国资本市场将在实现全流通的基础上,在股权文化、投资理念、公司治理、上市监管、规则体系等方面将会出现很多变化,从而使我国资本市场由"形似"走向"神似",进一步完成深层次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盛国杰 《金秋科苑》2009,(11):138-138
最早90年代初我国就研究国家股流通的问题。2000年换了一个概念,叫国有股减持。2005年5月,这次股改,叫股权分置,不仅是国家股,还有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实际上是三把火。把政策上不能流通的外资法人股和民营法人股全纳入进来,都进行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稳定证券市场,并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盛国杰 《今日科苑》2009,(11):138-138
最早90年代初我国就研究国家股流通的问题。2000年换了一个概念,叫国有股减持。2005年5月,这次股改,叫股权分置,不仅是国家股,还有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实际上是三把火。把政策上不能流通的外资法人股和民营法人股全纳入进来,都进行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稳定证券市场,并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果,整体上币正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产生的动因及其模式,并指出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集团公司整体上市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始实施,三年多来,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随着新《证券法》、《公司法》的颁布及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股票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本文对股改后上市公司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析其原因,最后从我国当前法律环境、资本市场等角度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