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不同文化造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又由于这些文化差异使文化问的交流充满了摩擦,多少令人觉得难办。翻译工作者有责任使目的语读者理解原作,然而他们的首要目的是介绍原作者的目的,或是原作的主要思想,没有必要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做一一解释。翻译要服务原作,不仅仅是介绍文化,因此只需解释对理解原作有帮助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黄容波 《时代教育》2007,(10Z):116-117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忠实地再现原作,使译作与原作实现对等,让“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作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奈达)。这就包括实现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文学风格及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此,本文着重探讨翻译中的风格传译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矛盾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4.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达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5.
翻译几乎拥有与人类语言一样悠久的历史.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历来也一直是翻译界经久不衰的讨论课题.本文试从译作对于原作价值的角度出发,对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翻译忠实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就“忠实”引发的争论似乎也未曾停止。在传统译论中,“忠实”一直被视为翻译的唯一标准。那到底“忠实”是不是翻译的唯一标准?译作是否一定要忠实原作呢?本文作者从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翻译学派对翻译标准的进一步认识这两方面来论证传统译论中把“忠实”作为翻译的唯一标准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解构主义"理论的起源、代表及主张进行了扼要的介绍.随后笔者着力辨析了"解构主义"理论与"逻各斯中心主义"及"结构主义"的异同,并配以实例从几个方面阐述"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现实运用中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相似文献   

8.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9.
译者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在翻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在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忠实的原则及意义的差异等方面有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基于原作的艺术的再创造,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翻译主体,即译者的个人风格的影响。所以为了成功地再现原作,译者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其个人风格,在尽量淡化其个人风格的同时,努力使之融入到原作的风格中,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不同译者因受自身学识、文化修养等的制约,对文学作品理解会有不同。因此,文学翻译不存在定本,任何译本都只能接近原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尽善尽美地再现原作全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译论常将“信”和“等值”作为衡量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原文至上”原则,却忽视了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文章试图运用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观点,从作者、原作、译者和读者四个方面来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和原文文本不可能产生一种超越时空、惟一正确的终极性理解,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与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忠实”和“等值”只能是相对的,若仅以它们作为标准则无疑会使翻译批评具有很大的局限而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13.
在探究文学作品名的命名形式和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探讨文学作品名翻译的标准,即译者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译名既要给译文读者传达原名所含信息,又要尽可能地再现原文作者的立题意图及其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文章对文学作品名翻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最后提出文学作品名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两课”的开设 ,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精神建构。这种精神建构 ,只能以对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客观精神”的“文本”的理解为根据。因此 ,“两课”的教改宜以教科书改革为前提 ,教科书的改革宜以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为基本取向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始”“文本”再阐释的教科书宜居于辅助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的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一方面要受制于这一虚构的神话,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不平等的东西方文化关系,这为后殖民时代的文学翻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知识的缺失是影响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英美文学作品中西方文化的渗透,明确西方文化知识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性,用多元互补的译法来处理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能使英汉翻译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翻译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多是总的概括。本文在赞成翻译综合派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翻译应更重视艺术性的观点,并从文学翻译的复杂性、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以及诗歌翻译“可译”与“不可译”三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应区别加以对待,而不应把文学翻译的标准套用到一切文体的翻译中。我国的翻译研究中也一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学倾向性”,造成这种现象,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翻译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应重视非文学翻译尤其是科技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等值论,阐述了英汉篇章的翻译。不仅要研究篇章表层、深层、修辞层三个层次的等值转换的问题。更要研究在译文中如何体现出原文深层的主题思想和形象,以及环绕主题思想的论证推理的过程、逻辑推理的脉络和原文中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内容和社会意识。从而在译文中体现出原文语用层表现主题思想和形象的言语风格的修辞特色,这是最终达到译文篇章与原文篇章三个层次最大等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