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满仓 《甘肃教育》2009,(14):25-25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所谓“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自主、合作、创造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教学。在英语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中,笔者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创造学习教育 “创造学习教育”,是通过现代创造学、现代学习学的研究,揭示有关“创造” 和“学习” 的理论与方法,把现代创造学、学习科学以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人才学等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原则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新型教育。从广义的角度来考察,凡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树立创造与学习志向,形成创造性人格、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都可称为创造  相似文献   

3.
学习环境设计在科学认识论指导下强调知识共享和传递,逐步暴露出滞后于学习理论发展、群体协同缺失、知识创新不足等局限。因应新认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正在由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这一嬗变为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提供了际遇。来自欧洲的三元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研究项目有效地弥合了学习环境设计的不足,提出了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并进行了系列实证研究,实现了学习环境设计基础的知识创造认识论转向。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逻辑演绎法,梳理了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嬗变过程,分析了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典型案例,以多学科视角洞见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表现及原理,并探究其原因,厘清了当前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趋势,为我国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线协作学习的常态化为跨学科知识创造提供了契机。探究跨学科视阈下在线协作学习知识创造模型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从中观层面构建跨学科在线协作学习知识创造模型尚付阙如。为此,以知识创造SECI理论和协作知识建构理论为支撑,构建在线协作学习知识创造螺旋模型。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对知识创造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行为弦图与行为转换图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享隐性知识有助于为知识创造提供起点,提供学习支持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联结化,营造灵活氛围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协作交互。未来持续拓展跨学科知识创造螺旋模型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以期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摘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继承和积累,忽视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当前在中小学提出的创造教育,则提倡为创造而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并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的目的。其教学原则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思维着手,论述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莹莹 《林区教学》2008,(4):104-105
在美术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美术素材,以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以小组评价为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造,使人类成了地球的主宰;创造,使社会不断向文明迈进;创造,将成为未来时代的主旋律。只有不时地开出创造之花,结出创造之果,才能繁茂地生长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创造之林。创造思维,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现。大语文学习,就是要以参与创造思维的实践为核心,以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为中心,以培养人文精神的品格为重心。创造思维,是创造新形象、新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一个学生,最可宝贵的思维品质就是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众人有目共睹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显得尤其重要,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大家思考,营造良好的班情和学情。  相似文献   

10.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反映了国际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教师应该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英语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丛子花 《考试周刊》2013,(26):113-113
情景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文章探讨了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创造教育,就是教育者认识理解创造的定义和意义,在教育过程中以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前提,运用创造心理素质的理论,发现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有创造精神一种新教育思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目的和一般创造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创造精神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应该是:1、献身四化的创造之德.2、强烈的创造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学习上的革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蕴含的丰富信息源和学习手段 ,营造直观形象的情境和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和驾驭知识的主人。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民主、和谐的创造教育情境 ,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信息技术所展示的画面 ,生动活泼 ,感染力强 ,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 ,能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 ,为学生营造自由创造的空间 ,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发现、多探索 ,使课堂教学时时处处充满创造的氛围 ,如设立“自由…  相似文献   

14.
学生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又是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条件,创造学习则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目的。以现代公民基础素质导向,通过学生在学习化的课堂中达到自主、合作、创造的学习状态,达到师生合作,教学相长,从而开发学生身心素质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造的个性品质,是本模式的实验目标。一年多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教师学习指导——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学生群体合作学习”有机结合的操作程序。本文结合有关研究课的实例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当今,我国部分院校已经为大学生开设了创造学、创造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史等课程.通过学习人类科学发展史上许许多多发明创造实例,揭示创造思维的奥秘,总结创造思维规律,并有意识地传授给大学生,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自主自觉地进行创新和创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静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182-183
慕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形式,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性和趣味性。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总是力不从心,往往具有畏惧感、枯燥感,这为慕课在英语学习方面创造了契机。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分析,提出用慕课创造英语学习的新形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能力。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顿悟和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怎样使创新教育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托兰斯语文创造思维量表和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对已进行和未进行研究性学习高中生语文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倾向进行比较可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的语文创造思考能力与未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的创造倾向与未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创客教育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无用"行为,主张通过非正式的混合学习、课题式的深度学习、体验式的创造学习发展创造能力,培养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情感及价值观,使学习者成为创客教育时代下会分享、会发展、会生活、会创造的人。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对学校而言,是一种发挥教育导向功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育模式和课程。因而,倡导创造性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是进一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需要。 一、创造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命 创造性学习属创造教育范畴,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