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以为当班主任,都是我给学生上课,可十几年班主任当下来才发现,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却是学生给我上的"三课". "我做到了一条半" 我教C226班时,有个叫曹启的要求转入我班就读.我把丑话讲在前面,针对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不"政策:第一是不迟到、不早退;第二是上课不讲小话、不欠作业、不顶撞老师;第三是不辱骂同学、不打架牛事.可上课才几天,告状的一片:曹启迟到、曹启讲小话、曹启不交作业、曹启骂人……我一股气从脚底直冲卜脑门:你本来就不是我们班的,我好心收留你,你一来就"祸害"我们班.我把曹启喊到了办公室:"曹启!你讲!三条你做到了哪一条?"我千想万想,也想不到他会说"我做到了一条半".  相似文献   

2.
一、少"抱怨"多"想招" 我姓唐,从教书到现在,几乎没有一届学生没有叫过我"唐老鸭".刚毕业那几年,有孩子叫我唐老鸭,我就"公堂审理",揪出那几个调皮鬼,然后怒斥道:"再叫,再叫有你好看的!"然后一大堆大道理:要尊敬师长、要讲文明礼仪……那几个学生频频点头,表示认错.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师给他的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  相似文献   

4.
"××,注意听讲.同学们!×x!请安静……"这是前段时间,我在调研课堂上经常遇到的场景.一位家长告诉我,开学初因为他好动的儿子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还喜欢插嘴.课间在教室里奔跑大声喊叫,被老师"请"去谈话.孩子成为教师心中的"顽皮鬼",为此他大伤脑筋.教师讲课时常遇到学生"打岔",如在一节<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段中,当老师设计好"理解倒数意义"情境时,一个学生举着小手.大声地说:"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笑声,当时,教师瞪着这个学生,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正来回滚一日,听到朋友与他妹妹吵架。他妹妹说:"你给我滚!"朋友说:"好,滚远了,你别叫我回来!"他妹妹一听,没好气地说:"又没叫你直线滚,叫你来回滚!"什么现象物理课上教师讲到惯性。他提问:"一只狗横穿马路,一辆高速行驶的车辆急刹车,车内的人身体都向前倾,这是什么现象?"同学答:"那是人们想看狗是否被撞到,属于爱看热闹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路上遇到一位家长,他向我诉苦说:“不知孩子出什么事了,今天教师又要我到学校去。我简直成了学校的常客!”类似这样的话.我听过不只一次了。在一所小学里,曾听到一位教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学生说:“去把你的家长找来,找不来,你就别来上学了。”据了解,一个电话到单位,一个通知到家里,或让学生回去找,动辄就把家长叫到学校的现象,确实不少见。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师问我:“你知道你们班的森子染发了吗?”我回答说:“知道。”“那你应该说说他!”“他今天刚返校……”没容我解释什么,这位教师便教导我说“你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用讲什么平等,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你们师范类毕业和我们非师范类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些话语不止一次地冲击我的大脑,震撼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寻找笑容     
正外面的树上有只叫斑点的小麻雀在跳上跳下"叽叽喳喳"叫着,他在叫小兔子吉布出去玩。"今天我没心情与你玩了。"吉布一脸的悲伤。"吉布每次听见我叫他去玩就会笑,今天怎么没有笑容了呢?"斑点飞在空中感觉很奇怪。"大耳兔,快出来,我给你找来了你最爱吃的苹果!"小老鼠尖耳拍着门大叫道。大耳兔打开门露出脑袋,一脸的难过,说:"谢谢你,今天我没胃口吃!"要是在平常,他一听到尖耳给他送来好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埋怨:“这个问题我都讲过很多遍了,你们就是不会做!”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确讲了很多遍,但学生也许照样学不会。究其原因,问题很可能在教师身上。教学不仅仅是一讲一听的关系,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容易,我交给你,东西就在你手里了。教师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果教师讲了很多,学生没有学会,  相似文献   

10.
正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所中学当老师。我本想在开学第一天树立威信,却遇到了挑战老师威信的学生。他叫魏孟州。那天,他迟到了十分钟,也不喊报告,就吊儿郎当地走进了教室。这把我气坏了。我冲他大喊:"你给我出去……"他毫不理会地径直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顿时觉得威严扫地。我走到他面前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不回答。我更生气了:"你没听到我的话吗?我叫你  相似文献   

11.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抱怨:"我把教材掰开、揉碎一口一口地喂,学生还是掌握不了,当老师太辛苦了!""这个题目我都讲了多遍了,也强调了多次,可他们还是  相似文献   

12.
请看下面几个真实的镜头: 某教师十分敬业,每天全校第一个到校的教师便是他,他的一名学生(小学三年级)不解地问:"×老师,我发现你每天来得最早,你是不是想当官?"该教师刚回答"我不想当官……"学生马上打断他的话:"现在当官不看表现,只看人缘和钱!"教师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3.
小狼王没吃上兔子肉,也没追上猴子,憋了一肚子的火.他在树林里狂奔乱跑,连吼带叫.“狼兄,你可好啊?”小狼王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回头一看.惊叫了一声:“啊!你是什么东西?”连我都不认识了啊?我的名字叫狈,是你的贤弟。”小狼王瞪圆眼睛看了看狈,说:“有一句成语叫‘狼狈为奸’说的就是咱们在  相似文献   

14.
哈哈广场     
起立某班长上课睡觉,叫同学下课叫他,同学恶作剧。A:起来,下课了!班长揉揉眼睛:起立!此时只见十几位同学睡眼惺忪地站起来说:谢谢老师!三个吹牛的学生甲:我现在还能记住我小学一年级的事情。乙:那算什么,幼儿园的事情我还能记住呢!丙:跟我比你们差远了,我现在还记得我爸爸在上高中的时候和我妈妈跳舞的事情,那天,我和我妈妈一块儿回的家。纽扣老师:“我刚才讲了责任一词,请你们举一个例子。”学生:“先生!我裤子上的纽扣只剩一个了,这一个纽扣,是负全部责任的!”今非昔比“真没办法,”物理教师在解释教学进度缓慢的原因时说“:现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幽默     
《教师博览》2011,(11):33-33
散兵游勇语文课上。老师问:"谁能解释‘散兵游勇’这个词?"一小学生抢答道:"‘散兵游勇’的意思就是凶多吉少。"老师问:"怎么讲?"小学生:"因为伞兵是空军,叫他游泳,生命就危在旦夕了!"现在休庭正在上法律课。讲到一个案例,老师叫了一个学生起来,问他:"你怎样判这个案件?"此生支支吾吾,不能答。老师继续问:"如果你是法官,你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对他的妈妈很不满意,于是,他冲着他的妈妈大声嚷道:“我恨你,我恨你!”因怕挨妈妈的骂,他跑出了家门。他跑到山谷中又大声地叫起来:“我恨你,我恨你!”远处传来了回声“我恨你,我恨你!”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回声,他感到很害怕,就回去找妈妈,请求妈妈保护他。他说“:山里有个坏孩子冲我大声喊‘我恨你,我恨你!’”妈妈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她让儿子再次回到山谷大声喊“我爱你,我爱你!”小男孩喊了,并听到了回声“我爱你,我爱你!”生活就像回声,你付出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你付出爱,你…  相似文献   

17.
演示休止符     
教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可用表演小品、猜谜来创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如我在讲休止符时,先叫一个学生上讲台和我一起作表演:学生扮我的老朋友,因去美国留学多年,现在回国了,我便去机场接他。表演分两次。第一次表演:我一转身,看到老友出现在机场,一边冲上前握住他的手,一边说:“唉呀!你终于回来了!太想你了。”第二次表演:我一转身,见到老友出现在机场,激动得满眼饱含泪水,呆了一呆才冲上前去,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午,我到幼儿园接孩子,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孩子的哭叫声、大人的"叫骂"声。走进教室,就看到一幅"惨烈"景象:一个孩子满眼泪花,拽着他外婆的衣服哭喊:"外婆!别走! 别走!我好好做!我好好做!"那外婆作势要走,没有几步,又回过身来,黑着脸,瞪着眼,喷着唾沫星子,声嘶力竭地吼叫:"谁叫你不好好做的?你怎么这么笨!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称呼别名未尝不可。说得好,则可以起到促进教育的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对教育产生消极影响。教师使用了不同的学生别名后,引发了学生不同的心情,由此造就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案例一:我在批改学生数学课上默写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时,见到了一张涂改多、错误多的作业纸。“已经默写了这么多次,还错这么多!真是笨蛋。”我暗暗骂道。是谁呢?在纸的最下方,找到一行字符:一个“胡”字与两个圆圈在评讲时,我特意展示这张特别的作业:“这是哪位同学的大作呀?!”果然是他。我气恼地戏言:“胡××同学,你以后就叫你自…  相似文献   

20.
有位教师讲《三味书屋》,简介课文内容后,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听到这些提问,教师皱起眉头,说:“这没什么研究的!就跟我们每个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课后,教师抱怨道:“这些学生真怪,尽提些怪问题.把我的教学计划全搅乱了!”我认为学生提问题是他们思维活跃、观察细致、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的表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他的观察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