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些科学家发现,鲑鱼会自动改变性别,由雄变雌。 美国鱼类繁殖专家詹姆斯·纳格拉发现,在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段产卵的大量雌鲑鱼,绝大多数是从雄鲑鱼变性而成的。 纳格拉对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汉福德河段的50条雄鲑鱼和50条雌鲑鱼进行了化验分析。50条雄鱼体内均带有Y染色体,但50条雌鲑鱼中80%也带有雄鱼才拥有的Y染色体。纳格拉对华盛顿州、爱达荷州的两个养鱼场的鲑鱼也进行了化验分析,但却没有发现雌鱼拥有Y染色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华鲟     
中华鲟又称鳇鱼,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特产鱼类,身体为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尾长。中华鲟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月到11月间,由入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中华鲟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临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6,(3):42-43
<正>非洲鲋鱼是鱼类中的小不点,但它们的数量多得惊人。一条河中,其他所有鱼类的总量还不及鲋鱼的一半,这种规模优势使鲋鱼的生存显得相对从容和有利。同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独独鲋鱼的数量可以超越其他鱼类呢?其中的奥秘在于鲋鱼独特的繁殖方式。众所周知,鱼类是将卵产在水  相似文献   

4.
长吻鱼危是我国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 ,在长江渔业中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对该鱼的生物学习性 ,繁殖和渔业状况作了研究 ,对其养殖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长吻Wei是我国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长江渔业中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对该鱼的生物学习性,繁殖和渔业状况作了研究,对其养殖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常态下,哺乳类动物是没有变性(可称性逆转,即由雄性变为雌性,或由雌性变为雄性)的可能的。然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有不少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生性逆转。在鱼类中,性逆转最典型的要属黄鳝了。据动物学家研究,黄鳝从受精卵孵化成幼鳝,到长成成鳝,都是属于雌性,而且都能够产卵。然而,在产过一次卵以后,它们的生殖系统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的卵巢转变为精巢,于是产生精液,这就由雌性变成地地道道的雄性了。黄海中的黄鳝鱼,长到110毫米以后发育成雌鱼,待长到130毫米时,一些产过卵的雌鱼的卵巢开始逐渐蜕化并消失,进而变为雄鱼的精巢,成为真正…  相似文献   

7.
在河边,当你将身子俯向水面,在水上留下身影时,会发现一群正在河边玩耍的小鱼连忙向藏在不远处的一条鲈鱼游过去,只见鲈鱼张开大口,小鱼便争先恐后地往大鱼口中钻去。原来这条鲈鱼是这些小鱼的妈妈,当孩子们遇到危险时,就急忙跑到妈妈嘴里去避难。爱子的妈妈把小鱼带到安全的地方后,才张开大嘴让小鱼游出来。雄性鲈鱼在繁殖季节,都像化了装似的,全身鲜艳夺目。这种鱼的受精卵不是在水中发育长大的,而是在雌鱼的口中发育。雌鲈鱼的嘴很大,在孵化期间,它的头部由鳃盖鼓起,喉咙肿胀,看上去像增大了许多倍。大约两周后,雌鲈鱼嘴里的卵便孵出了极…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后,宜昌江段铜鱼产卵场的分布和规模及其繁殖条件。研究表明:铜鱼产卵场最主要部分位于坝上三峡河谷近坝端的江段中,坝下首次发现有新的小规模的产卵场。铜鱼的繁殖受水文地理自然条件、水温及水位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铜鱼与四大家鱼不同,不仅能在水位上涨时产卵,也能在随后的退水过程中繁殖,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产卵规模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击鼓”求爱:在春天产卵期,雄性黑线鳕鼓起气泡,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像击鼓那样,以此来召雌鱼。当雌鱼被这种鼓声渐渐吸引过来时,雄鱼便会加快发声,直到这种声音成为一种嗡嗡声为止。如果有几条雄鱼同时向一条雌鱼求爱,  相似文献   

10.
天鹅     
《小学生导读》2011,(10):2-F0002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每够,三四月间,它们大群从南方飞往北方,在那里产卵繁殖。雌天鹅都是在五六月间产卵,雌鹅孵卵,  相似文献   

11.
四川裂腹鱼雌雄个体在生殖季节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可根据珠星的有无及腹部是否饱满区别雌雄亲鱼。种群性比为1.245;1(P>0.05),繁殖群体性比为1.167:1(P>0.05)。雄性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225mm,体重189g,3~+龄,雌性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350mm,体重550g,5~+龄。渔获场情况统计表明,1~+——2~+龄雄鱼未成熟,3~+龄62.5%达性成熟,4~+龄以上全部达性成熟;1~+——4~+龄雌鱼未成熟,5~+龄以上全部成熟。繁殖群体中,雄鱼以3~+、4~+个体为主,雌鱼以5~+、6~+个体为主,剩余群体占优势。四川裂腹鱼雄鱼在产卵期间具有筑窝习性,雌鱼产具有粘性的沉性卵,产卵场为卵石泥沙混合底质。针对目前该河段四川裂腹鱼资源受破坏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段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雌雄互变蛙兔成灾薛玉海生物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把20条生长在红海中的红绸鱼养在海水玻璃缸里,其中只有一条是雄鱼,其余的都是雌鱼,它们就这样“一夫多妻”地过着相安无事又美满平静的生活。当把这条雄鱼取走以后,那些雌鱼就共同推举一条身体最强壮的雌鱼变为...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二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中“鱼纲”所列鱼类共19种,全部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现将它们的分类地位、主要鉴别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等作一简单介绍。 1、鲱形目Chpeiformes 鳓鱼Ilisba elongat鲱科。体长而侧扁银白色。口上位,内有细齿。腹鳍很短小。背鳍位于腹鳍后上方、臀鳍长。腹部有锯齿状尖锐的棱鳞。无侧线。主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近海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春季至初夏,由外海集群游至近海产卵,产卵场多在泥沙底质的浅海区,产卵后,亲鱼分散在中上层活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量极大。  相似文献   

14.
鲶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鲶1龄即有部分达性成熟,2龄全部性成熟,在鲶鱼群体中雌鱼明显地多于雄鱼,且不同来源的鱼群性比有所不同,同时,同龄个体雌鱼较雄鱼大,这有利于养殖生产,鲶在自然环境中,其繁殖季节为4-7月,在广州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在2-9月下旬均可正常繁殖,生殖时间延长一倍以上,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情况,卵径的分布及人工催产的试验结果等,可将鲶的产卵类型定为同步成熟分批产出型。  相似文献   

15.
一在常态下, 哺乳动物是没有变性的可能的。然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有不少种类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生“性逆转”,即雌变雄,雄变雌。在鱼类中,性逆转最典型的要数黄鳝了。据动物学家研究,黄鳝从受精卵孵化成幼蟮,到长成成鳝,都是属于雌性,而且都能够产卵。然而,  相似文献   

16.
江南 《今日中学生》2005,(13):13-16
人们之间的信息,主要是靠语言来表达的。可是你知道吗?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但其表达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几类动物的语言表达形式。声音语言大多数动物都会鸣叫发声。如果仔细地注意一下,你会发现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些声音在动物之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于是就成了它们的“语言”。科学家发现,鱼类在呼吸、进食、运动、繁殖时,都有不同的声音。如大黄鱼在产卵前发出沙沙或吱吱声,产卵时发出呜呜或哼哼声,产卵后发出咯咯声。蟋蟀的声音清脆动听,并像乐曲一样,能够体现它们的“感情”。在雌雄相处时,那轻幽的…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鉴赏》2009,(9):44-45
中华鲟 中华鲟俗称腊子、鲟鱼、鳇鱼等。体形较大,一般体长为2.5米左右,体重约200千克。 中华鲟是我国的特产珍稀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此外在辽河、黄河、淮河、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水域也都有发现。它属于很原始的硬骨鱼类,祖先与恐龙处于同一个时代,为白垩纪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己有一亿三千多万年的历史.故有“活化石”之称。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的动物千奇百怪 ,它们为了传宗接代 ,延续种族 ,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 ,选择了各自不同的生育方式。1 借腹怀胎在亚洲东北部的一些河流里生活着一些鱼旁鱼皮鱼 ,当生育季节来临时 ,它们就成双成对地游到河畔的栖息地 ,找到河蚌时 ,雌鱼旁鱼皮鱼就把卵管插进贝缝 ,在里面产卵 ,雄鱼紧跟在后面 ,也在河蚌上排出精液。鱼卵就在河蚌的鳃腔中受精 ,并开始发育 ,一直到变成小鱼 ,河蚌成了小鱼旁鱼皮鱼的“保姆”。当小鱼快要离开河蚌去独立谋生时 ,河蚌又悄悄地把自己的孩子寄放在小鱼旁鱼皮鱼的鳃中 ,直到发育成幼蚌而落入水中 ,小鱼又成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淡水鱼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拥有不少珍稀名贵种类。众所周知,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种,已定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可是,与中华鲟相比,一种更珍贵,更稀少,世界上唯独生活在长江中的白鲟,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白鲟与中华鲟同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与中华鲟一样,是一种原始的鱼类。它属软骨硬鳞目,匙吻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1918年9月,在原苏联  相似文献   

20.
浮游动物的组成主要受制于湖泊中的有效营养成分、物理因子及鱼类捕食作用等几个决定因素。滤食性鱼类与浮游动物群落的关系是现代湖沼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焦点,国内浮游动物的研究多集中于生态区系、生物量方面,在其与鱼类关系方面研究甚少,本文报道了作者在奥地利进修期间对诺西勒湖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个体大小频率分布及其与鱼的捕食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诺西勒湖是位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交界处的一个大型浅水湖泊,这里的浮游动物组成包括七种枝角类、四种桡足类,其中第一优势种是Arctodiatomus spinosus,全年度存在;而第二优势种Diaphanosoma brachyurum只在初夏到深秋这段时间出现在水体中,其余时间则沉入水底休眠越冬;另外,大型枝角类 Leptodora kindti也随着夏天的来临,水温回升而得以开始进行生长繁殖,出现于水体中,它们构成了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鱼 plecysrcultrotus的主要食物成分。在夏天,鱼主要捕食体形较大的 L.kineti和 D.brachyurum,而到了冬天,就只好捕食耐寒的A.spinosus了。鱼的捕食对整个浮游动物群落尤其是优势种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无疑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鱼的捕食明显影响着被捕食者的种群自然增长率,浮游动物在无鱼条件下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有鱼条件下的增长率。而由于鱼的滤食对饵料的个体大小有选择,因此,鱼胃中发现的饵料的个体大小与湖水中同一种类浮游动物的个体大小的重叠性很低,由此可见,鱼类的捕食明显地影响着湖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及大小频率分布,因此,在鱼圹的营养和水质管理中,浮游动物的生长情况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