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看见这样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呵欠连连,一部分学生伏台睡觉,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讲课声。这样的课堂,似乎与学生无关;这样的课堂,没有学生喜欢,也是低效率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在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有的学生却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则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课堂效率差。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经常反思,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的认真讲,学生呆呆的坐在座位上,不举手,不发言,课堂一点活跃气氛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姿态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三种姿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善于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做一名舵手,准确导航。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情景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7.
徐爱云 《成才之路》2010,(30):71-71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讲,而坐在下面的学生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坐立不安,使教师处在十分被动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死气沉沉,课堂提问无人应答,课后作业不会写,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学活动难以维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缺乏教学技巧,学生不喜欢这位历史教师;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难释疑的角色。而要把这个角色扮演得有声有色,却并非容易。尤其政治课的教学更是如此。 作为政治教师,一般都是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过这样的场面:讲台上教师吞吞吐吐,热汗淋漓,讲台下,学生众说纷纭、各显神通;者或教师口若悬河,讲得唾沫四溅,浑身乏力,学生却无动于衷,收效甚微。这些都涉及到教学生的技巧问题,其间也不忽视教师的语言美、动作美、心灵美和仪表美等因素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孔圣人在千百年前就提出来了,然而,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得有些艰难。在这样的情景下,我尝试着教师走下讲台,走入学生;学生离开座位,走上讲台的课堂模式,使得课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赖胜男 《广西教育》2010,(25):22-22
不少老师都曾面对过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得津津有味,但讲台下部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显得异常压抑、沉闷,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到,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是轻松愉快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如何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师生能在心境愉快、情感融洽的氛围下学习与交流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活跃的气氛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往的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学生的参与,同时也缺少课堂的活力。打造小学语文活力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同时参与,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同时还能提升课堂的整体质量,让教师和学生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本文从扮演学生角色、带动全员参与以及对学生的参与进行科学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活力课堂,以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教师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才是教学的主角。但是纵观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按部就班地进行填鸭式的政治理论教学,学生却在课堂上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学生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中物理教学中,孩子对新鲜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感,提升他们的兴趣,但是课堂中新鲜感不足,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如何扭转这种现象,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物理教学实践,分析课堂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以及情景教学的策略.初中物理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目前课堂上存在以下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知识,学生在讲台下不听讲,有做小动作的、有聊天说话的等等.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以及对教师讲解内容缺乏新鲜感.因  相似文献   

15.
张敏 《考试周刊》2011,(93):87-87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营造这样的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是课堂教学互动性较差,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一言堂,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授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找不到或不善于找互动点,产生不了互动效应。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鸦雀无声,甚至有些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久而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课堂教学情况是老师独霸讲台。学生只有认真听讲的权利。教师授而不创。学生受则不创。学生的认识绝对受制于老师,教师的认识又局限于教参。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所谓的共同结论、标准答案。这样封闭、专制式的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取死的语文知识。统一的思维.而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视而不见,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必须改变课堂上的专制现象,实行民主教学。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教师是课堂中唯一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配角。所以,学生不太喜欢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多的情况是被动地接受。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提升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候,有些教师就会抱怨学生不活跃,不与老师配合.那么,静下心来想一下,问题全在学生这儿吗?为什么自己使尽了浑身解数,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呢?如果我们不是一直在演独角戏,而是给学生留有余地的话,课堂还会这样吗?在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既激活了学生,也释放了教师,让教师的"无"换得学生的"有".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教学中,孩子对新鲜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感,提升他们的兴趣,但是课堂中新鲜感不足,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如何扭转这种现象,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物理教学实践,分析课堂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以及情景教学的策略.初中物理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目前课堂上存在以下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知识,学生在讲台下不听讲,有做小动作的、有聊天说话的等等.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以及对教师讲解内容缺乏新鲜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