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就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出有生命活力的文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做到“以文传情”呢?一、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倾诉愿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材可取、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明确指出: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要写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可见,真实是习作的生命。但是目前,在我们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无论是在写作的形式上,还是词语运用上都有相似之处,使人感到缺乏真实性,给人一种“干人一面”的感觉。那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为文求真”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作文的新概念已经由“书面表达”层面提升到“生命活动”层面。作文是什么?说通俗些,是用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个性化的作文就是学生精神的家园,是他们自己人生的画卷,更是他们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歌唱!  相似文献   

4.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5.
梁琳 《现代语文》2014,(4):125-127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表述形式应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开放原则: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之外,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心声,让“人”融入“文”,让“文”包蕴“人”。  相似文献   

6.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是思想感情的表达,也是性格气质的流露。因此,作文教学同时也是在教学生做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文章中写入记事,写景状物,解说事理,阐述见解,即用语言传播自己的思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感受生活,说真话、说实话,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到产生感情、产生思想,再到构思文章,写成文章。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祖成 《福建教育》2005,(10A):26-27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反映,更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生命的自由表达。引导表达是作文指导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习作出现“内容平淡”、“缺乏真情实感”、“词不达意”等表达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生命”游离于习作之外。因此,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帮助学生实现“生命在场”便成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作文的源泉来自丰富多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从生命生成的角度看,作文就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片片绿叶、一面面镜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吮吸生活的乳汁,让学生为生活而作文,为生命而歌唱,从而体验到一种酣快淋漓的快乐。一、把作文引向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作文就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毫无生命活力。然而,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套用或抄用,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那么如何克服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弊端,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郑婷 《生活教育》2013,(11):111-113
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作文教学与训练离其本真愈来愈远,风靡学生间的“技术化”“模板化”的套路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说真话,更不用提写出好文章了。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为文求真”应作为指导作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而关注生活则是说真话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在生活中积累、积淀,真实地作文;当尊重学生的生命的本真,激发学生的倾诉欲望,让学生在自己心灵的原野上纵情歌唱。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作文要说真话 ,说实在话 ,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编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要从“真实”起步 ,教师应牢固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 ,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 ,叙真事 ,抒真情 ,落实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的神圣任务。一、广泛阅读 ,认识生活。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丰富词汇 ,学习语言 ,领悟表达 ,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 ,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 ,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 ,做到早…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要尊重学生意愿,鼓励自由思想,让学生说真实的话,说自己心里的话,写出“真话作文”。面对不乏真话、但质量堪忧的“真话作文”,可引入同伴讲评。其间,教师应做的是:倡导宽容,保护表达热情;引导讨论,梳理表达意图;指导比较,探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设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下列指导思想:1.作文绝非教师强加于学生的作业,而是学生参与社会、与人沟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回归生活,为生活所用。应充分发挥作文的实际功能,注意作文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2.作文教学以活动形式呈现,课堂再现生活的真实,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从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并在实际交往中生成要说、要写的内容,在交往过程中学习表达。3.习作指导首先要打开学生思路,引导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实现个性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关于学生习作方面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做到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改进作文教学 ,彻底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以应试作文为主的“为了练习作文而作文”的传统做法 ,变“让我作文 ,我怕作文”的不良局面为“我要作文 ,我爱作文”的可喜局面 ,从而真正激活新形势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促进素质…  相似文献   

17.
由说到写,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说写训练这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复述,讲故事、看图说话等都带有“重复”的性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所表达的都是别人讲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还不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行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就不能老停留在这种做法上,而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逐步前进。也就是说,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要向独立说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有不少教师由于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漠视学生生活、轻视学生心理需求、偏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只见“学生”不见“人”的做法,将学生视作作文教学的对象,而不是与作文共同成长的生命体。学生无法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因而在作文中产生较多负面心理。  相似文献   

19.
李文华 《现代语文》2010,(8):131-132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的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语文新课标不仅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就首先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且还在以后的学段中反复强调“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还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这不仅仅是新课标提供给作文教学的理性尺度,更是所有面对学生作文的人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20.
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作文太难了,就怕上作文课,一听说作文心就烦,脑发胀。不知从何下笔!”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厌烦作文到喜爱作文呢?我觉得。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要想让学生真正轻松愉快地写作文,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