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切尔与埃伦的浪漫爱情发展是伊迪丝·华顿小说《纯真年代》的主题。阿切尔是一个浪漫派。他对埃伦只是精神膜拜。他对埃伦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伊迪斯·华顿的《纯真年代》是以19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的风俗小说,其中"纯真"是其一大主题。本文通过分析纽约社会、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女主人公梅·韦兰及埃伦·奥兰斯卡解读"纯真"年代里的纯真和伪纯真。  相似文献   

3.
陈蕾 《陕西教育》2009,(2):76-76
本文以精神分析的角度,深刻分析<纯真年代>的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的作用和内在根源.从而以另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风俗小说家伊迪丝·华顿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讲述了她那个时代纽约社会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本文试图从小说题目的寓意入手,对“纯真”一词的含义进行剖析,以揭示老纽约“纯真”面纱背后的残酷,以及其社会风俗礼仪和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20年发表的《纯真年代》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位是成为他妻子但他却不爱的梅·韦兰;另一位是他所深深爱着的却是别人妻子的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同时也是他妻子的表姐。  相似文献   

7.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借鉴了自然主义决定论的分析方法和真实性原则,解读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以及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探讨了《纯真年代》这部小说所体现的自然主义色彩以及华顿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8.
伊迪丝·华顿作为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小说《纯真年代》反映了19世纪末纽约上流社会不同人物在环境压力下的悲惨遭遇,整部作品文笔细腻优美、结构精巧,一经推出便在美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的情节、人物的背景、特点,直接定位了小说的基调,男性人物的价值观、自由间接引语的叙述手法与暗含的女性主义叙事人物、声音与情节形成对照,表达了《纯真年代》女性意识、女性话语权观念,伊迪丝·华顿有关女性出路问题予以前瞻性设置,以促进女性权利在男权社会中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9.
陈洁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31-133
通过分析伊迪丝·华顿的代表小说《纯真年代》中两个女主人公名字的神话含义和指向,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女性地位的思考,并更好地了解《纯真年代》中这两个女主人公名字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对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因《纯真年代》荣膺1921年普利策小说奖,是该奖授予的首位女作家。在这部作品中华顿不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描绘了上流社会生活的繁文缛节,更以艾伦在纽约的生活反映了美国内战后的时代特征,并结合自身经历探索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使一个看似平常的爱情故事超越了风俗小说的局限,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从双性同体的新角度分析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中的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指出男性人格支配下的纽兰同时也具备女性意识的思维。正是这样一个男性人格与女性意识冲突下艰难生存的角色,建构了华顿自身的"双性同体"文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扛鼎之作,两部小说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创作背景,描述两位与上流社会传统逆流而行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和埃伦·奥兰斯卡的成长历程。从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华顿的缩影。华顿虽然并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她的小说大多以叛逆的女性与社会习俗的抗争为主线,反映女性的生存现状,引人深思。本文主要通过《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的两位女主角及作者的自身经历探讨华顿女性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塑造了一系列重要形象,其中以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最为突出。以成长的视角来审视男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发现他与两位女主人公以及自身所处的纽约上层社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这让他在自我中形成了一个矛盾体。探究男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其如何实现自我突破、进而产生价值观的变化和心灵的成长提供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双性同体"是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在她的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通过对伊迪丝·华顿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中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女权意识和纽兰·阿切尔的父权思想的分析,本文认为华顿早具"双性同体"意识,并秉承这一理念进行文学创作,建构了自己的"双性同体"文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小说《纯真年代》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现出各自的"远离":艾兰.奥伦斯卡伯爵夫人因觉悟爱情的虚无本质而远离所爱,梅.韦拉德因承受自己在现实中的选择而远离丈夫与他人相爱的事实,纽伦.阿切尔因责任及保留内心虚幻而远离现实的感受。他们各自的选择表现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间的深刻矛盾。小说借主人公的所作所为,点出了作者华顿的态度:人要在社会传统、责任与个人情感、自由之间做出选择是艰难的,甚或是不可能的。唯有"远离"可以走向与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17.
国旗     
冰心 《下一代》2011,(2):27-27
编辑大朋友说:《国旗》是冰心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品。这篇小说虽然很短,但却充分反映了冰心当时主张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是至高无尚的,全人类和平共处、和谐大同是她的愿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三位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时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而揭露了当时纽约上层社会的虚伪与冷漠.而这段发生在所谓"纯真年代"里并不纯真的爱情则表明作家对于纯真爱情既憧憬又胆怯这种复杂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9.
曾杰 《考试周刊》2012,(46):21-22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纯真年代》是其代表作,描写19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即老纽约时代中个人与纽约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抗争,反映了在冲破旧文化束缚、创造新文化的转变时期上流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揭示了老纽约时期上流社会的偏执,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变化过程的描写,深刻而透彻地剖析了当时美国人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朱亚梅  陈曦 《海外英语》2014,(12):214-215,221
《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部作品。前两篇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里有关婚恋风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风俗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