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金创作的《随想录》,被称为是“一代知识分子觉醒和痛苦思考的结晶”,是一部原罪的大书。巴金原罪意识的形成与家庭出身、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思想及“文革”经历有关。他的原罪意识对于世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2.
牛金生 《高中生》2012,(18):8-9
巴金晚年的痛与梦1978年12月,历经"文革"苦难的巴金老人开始写作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1979年春天,巴金重返巴黎。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旧地重游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亲切,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在  相似文献   

3.
《随想录》简介《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共150篇。写作《随想录》的目的是为了“讲真话”,用真话建立起一座“揭露‘文革’的博物馆”。《随想录》起初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上连载,后合订成册,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鉴于巴金的健康状况,一般认为它将是巴金最后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世瞩目,有口皆碑。近年来,他提倡“讲真话”的呼声,又在思想界和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了广泛…  相似文献   

4.
文学巨匠、世纪老人巴金一生经历坎坷,饱经风霜,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随想录》是巴金老人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他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进行深深的自贵和沉痛的忏悔。他用笔作刀,对自己进行深入的解剖,深入到灵魂深处进行拷问。这种反思和忏悔成为他一生的情结,是贯穿《随想录》的一条红线,是巴金老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巴金的《随想录》是在1978年底开始写作,发表在香港《大公报》的。刚开始时不过是应编者老朋友潘际垌之约而写,并无长远的写作计划。只是稍后发现在该地该报发文章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因为他在经历“文革”以及前几十年的惨痛经验以后, 渴望独立思考,再也不要“奴在心者”。他觉得写这样的随想,可以比较及时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6.
杨绛《干校六记》以“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笔风,抒写了夫妻离情、女婿之死、母女别情,以历史的亲历者来叙写历史。巴金《随想录》反思“文革”,寻求惨痛的教训,以历史的见证者来叙写历史。丁玲《“牛棚”小品》捕捉作家与丈夫之间的美好情愫,季羡林以淡雅文笔叙写牛棚生活,陈白尘《云梦断忆》用喜剧手法再现了干校生活的情景,这些作品不约而同地回避对“文革”苦难的直接书写,尽可能隐藏作家自己的屈辱感,缺乏对“文革”作出直面的批判与反思。而《随想录》恰恰相反,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殉道精神,对“文革”恶疾使用手术刀,直批“文革”暴行,建立了一座文字上的“文革”博物馆。巴金还对他“文革”中揭批胡风等人的行为深表忏悔,这也体现上述其他老作家所无法比拟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7.
《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最重要的一部散文集《随想录》中的名篇。作为巴金反思文革、反省自我的力作,《随想录》反映的内容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百五十篇长短文章全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自己说是'无力的叫喊',其实大都是不曾愈合的伤口出来的脓血。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随想录》是当作"遗嘱写"的,这个命题使我们感到一种真诚的肃穆和神圣的氛围.《随想录》摒弃虚假与矫情,反对欺骗与花言巧语.人与历史的关系是《随想录》的基本话题,集中为对"文革"的思考.巴金的理性精神不仅表现为彻底否定"文革",而且表现为在自我解剖中重获文化良知.  相似文献   

9.
陈思和 《新读写》2008,(11):15-15
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相似文献   

10.
我尊敬卢梭,称他为“老师”,一,我学习他写《忏悔》讲真话,二,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巴金《随想录》七十一·《序跋集》跋一一部《随想录》,洋洋洒洒四十二万字。这是文学老人巴金六十年创作生涯的最后总结,也是历史老人巴金八十年人生经验的深刻结晶,更是思想老人巴金一生探求真理的最强烈心声。读《随想录》,谁能不为作者那颗燃烧的赤诚的心所震撼。巴金,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从他二十年代走上文学道路开始,那颗心就燃起来了,而今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可那颗心依然在燃烧,而且光焰四射。有的人在劫难余生之后变得萎萎缩缩,举步唯艰,而巴金在噩梦醒来之后却变得更勇敢、更无畏了。他的五本《随想录》看似拉拉杂杂,但  相似文献   

11.
近八年来,巴金写下了一百五十篇散文、杂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一共五集。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①有人把它香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回忆录’、‘自白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控诉录’。”②“是继鲁迅之后,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③《怀念萧珊》是这部巨著的代表作,也是巴金散文艺术高峰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原载1979年2月2—4日的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后收录在《随想录》第一集。1984年,他又写了《再忆萧珊》(收于《随想录》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金于1979年至1986年间写成的42万字的《随想录》,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以社会政治价值衡量,这是一本时代的大书。作家披肝沥胆,以“讲真话”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了“文革”时代被扭曲了的现实。正如巴金自己所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的确,《随想录》真实地再现了十年动乱时期的现实,表达了作家对社会、人生、文学的真知卓见,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从语言角度看,《随想录》又是一部具体而生动的社会语言学教材,它不仅体现了语言与社会“共变” 的规律,而且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语言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小狗包第》选自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被评论界誉为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伟大著作。巴金很看重这部历时八年,当做遗书来写的生命之书。他曾谦虚地说,自己一生没写什么,不过写了《随想录》。  相似文献   

14.
散文《怀念肖珊》,最初发表在《大公报》上,后来《作品》转载了,现收入巴金《随想录》第一集。本文透过感人的生活细节,展示一个广阔的社会政治斗争的背景,塑造了一个正直、善良的“普通人”的鲜明形象,表达了作家深沉的哀思和对“四人帮”的血泪的控诉。文章主要写文化大革命中的肖珊。“文革”期间,她作为“黑老 K”(巴金)的“臭婆(?)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随想录》是在1978年底开始写作,发表在香港《大公报》的。刚开始时不过是应编老朋友潘际垌之约而写,并无长远的写作计划。只是稍后发现在该地该报发章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因为他在经历“革”以及前几十年的惨痛经验以后,  相似文献   

16.
《随想录》的写作,既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书写,也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回忆录。作为一名幸存者,巴金的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意识,决定了《随想录》的写作面向。《随想录》中,巴金忏悔的向度并不是线性的突进,而指向的是灵魂的安妥,即在肯定—否定—肯定的往复辩难过程中展现人性的真实。巴金以一个幸存者的姿态强调友谊之于他个体生命的重要性,可以说,那些停靠在他记忆深处的亡灵构成他写作《随想录》最重要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7.
孔勇 《现代语文》2005,(5):14-14
《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共150篇。《随想录》按发表的先后顺序,陆续收入《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中,1987年五册合一,成为一个合订本,以《随想录》冠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作品与争鸣》对巴金《随想录》的批评意见,全面分析了《随想录》的内容、技巧与风格,并从散文史的角度肯定它直接继承“五四”文学革命传统,是鲁迅后又一次散文创作高峰的体现,是十年动乱后用散文进行反思的一部力作。从巴金个人创作道路看,是他思想认识上及文学上一个带总结性的路碑,是他几十年灵魂搏斗的一个总结,体现了他的文品与人品。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 《随想录》 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可视为代表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由 “放逐” 到 “回归” 的心路历程。他倡导的 “讲真话”, 真正体现了自觉的人的意识, 即真诚的人格、严厉的自审意识和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 构成了 《随想录》 人文主义内涵的深厚意蕴  相似文献   

20.
巴金(1904——),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大作家,一贯热情、真诚、严肃、勤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他潜心于各种样式的散文创作,出版了《巴金近作》、《巴金散文选》、《探索与回忆》、《心里话》、《愿化泥土》、《十年一梦》、《控诉集》、《巴金书简》等集子;特别是于1986年出版了《随想录》五集(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并获新时期全国散文(集)荣誉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好些长篇散文,例如《怀念从文》(《散文世界》1989年6期)等。由于这样,他的散文,成了我国新时期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