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计算器计算方便、快捷,而运用笔算则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所以学生喜爱计算器不难理解.如果教师一味明令禁止,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是宜"疏"不宜"堵",与其限制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如引导学生对笔算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笔算产生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数学规律需要不断猜想、尝试、验证,如此循环反复,才能得以发现.但在具体探索过程中,往往出现"意外";而对于教师来说,怎样让"意外"转化为收获才是关键.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的教学实录为例,重点浅析其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及相应反思.  相似文献   

3.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所蕴涵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计算器寻找规律并应用于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特级教师严育洪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时,通过设计由形到意蕴藏规律、由点到面探索规律、由浅入深应用规律、由此及彼联想规律这样四个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有趣的探究活动,更让他们收获了"规律的探究有规律可循"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算式"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乘法"第5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利用计算器来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涵的规律(如奇妙的宝塔、神奇的142857等).这些问题的重点不是进行计算,而是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发现有趣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设计背景:"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是课程改革以后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新内容,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是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以及建立模型、探索规律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计算器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可借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数学、进行思维训练的辅助工  相似文献   

6.
计算器的应用被纳入课堂教学当中后,有人担心,学生使用计算器会产生依赖心理,从而降低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运算能力).实际上,国外一些资料记载了下面的事实:"对70多项调查研究的最新数据的分析表明,计算器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计算技能的掌握并没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7.
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课标教材"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内容时,我选择了6道题让学生辨析怎样的题该用计算器计算,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地使用计算器,以防止出现盲从计算器的倾向.学生对计算器有了初步认识,并用计算器解决了3道复杂的计算题后,都一致认同用计算器计算又迅速又准确.在他们即将对计算  相似文献   

8.
学生经历新授课探究,练习课巩固仍需反复提示:小数加减法数位对齐再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再计算.后续口算、估算、计算器计算、巧算能强化计算的准确率,但反哺小数乘法算法的疑惑不足.回到课标找准定位,回到教材汲取不同版本所长,回到课堂在教材留白处深耕,尝试从源头解决长期干扰,让教师和学生从频因律中解放.  相似文献   

9.
提高课堂效益永远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图形计算器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线索和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为学生数学学习构筑了起点.对使用图形计算器学习初中数学的3名学生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工具对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以及教师的观念转变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图形计算器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实验数学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正>为什么学生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难懂?或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或许是学生没有碰到善于思考、灵活应变、教学方法丰富的好老师,等等。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本身是非常有趣的,可以说它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从中受益。下面我就如何教学生使用自己身上的"计算器"谈谈做法。一、手上的计算器1.计算时,可以用自己的手作为计算器,让学生掰手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计算器的使用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两方面进行了探索.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计算器,打破那种"使用计算器会使学生能力退化"的偏见,将计算器引入中学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进行数值计算或数据处理,主要还是借助于计算器,对已有的结论给出验证、深化理解、拓展应用,对求知的规律进行探索、形成猜想、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如话题中所说,学习过计算器的使用后,学生常常偷着使用计算器,甚至连简单的口算题都用计算器来算,计算能力大大下降.不少老师为此煞费苦心,有的苦心说教、陈述利弊,有的厉声训斥、严加看管.可是往往好景不长,老师这边一松懈,学生那边便又"死灰复燃".学生如此"钟情"于计算器,原因何在?怎么解决?下面的一则案例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钊 《湖北教育》2003,(7):43-45
片断一 置疑解疑 (学生拿出带来的计算器,在小组里互相介绍自己对计算器的了解,教师参与到其中。然后,教师打开课件,电脑上出示一个计算器,一位学生上台当小老师,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键)  相似文献   

14.
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突破数列教学的难点可以在手持技术的支撑下:列表比较中认识递推,图象直观中感受叠加,数形结合中研究性质;以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感受数列的递推迭代思想;教学实践带来启示和思考: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能为学生"做数学"提供有效载体,让手持技术走近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挖掘课题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器的功能日趋强大,数学中诸如"解方程"、"多项式展开"、"求极大、极小值"、"函数的极限"等问题,都可以在计算器中完成,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使用和推广计算器,对于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一节"用计算器计算"(苏教版第七册)的公开课,其中的两个精彩的教学片段让笔者很受启发。片段一:......学生学会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出示:2301-21×39师:请使用计算器计算。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在过去的两年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重点,重点探索把图形计算器由"教具"的功能向教师正确引导下的"学具"的功能转化,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开展数学实验、进行交互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直接反映在学生身上,以学生能力和成绩的整体提升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20.
吴振华 《江西教育》2007,(14):46-4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异样的声音"往往会置教师于被动地位,令教师措手不及.面对学生"异样的声音",教师要以开放的心理对待.接受学生的感受,不能以"哪里来的异端"为由一棍子打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