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细胞凋亡是细胞接受某种信号或受到某种因素刺激后,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发生的一种主动性消亡过程,但是过度的细胞凋亡与多种疾病有关。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是运动过程中肌肉受到牵拉及肌组织内生理生化环境改变而造成的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很多实验表明运动训练开始后骨骼肌内的生理生化环境都会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而且细胞凋亡与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具有相同的时相性,显示凋亡可能是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探讨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生理性细胞程序化死亡,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与运动医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笔者综述了运动对骨骼肌、心肌、肝细胞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内可出现负荷性低氧.低氧训练能有效增强人体运动机能,骨骼肌在短期或长期低氧应激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代偿性反应,从而改善自身代谢状况,提高低氧适应能力,促进低氧习服.自由基对机体作用具有双面性,在不适当的低氧运动负荷作用下,自由基代谢失平衡将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和凋亡,而合理的低氧运动刺激能增强机体和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关于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可能涉及线粒体机制、黄嘌呤氧化酶机制、中性粒细胞机制和钙机制等多个途径.  相似文献   

4.
袁丽丹  高琪 《教师》2013,(26):122-123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对解释运动疲劳恢复、运动训练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研究成果,对其临床诊断及本质、结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机理,预防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发生、加速和干预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修复以及确保运动员科学的体育训练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动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于多细胞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维持其自身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细胞凋亡已成为运动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对各种实验模型中运动或类似运动而引起的细胞凋亡进行总结,试图从中发现运动性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便为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和恢复,运动损伤的尽快修复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是国内外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并形成热门研究项目。掌握和了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能有效地防止疲劳和快速的恢复疲劳,本文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对运动性疲劳的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生理学、运动医学及运动训练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诊断的探讨和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了解,可以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恢复手段和方法,尽快消除疲劳,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吴秀华 《陕西教育》2010,(3):55-55,57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中,由于运动项目的性质、强度、场地、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运动性疲劳导致的创伤越来越多,也为教师和同学所重视。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成绩。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学和训练发挥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是国内外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掌握和了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能有效地防止疲劳和快速地恢复疲劳。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疲劳征状主要体现在人体的三大系统中,其一,是神经系统的疲劳;其二,是心血管系统的疲劳;其三,是骨骼肌的疲劳。这些由于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就是所谓的运动性疲劳。一般来说,过度的运动首先引起骨骼肌系统的疲劳,之后方能引发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疲劳。从人体生理学上讲,疲劳是机体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的出现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减低目前的身体活动强度或者必须终止目前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化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能综合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指标,使人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能控制疲劳的产生,也为训练后身体迅速恢复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DA)与中枢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领域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对多巴胺与中枢疲劳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长时间运动后中抠多巴胺水平的明显升高可延缓疲劳的发生,并就中枢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内在机制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析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疲劳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变化现象。本文对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产生机制与学说、测定与判断、以及消除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心脏有着不同的影响,适度运动可提高心脏机能,而过度训练或力竭性运动则会损害其正常机能,使心脏出现病理性改变.文中分析了运动训练与心肌损伤的研究现状,指出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旨在为预防心肌损伤,研究心肌保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运动诱导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这一涉及基因调控的分子事件进行探讨。运动训练可引起多种组织细胞的凋亡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可引起细胞发生凋亡和抑制凋亡的发生。同时,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变化过程,还有多种因素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服用蛹虫草提取液和氨基酸对小鼠运动疲劳和抗缺氧的影响,建立训练鼠实验模型,灌服小鼠蛹虫草提取液和氨基酸,测定小鼠游泳力竭、爬竿、耐缺氧时间和运动训练血乳酸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蛹虫草提取液复合灌喂训练模型小鼠,小鼠游泳力竭和爬竿及耐缺氧时间显著地长于生理盐水对照实验组小鼠(P〈0.05).蛹虫草提取液复合组与蛹虫草提取液单独灌喂组一样,游泳训练鼠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和氨基酸处理组(P〈0.05).蛹虫草提取液和氨基酸复合对运动小鼠抗疲劳和运动生理机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公安院校警体训练在整理活动认识上存在不足,而整理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对整理活动在提高学员体能,预防运动损伤、预防运动疲劳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体能水平基本相同.试验后实验组比对照组体能指标提高明显、运动疲劳恢复、运动损伤有明显区别.表明试验方法在预防运动疲劳、促进疲劳恢复、科学提高体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通过该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强警体训练对整理活动的重视,保证警体训练科学化、最优化进行,对于公安学院的警体教育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动能学的角度,运用系统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补糖与运动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补糖对运动能力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进行1小时以上剧烈的或长时间的运动应考虑补充糖。有效增加骨骼肌糖贮备的短期方法,是在运动前即刻或运动中补充葡萄糖饮料;有效提高骨骼肌糖贮备的长期方法,体现在对膳食结构与运动时间及训练方法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定义和表现、产生的机制、疲劳的诊断以及疲劳消除等做了较全面的阐述,旨在为科学训练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便运动员更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