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湖泊科学》近10年的自引行为变化规律,剖析产生原因,思考期刊非正常自引现象,引导期刊自引的客观认识,更好地办好学术期刊。【方法】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数据以及《湖泊科学》2006—2015年载文的参考文献,得到《湖泊科学》近10年的自引率(RSC),总被引频次(FTC),总自引频次(FSC),对影响因子(IF)有贡献的总被引频次(FTCIF)、自引频次(FSCIF),自引率(RSCIF),载文数量,平均引文数量以及IF等评价指标,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无人为操控的前提下,《湖泊科学》近10年RSC变化较小,FTCFSCFSCIF以及载文数量均有升高趋势,RSCIF略高于RSC,但是自引对IF无显著影响。【结论】 RSC与学科大小和研究范围有关。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应用数字化手段以及加大推广力度等因素导致了FTCFSCFSCIF等指标升高。期刊出现RSC过高或突然大幅度升高、FSCIF与IF有很强的相关性、RSCIF大大高于RSC等现象时,很可能是人为操控所致。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只有自律自强,才能够使得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真正获得国内科技工作者的认同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自然分布的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的光合器(叶片、叶绿     体和共生兰藻)作了观察,并与 A.filiculoides,A.japonica,A.caroliniana,A.pinnata和A.     mexicana作了某些比较。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 A.imbricata 叶片的横切片,井研究了蕨-藻共生关系。共生兰藻不     仅存在于成熟叶片的叶腔中,而且在叶片发育的早期阶段就在叶原基周围,甚至还能在大孢子     中找到。在叶腔中蕨体伸出多细胞的腺毛与兰藻相连。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各种满江红叶子背裂片的表面都有疣突和气孔。疣突的     形状随种而不同。属于三膘满江红亚属Subgen.Euazolla的种(即A.filiculoides,A.japonia,     A.caroliniana和A.mexicana)具有圆形的疣突;属于九膘满江红亚属  Subgen.Rhizosperma     的种(即A.imbricata和A.pinnata),其疣突呈长卵形。  这种形态上的特征首次被报道与分     类系统有关。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得到的结果表明,A.filiculoides比A.imbricata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     的类囊体,而且前者的基粒片层比后者有较多的垛叠。  这与它们的光合能力相符。这也可能     是两个亚属之间的一种差异。         共生的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的亚显微结构与自由生活的Anabaena相似。  营     养细胞有典型的双层壁,而异形胞有加厚的细胞壁。  这两种细胞中的类囊体通常呈螺旋形泡状。在营养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含物发生聚集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期刊影响力指数的科学合理性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利于决策者、办刊人以及作者更加科学地评估学术期刊影响力,预测期刊发展潜力。【方法】 以2015—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10个期刊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IBM 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各期刊的综合主成分得分(F),按照F对期刊进行排名;将F与期刊影响力指数(fCI)排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较fCIF与10个指标的相关程度。【结果】 F与10个指标的相关性总体高于fCI;fCIF与即年指标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但是F明显高于fCI。【结论】 F排名更接近各项指标共同表征的期刊水平;更能反映期刊的反应速率和被引强度;在参阅期刊fCI排名时,应当特别注意参考期刊的即年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医学论文中成组t检验的P值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选取236种医学期刊,每种期刊选取1项成组t检验,核验其P值,应用χ2检验、Mantel-Haenszel法、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P值错误。【结果】 236项成组t检验中,50项存在P值错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相比,P值错误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1,P=0.027);给出具体P值组与未给出具体P值组相比,P值错误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0,P<0.0001)。将是否给出具体P值作为混杂因素,比较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P值错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3,P=0.1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方差齐(OR值为0.470,95%CI为0.230~0.961)、是否给出具体P值(OR值为5.459,95%CI为2.311~12.89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论文成组t检验P值错误较多。为及时发现P值错误,期刊编辑应当重视对统计学方法应用条件的审查,要求作者给出统计描述以及统计推断的具体结果,能够利用简单易学的统计学软件核实P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促进产业变革成为欧美大国的优先要务。2015年9月12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进行全国动员,向各界人士发表题为“工业新法国”的重要讲话,亲自宣布实施54项工业复兴新计划.意在扭转工业颓势,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计划描绘了法国未来社会的轮廓,展现了未来法国工业的新面貌。这54项十年宏远计划分别是:可再生能源;每百公里油耗低于2升的汽车;电动车充电设施:电池功率与续航能力;自动驾驶车辆;电动飞机和新一代航空器;重型载物飞艇;嵌入式软件和系统;卫星电力推进;未来高速列车;生态船舶;纺织技术与智能纺织品;木材工业:绿色材料循环;建筑热能革新;智能电网;水质与缺水管理;绿色化学与生物燃料;医疗生物技术;数字化医院;医疗设备与卫生保健新设备;保证饮食安全、健康和可持续的创新产品;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化教育;电信主权(含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纳米电子;物联网;增强现实;无接触服务:超级计算机;机器人;网络安全;未来工厂。以下为法国总统奥明德的讲话要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数值分类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国产荚蒾属 Viburnum  所有72种的分布式样进行     了研究,旨在为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的工作提供若干依据。中国荚蒾属的遗传变异中心是在中     南部而不在南部或西南部的事实强烈地暗示这是一个亚热带性质的属。  四川西南部是西部     特有成分最密集的地区。尽管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复杂,但那里只有几种荚蒾属植物。台湾的     种主要是亚热带性质的,而且大多数与大陆的种相同。这些种的分布式样展示我国台湾在区     系地理上与我国大陆或甚至日本有着比马来西亚地区更密切的亲缘关系。  本文总的结论大     体上与吴征镒教授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分区相符,但在某些次要方面有所不同。作者还    讨论了种的分布式样与自然地理、气候和植被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做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十八种能力。这十八种能力分别是:掌握教材的能力;备课能力;驾驭课堂教学艺术的能力;较好的语言和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应有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情报能力;自学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担任班主任的能力;一定的指挥能力;有一定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Scopus数据库新推出的期刊评价指标CiteScore与JCR经典指标影响因子对期刊评价效力的差异。【方法】 以2016年同时被SCI和Scopus数据库收录的美国眼科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评分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CiteScore与影响因子(IF2)对期刊评价效力的异同。同时计算各期刊3年引证时间窗口影响因子(IF3),及按照CiteScore计算公式获得的3年引证时间窗口影响因子(IF3T),并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Wilcoxon检验结果显示,CiteScore较IF2、IF3小,但较IF3T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iteScore较IF2、IF3、IF3T更接近于正态分布,离散度更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iteScore、IF2、IF3、IF3T与问卷调查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各指标与问卷调查得分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CiteScore(0.727)、IF2(0.700)、IF3(0.700)、IF3T(0.565)。【结论】CiteScore对美国眼科学期刊的评价效力与IF2、IF3类似。  相似文献   

9.
停下来     
浅水 《知识窗》2008,(7):9-9
如果你有以下的感觉,就该停下来了:工作不愉快;讨厌上班;心情不佳;健忘;常发呆;失去人生目标;内心空虚;缺乏工作效率;爱生气;失眠。  相似文献   

10.
由T. R. Anderson等人提出的hT指数将全部被引频次都计算在内,但对它们采用的记分方式仍与h指数基本相同。这一新的指数优于J. E. 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h指数, 因为: ①从理论上说,它包含了全部的被引频次; ②它可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只有少量高被引文章,避免出现假h指数; ③它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等等。对 6 000多种中国学术期刊的hT指数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SCI和SSCI数据库1997-2016年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III和Alluvial flow等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标志性文献”、“突发文献”和“突现词”等指标开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揭示了20年间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过程,探究了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热点包括“价值创造”、“开源”和“商业模式挑战”等;热点呈现出由20世纪末期的“信息技术”,21世纪初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大规模定制”,发展到目前的“云制造”、“云计算”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演进趋势;AMIT R、TEECE DJ、CHESBROUGH H和VENKATRAMAN N等人的相应研究成果是本领域热点文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和“仿真研究”等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热点。本研究可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发展,为学者明确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武,都要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应用的教学过程,即都可归结为“感&#183;知&#183;用”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教学实践,对“感&#183;知&#183;用”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PeerJ的出版特点及其优势,完善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方法]从出版策略、同行评议制度、运营模式等内容出发,分析PeerJ的核心竞争力。[结果]PeerJ通过新的收费模式和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其竞争力,成为发展快速且具有影响力的OA期刊。[结论]PeerJ作为OA期刊出版的成功案例,国内科技期刊可借鉴其办刊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科利  常庆瑞  张俊华 《资源科学》2008,30(7):1053-1060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及回归分析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总体较高,2003年达到36.5%,且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和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与沙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44.18×104hm2,主要由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面积以近0.27×104hm2/年的速度增加,主要由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和沙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0.52×104hm2,减少的面积主要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沙地面积减少了20.67×104hm2。在空间上土地利用变化以南部和东南部黄土丘陵区沟壑区和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最为明显。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气候因素是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及社会投资的增加,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直接驱动了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苔藓植物细胞学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介绍了藓类植物染色体的研究方     法,首次报道了我国4种藓类的染色体数。研究材料均取各种藓类的幼嫩孢蒴。  本文对孢子     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  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Mitt.)     Saito.n=14, 陕西绢藓Entodon schensianus C.Mull.n=10十lm, 尖叶走灯藓Plagiomni-     um cuspidatum(Hedw.)T.Kop.n=6, 牛角藓Cratoneuron filicinum(Hedw.)Spruc.n=10。    其中的前两种藓类为首次报道。并对后两种藓类的染色体数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任务和国际碳减排压力。因此,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对于评估“双碳”目标和国际履约非常重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推荐将二氧化碳(CO2)观测与大气反演结合来“自上而下”地校验“自下而上”的碳排放清单,并指出加入大气14CO2观测可以更准确地校验碳排放清单。放射性碳同位素( 14C)是化石源CO2最准确的示踪剂,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推荐用于碳排放评估。文章基于大气14CO2观测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的紧迫状况,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大气14CO2观测网络;开展培训,统一相关标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尽快开展14CO2观测与大气反演相结合的研究。以此使我国的碳排放研究水平与国际接轨,并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进而服务国家的“双碳”目标和气候外交谈判。  相似文献   

17.
假如你碰巧是一个影迷,或者是一个学电影的人.那么在别人说“I’ll be back”的时候,你一定会听到阿诺&#183;施瓦辛格的声音在回响。这句话出自1984年影片《终结者》。它差不多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面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台词。这也是乔纳森&#183;莫斯托和巴勃罗&#183;霍尔曼两人心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三尖杉属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三尖杉属植物叶片构造与叶     表面角质层的特征。         观察结果表明,篦子三尖杉的气孔为双环型,少数为单环型,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平均数较     多(120.6个/mm2), 具皮下层, 叶肉中含有大量丝状石细胞和少量星状石细胞及短石细胞, 叶     下表面角质突起不明显。而三尖杉属的其余种类,气孔均为双环型,气孔平均数较少(47.3一     88.1个/mm2), 除日本粗榧与柱冠日本粗榧外,均无皮下层, 叶肉中具星状石细胞、短石细     胞、纤维状石细胞或完全缺如, 叶下表面具明显的角质突起。依据上述特征以及大体形态和生     物碱成分等有关资料,我们建议在三尖杉属中可分为:  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和篦子     三尖杉组(Sect.Pectinatae)。    此外,本文还对三尖杉组中的分系与某些种的划分,以及三尖杉科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模拟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华北平原三维地下水流模型,并用于评价模拟区地下水资源量。首先在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垂向上分为3个含水层组。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GMS建模,将模拟区剖分为164行、148列4km×4km的规则网格。以2002年~2003年作为模拟期,通过深浅层地下水流场和65个典型观测孔的拟合对模型进行识别,并进行了模拟期的地下水均衡分析。运用所建立的地下水流模型,评价出1991年~2003年华北平原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256.68×108m3/a;总可开采资源量为213.49×108m3/a,其中浅层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91.65×108m3/a,深层为22.64×108m3/a。最后对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