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负责制定乐谱采集民歌,并训练乐工演奏。这种歌辞统称为“乐府诗”,又简称“乐府”。后来文人拟作或改编的乐府诗,不一定能唱,有些古体诗虽然不是乐府歌辞,也称作曲、歌、行、吟等,只说明这种诗体是模拟乐府诗得名的。到了魏晋南北朝,乐府机关仍然存在;有些旧的歌辞还可以继续演唱,又采用了不少新辞。其中最有价值的应该说是保存在乐府里的一部分民间歌谣。宋代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把乐府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舞曲歌辞和鼓吹曲辞、相和曲辞、清商…  相似文献   

2.
齐州灵岩寺创建于东晋,到北宋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唐代就与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的玉泉寺并称为海内四大禅寺,到北宋年间,随着社会逐步稳定,文化日趋繁荣,前往齐鲁大地游历的文人数量不断增多,灵岩寺迎来了它被文人青睐的创作高峰。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北宋时期文化发展、文人活跃的社会背景,阐述游历文人的诗赋对灵岩寺美誉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国纸币进入流通领域与铜钱并行,约肇始于北宋初期.宋真宗赵恒成平年间(998~1003),纸钞称为"交子"和"钱引",共发行八十八界,是世界上最早的钞票.  相似文献   

4.
胡瑗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创造了有名的"苏湖分斋教法".强调"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者在师儒";重视道德教育,提出教育要"明体达用";主张教师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以身作则;提倡教学要灵活多样,寓教于乐.他的教育实践和师德思想有着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英文对照精装四色彩印12开25印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定价:600元优惠价:480元购书联系:010-64097040 13910160658《胡耀辉戏剧灯光艺术》是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胡耀辉教授从业近30年以来在舞台灯光设计的创作与研究成果。该书收录有案头资料、剧本手稿、设计图、舞台演出剧照,及其创作过程中的沉思与总结,展现了胡耀辉教授的艺术理念与可贵的创作经验。该书对灯光设计的青年从业者和学生能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正>"嘟嘟嘟",QQ上的一个头像在闪动。"干嘛呢?""没干嘛,随便看看。""今天我看见一个人很像你。""呵呵。""个头也和你差不多。""呵呵。""你怎么能这么伤人?!""???""呵呵"一词由来已久,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可算是历朝历代文人中爱用"呵呵"的典范之一。他曾在一封给朋友的书信中,写了一番劝诫朋友的话,在话的末尾竟然不忘加上一个"呵呵"来缓和语气。之后,在写给学生苏轼的信中,他又多次使用"呵呵",以此表达与爱徒的亲近。  相似文献   

7.
《翻译论》是许钧先生数廿年来对译学工作的思考和总结的结晶。本文拟从"论"入题,从宏观角度上通过对书名、内容编排、研究思路等方面对该书进行了分析,认为本书对于翻译的宏观认识和系统梳理有相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画竹漫谈     
我自幼就爱好书画.近年来对墨竹情有独钟.主要是受竹子所代表的特有的品格和竹文化所蕴涵的特殊魅力所感染。自古以来.竹子不仅受到了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也受到文人、官员的特别青睐。北宋大文豪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千古名句.被人们广为传诵。清代名家郑板桥在他的一幅《竹石图》题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反映了他身为县令、文人、书画艺术家的忧国忧民之情。  相似文献   

9.
<翻译论>是许钧先生数廿年来对译学工作的思考和总结的结晶.本文拟从"论"入题,从宏观角度上通过对书名、内容编排、研究思路等方面对该书进行了分析.认为本书对于翻译的宏观认识和系统梳理有相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被ESCI数据库收录的策略。【方法】 以2016年ESCI收录的我国31种英文科技期刊为样本,从出版周期、国际出版社合作和其他数据库收录、国际编委比例与引文影响力4个方面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申请ESCI收录的策略包括创刊时采用季刊或双月刊出版;与国际出版社合作,采用国际投审稿系统处理稿件等。在申请ESCI收录的同时,多数期刊也在寻求被其他重要数据库如Scopus收录。国际编委会在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注重文章被引频次的积累,从而提升竞争优势,争取被ESCI收录后能快速被SCIE收录也是多数期刊采取的重要策略。【结论】 建议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借鉴已收录期刊的经验,重视ESCI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