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表明:大约一半以上的恒星是双星,而且大部分双星与单星的演化明显不同,所以在星族合成中考虑双星的演化(即双星星族合成)对天体物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它因此被列为未来几十年星族合成的六大挑战之一。从双星星族合成的提出、关键研究内容和近几年的主要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双星星族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其中重点阐述双星星族与单星星族的差别以及双星星族模型对天体物理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74年赫尔斯(RussellA.Hules)和泰勒(Joseph H.Taylor)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发现的脉冲双星。这一发现在广义相对论中填补上了有划时代意义的证据,用间接的方法,清楚和令人信服地证明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在历经了15年以上的反复验证,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排除了产生此效应的其它可能性而确认了引力波效应.使此项发现和研究荣获199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3.
本文于2009年5月发表于国际天文学顶级学术期刊《Astronomy&Astrophysics》(该杂志07年影响因子为4.259),本研究工作由我校物理与信息工程系陈文聪博士独立完成,并得到了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脉冲星与含致密天体密近双星的演化》(项目批准号:10873011)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2009HASTIT011)两个项目的资助.  相似文献   

4.
<正>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称为双星。双星问题是天体运动中一个重要模型,对双星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可以提高解题速度,秒杀双星问题。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即Gm_1m_2/L2=  相似文献   

5.
1974年7月12日,由泰勒(J.H.TaylorJr)和赫尔斯(R.A.Hulse)发现了新型的脉冲星。根据这一发现,人们可以利用脉冲双星证实引力辐射的存在,证明了爱因斯坦预言的正  相似文献   

6.
许效锋 《物理教师》2007,28(2):50-51
考题(第25题):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  相似文献   

7.
本丈于2008年8月发表于国家一级期刊《科学通报》上,本研究工作由我校物理与信息工程系陈文聪博士和曾庆国老师合作完成,并得到了陈文聪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脉冲星与含致密天体密近双星的演化》(项目批准号:10873011)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2009HASTIT011)两个项目的资助.  相似文献   

8.
罗静 《神州学人》2004,(12):34-36
戴子高:1993年6月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理论天体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包括伽玛射线暴、中子星物理、脉冲星辐射和超新星爆发机制等。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相似文献   

9.
魏强 《高中数理化》2014,(17):35-37
天体运动中的多星问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它不仅涉及双星还往往涉及三星、四星问题.对这类问题,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抓住天体多星的运动特点,解起题来就会得心应手.1双星问题宇宙中存在许多双星系统.它由2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双星系统距其他星体很远,可以不考虑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因此它们在彼此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着二者的球心连线上某一点以相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星体叫双星体.例1在天体运动中,把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已知A、B两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相似文献   

10.
光学光谱包含着遥远天体丰富的物理信息,是天体的一种DNA身份识别。而天文学家通过研究恒星的光谱,就可以得到关于它的物质组成、温度、内部结构等信息,另外,从大量天体的光谱观测中会发现奇异的天体和天体现象、必将会导致人类对于宇宙天体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有关条例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经1995年12月6日天体物理中心全体教员大会通过,下述条例将于公布之日起执行:一、天体物理中心讲师以上全体研究人员在1995年11月一1998年11月的三年期间,每人至少必须发表6篇论文(平均...  相似文献   

12.
高正球  陈慧 《中学理科》2006,(12):52-53
同步卫星、双星、三星、黑洞等特殊天体模型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分析解决这类问题应掌握这些天体模型运动的特点,再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即可求解.下面结合具体考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双星问题两颗质量可以相比的恒星相互绕着旋转的现象,叫双星.双星问题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就对于双星天体系统问题的解题方法做简要分析.(1)由于双星和该固定点O总保持三点共线,所以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必相等,即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必相等,因此周期也必然相同.(2)由于每颗星的向心力都是由双星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因此大小必然相等.(3)要明确双星中两颗子星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参量的关系,两子星绕着连线上的一点做圆周运动,所以它们的运动周期相等,角速度相等,所以线速度与两子星的轨道半径成正比.(4)要明确两子星圆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几乎年年都要出现,而“双星”和“多星”问题,又是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的上佳素材,因此这类考题不时闪现,题型多为选择题,偶尔有计算题.2014年万有引力考题均未涉及“双星”、“多星”,这也增加了2015年可能出题的概率.本文摘取几道高考真题,通过对它们的解读来感悟其解题要领。  相似文献   

15.
科技前沿     
最长的“银河长城”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宇宙中一个13.7亿光年长的银河“长城”(相较之下,我们的银河系只有10万光年),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天体结构。虽然这并不是人类在宇宙中发现的第一座“长城”,但它的长度使得既往所见6亿多光年的天体变成黯然失色的矮子。1989年.天文学家玛格丽特·盖勒和约翰·休希拉等首次发现了这类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天体结构。因为该天体结构长7.6亿光年、宽2亿光年、厚0.15亿光年,他们便取了一个“长城”的雅号。最初,  相似文献   

16.
Stellarium天文软件具有实时记录天体数据、实时模拟天体运动等优势,成为实现物理过程、模型建构、数据可视化教学的有力工具。基于该软件对开普勒第二定律进行教学研究,呈现规律发现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学生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同时,为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百年科技     
1922 什么是双星加拿大天文学家普拉斯基特(John Plaskett)发现了一种显著的双星系统(两颗星互相围绕着旋转),它距离地球数千光年。双星在银河系中是相当普遍的,但是,普拉斯基特的双星与众不同, 它们比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其他任何星星都要大得多。普拉斯基特发现,每一个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1、天体质量的计算。2、发现未知天体。(发现海王星、冥王星)在长期的教学中,大家比较重视“天体质量的计算”的教学,因为它的内容比较具体,也可能直接成为各类考试的试题;而对“发现未知天体”这一内容,则普遍缺乏重视,有的当科普知识作简单介绍,有的甚至作为自读教材,让学生自学了之。普通高中教材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在其“内容标准”中增加了“科学探究”;在其“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正是新课程标准的“亮点”。而本课“发…  相似文献   

19.
<正>高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新颖高考题都可以看做由母题衍生而来的。研究考题,掌握解法,便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方法归纳:两个质量相差不太大、相距较近的天体称为双星。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双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的质心(双星连线上一点)运动,其特点主要有:运动周期相等,轨道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线速度与其轨道半径成正比。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方程解答。例1:(2010全国理综1)如图4,质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哈勃望远镜发现了黑洞存在的证据在宇宙间所有已知的星体之中,最不可思议而又让人好奇的天体相信非“黑洞”莫属。这种奇异天体是60年代初由英国剑桥著名理论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斯最先预测的。他从恒星的物理研究,发现当质量硕大的星体演化至晚期,除会造成轰然爆炸的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