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预备制教育既是为劳动者就业前设计的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对劳动者谋生技能的传授过程。从改革、发展、稳定的意义上说 ,实行劳动预备制也是加快用工制度改革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推动再就业工程的多层面的、全局性的工程。劳动预备制教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施科教兴国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它是一种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途径。作为依托企业的职业技能教育机构 ,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推行劳动预备制的意义 ,并抓住契机 ,积极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  相似文献   

2.
在剥削制度下,“富”往往是剥削的结果,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占有。穷与富之间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立。对于富和富者,劳动人民嗤之以鼻,这是理所当然的。劳动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掌握政权,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为自己创造了在物质文化生活上由穷变富的历史条件。由于实行按劳分配政策,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与他们获取的物质生活资料,第一次统一起来。劳动人民真正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在生活上富裕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的表现。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流行着一种颇为有害的观念。把穷作为“革命”的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一: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职工的休息休假权是怎样规定的?答:我国根本大法《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法》也在第四章专章对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进行规定。2008年实行的《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列为合同的必备条款。同年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圆晨在4年前的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实行劳动预备制的建议,经过2年的酝酿和2年的试行,终于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了。这是我国就业培训制度改革的新举措,也是“关乎国运”的重大抉择。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劳动保障部等6部委《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要求从今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所有新生劳动力普遍进行l—3年的就业前培训和职业教育,严格实行就业准人控制,未经必要的培训不得就业。1999年7月23日,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险制度的实行,为改善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套劳动保险制度也出现了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主要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国力,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化社会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也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对职工不断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保证社会主义企业根本目的实现。近年来,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这是提高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劳动部副部长朱家甄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劳动工作会议上谈到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妥善安置企业富余职工问题。 朱副部长说,1995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企业改革,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深化企业劳动用人、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劳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8.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点明了共同富裕之路的方向,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文重点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精神富裕的理论特征,即要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做好物质与精神建设的辩证统一,突出精神富裕在共同富裕中的时代价值,结合精神富裕建设道路上的成功实践,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促进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进程,已在神州大地加快和深化。随着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文化活动也有新的要求,对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模式要求改革,要求我们去研究、实践。本文仅就远距离教育所涉及的各类学校的图书馆如何改革和开放服务问题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一 企业中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我省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贯彻《劳动法》,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加快用工制度改革的重点措施来落实。全省已有6.2万户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305万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国有、集体、三资、股份制等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已达99.5%。南靖县从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由是观之,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享受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笔者所说的享受,系指正当的精神、物质上的需求的满足,它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标志,是劳动致富基础上的正常的消费。决不能与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奢糜淫逸的享乐观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提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观,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一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根本要求,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和资源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三岗制”是企业对在岗、试岗、待岗的管理机制,又是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进行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产物,也是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机制。实行“三岗制”,职工普遍关注的是待岗以后的出路在哪里?试岗以后怎么办?在岗的新饭碗是否能保住?这就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迫使他们努力学习业务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和转变劳动态度。 为了保护转换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差距却明显增大。相当一部分劳动群众的收入提高相对缓慢,尤其是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下岗工人、广大的农民以及缺乏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他们处在较低的生活水平上。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分配措施,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使他们也能尽快富起来,让改革的成果恵及广大人民,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6,(1):37-41
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内涵,是当代民生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文化进一步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呈现出人民性、均等性、尚德性、包容性、多样性特征,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实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专业文化队伍和基层文化队伍"两条腿走路",把民生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必须对精神生活的独特性及发展规律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从与物质生活的对比中分析了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面富裕。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丰富内涵,是全体人民的、全方面的、共建共享共创的、渐进式推进的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任务,在于引领意识形态建设塑造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文化生活建设凝聚更为先进的精神力量、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向上向善的道德修养、引领斗争精神建设锻造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在于加强教育引导、巩固舆论宣传、完善实践养成、健全制度保障,从而坚定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方向性、斗争性、实效性、长效性。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 ,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 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是进入 2 1世纪党的建设纲领 ,也是党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 :“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广大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还指出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时代注解,它植根于物质生产实践,回应人的需要发展诉求,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旨归。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科学认识其时代内涵需要从逻辑起点、基本前提、关键要义、内在要求、目标样态等维度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当前,扎实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紧紧依靠党和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精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自觉,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夯实物质基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强大势能。  相似文献   

20.
1995年5月1日,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由于“周五工作制”的实施,给高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都提出了新课题,也对大学生周末休闲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如何调整旧工时制下的习惯以适应因“周五制”带来的大学生新的需要,大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促进自己的全面成长,是摆在高校领导、教育、管理者和学生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本文就双休日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讨。一年多的双休日实行,其社会意义是积极的,它充分证明了我国生产力发展长足进步,生产效率足以实行“周五工作制”;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