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清末是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在西学东渐的漫漫长路上,新闻自由的思想随之传入。而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之多、见解之深刻,成为了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时代和梁启超所处阶级的限制,在这一思想之中,存在着梁启超难以逾越的局限:一是他的新闻自由思想内在的矛盾,梁启超始终把自由当成一种手段,而不是当成一种目的;二是梁启超在承认自己的新闻自由的同时,却又在否认别人的新闻自由,使得新闻自由的理念一直处于抽象的境地,难以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早在17世纪,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就在其著作《论出版自由》当中,提出了出版自由的理念,为新闻自由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也在其《论自由》当中,阐述了言论自由的意义.新闻自由虽然与出版自由、言论自由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两种思想的出现,为新闻自由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闻自由及新闻自由的相对性1.新闻自由的内涵新闻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具体地说,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收受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电视的传播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以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新闻自由观 (一)新闻自由在西方的发展 新闻自由是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最初被表述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人类历史上,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崛起,一些思想家在17~18世纪率先提出了要求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新闻自由观念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约翰·弥尔顿到约翰·洛克到密尔,最后由杰弗逊把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付诸实施,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5.
新闻自由作为实然权利的泯灭——“情报门”事件管窥(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欧洲历史 ,为争取出版自由进行最为持久、最早、最猛烈斗争的是英国。在“情报门”事件中 ,BBC秉承新闻自由精神 ,并运用新闻自由武器批评政府 ,但最后以失败告终。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权利 ,分为应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实然权利。应然权利的法定化是权利实现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权利的法定化并不等于权利的实现 ,即不等于实然权利。而且 ,政府通常的做法是在给予权利的同时 ,又通过制定法律和强调社会责任来限制和剥夺 ,泯灭现实中公民的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把新闻自由的起源追溯到中世纪的英国《大宪章》和17世纪的《权利法案》,此时关于新闻自由的斗争尚处于萌芽阶段,还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专制的新闻制度。进入17世纪,欧洲早期的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关于人的理性、人的权利、国家性质和作用等一系列学说,成为西方各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和基础。但真正明确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是1791年批准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它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这项条款成为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在法律确认的形式,使新闻自由思想成为一种制度,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任望舒 《新闻世界》2012,(10):117-119
辛亥革命时期,随着资产阶级自由报刊实践的逐渐成熟与繁荣,资产阶级报人的新闻自由思想也逐渐成型并进一步指导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人的新闻自由思想,认为辛亥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思想有精英意识、工具化倾向、强调政党自由而非个体自由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1644年英国的弥尔顿在他的<论出版自由>里提出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的口号,至今已经近4个世纪了.在这36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不断地争取新闻自由,为新闻自由而流血牺牲的新闻人士也不在少数.可以这样说,目前在大多数国家里基本都实现了新闻自由.但是在讨论新闻自由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把目光集中在新闻自由的实现条件上、新闻自由的内容上,却鲜有人来探讨新闻自由的主体,也可以说新闻自由是谁的自由这个问题.其实,新闻自由是媒介的自由,是媒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1989年在新闻工作研讨班讲话中曾专门讲了一段“新闻自由”问题。我认为江总书记的讲话全面、准确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正确认识“新闻自由”问题的思想武器。我觉得在进行什么是“新闻自由”的教育中,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新闻自由”究竟有没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告诉我们,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新闻媒体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党派和集团服务的,超阶级的新闻媒体是不存在的。江泽民同志说:“在国际上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国内还存在一定范…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自由的由来和发展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拥有的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包括出版报刊的自由,播放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自由,采访和报道消息的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等等。它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4月初,胡绩伟会见了采访七届人大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20余名港澳和海外华文报刊及首都新闻单位的记者,谈了他对新闻立法和新闻自由的看法,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新闻法应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胡绩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法,应是一部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因为我国的新闻自由还不充分,应当根据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制定新闻法来保护和发展新闻自由。制订新闻法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我国人民的新闻自由,促进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发展。什么是新闻自由胡绩伟认为,新闻自由就是新闻传播工具搜集、发布、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创办新闻工具的自由;另一方面,它是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社会舆论、发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发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党的新闻事业必须来一番变革,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真正按照新闻自身的规律办事。而新闻改革的关键就是新闻自由,要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摆脱僵化思想的影响,保障新闻工作者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更好地为社会尽职尽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该是自由的事业。宪法明文规定了“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体现和运用。它包括记者采访写作的自由、新闻传播的自由和批评监督的自由等若干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密切相关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然应该享有知情权、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13.
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作为唯物史观这一科学世界观的创立者,马克思在分析新闻自由概念时,其思想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他把出版自由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不仅仅停留在对这一观念的内在的一般认识上,而是在它之外寻找物质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瑶 《今传媒》2011,(11):18-20
本文通过对独立战争后、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环境分析,试图探析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关于新闻自由思想的论争以及造成二者思想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同时,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论争,也把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植入美国的新闻思想史。  相似文献   

15.
二、对外渗透律“新闻自由”在西方资产阶级的手里,不仅是对内标榜“民主政治”搞欺骗的手段,以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而且成了对外进行新闻垄断、新闻竞争和政治、文化渗透的阴险武器。在侵略战争时期,它是军队的帮凶,配合“热战”进行“心战”;在和平时期,“新闻自由”则成了对外渗透的王牌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内搞“和平演变”。西方新闻自由对外渗透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无孔不入的,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打着“自由交换思想和报道”、“国际新闻自由”等幌子,把“诽谤的炸弹”(列宁对西方新闻媒介报道的称呼)送入其他国家,搞文化渗透和思想破坏。这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迭代发展,使得自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传播活动有了更多元的生存空间和表现形态,也给新闻自由带来了更多矛盾问题.文章基于既有的文献和当下的新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范式下分析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及其发展现状,并指出中国当下自媒体新闻的“非有机运动”问题.泛滥的自由会导致人民的自由本身受损,文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运动”理论,针对性地提出“有机规制”这一治理路径,保障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7.
新闻自由的争取从最开始的作为与封建国家斗争的工具到如今成为人们所拥有的一项权利,它始终是存在于一种平衡之中。无论是早期新闻自由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自由与限制间的平衡,还是现今新闻自由进入“法律视线”,在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间的平衡,我们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也就是新闻自由与各种因素平衡之后的“度”,这个度是一种绝对化的理论植根于现实社会之后的表现,在这个“度”动态的变化之中,各方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实现着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自由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工具所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是政治自由的霞要组成部分。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8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输·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878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列宁称之为  相似文献   

19.
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借助媒体传播信息和意见的自由,构成公民、记者和媒体的法定权利。 媒体发表新闻与意见不受约束,当然是自由的,但不能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他国的名誉,否则应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审判。 在民主国家,媒介防止煽动、诬陷或辱骂性言论,对他人的名誉和世界和谐有新贡献。是各国媒体公认的义务。 西方少数媒体及记者对中国的振兴。不断释放诽谤、污蔑与猜疑的信息,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诋毁中国,是他们遏制中国发展惯用的伎俩。 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表明,新闻自由作为国际报道的严格规范。是各国新闻界的行为准则。 国际报道涉及他国的主权和尊严,各国记者只有相互尊重彼此的制度、民族权益和文化,才能形成新闻自由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20.
陆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186-187
新闻自由作为一种理念,虽然起源于西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追求.新闻自由有其重要的价值,理应受到法律的保障和支持;但新闻自由也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同样应受一定的社会控制.笔者通过对新闻自由特点的阐述,并分析当今中国新闻的自由现状,对新闻的自南控制提出自己的观念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