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在众多初中老师中,要评一个我最喜欢的,那应该是我的语文老师——曾老师了。幽默,是曾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杀手锏。记得有一次,他批评我们:"你们这些人呀,有时候真应该去医院检查下脑子!"话音刚落,一位爱插嘴的同学马上接着说:"去湘雅。"语文老师不好直接批评他,于是说:"想必这位同学也是经常去的吧。"霎时有的同学仰天大笑,有的捂嘴偷笑,有的笑红了脸,有的笑弯了腰……整个课堂,成了一幅"群魔百笑图"。  相似文献   

2.
之前,曾在金华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是一学生受不了老师的批评,从三楼跳下。如果稍作留意,就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报道。是什么使得这些花季的孩子对生活如此绝望?有的是因为受不了父母的打骂、老师的批评,有的是因为一次考试考砸了,有的是因为受到同学的一阵哄笑……仅仅是这些,就让他们承受不了,无法面对,做出了极端的选择,留给父母、老师、同学多少伤心、无奈和感慨。  相似文献   

3.
邵晓月 《贵州教育》2011,(10):41-41
很多学生因基础差不敢提问,怕说错以后丢人或被老师批评,有的怕自己问的问题幼稚可笑,被教师或同学嘲笑,有的怕被别人说出风头,在心理上有一种畏惧感。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学认为:犯错误后要重获老师的好感,是很难的。其实并非这样,下面数法你不妨一试。勇于认错有的同学犯错误后,总想找借口狡辩,推卸责任。殊不知这会使老师更加反感。有一次我看见2名同学站在办公室里没上课,原来他们打架撞碎了门窗玻璃,班主任批评他们,他们互相推诿,态度顽固,老师让他们停课反  相似文献   

5.
戴雪琴 《教师》2011,(31):72-7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边高高地举起了手,一边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整个处于游离状态,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6.
助理风波     
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我突然发现馨生气地转过身去,拿起后面同学的文具盒使劲地摔在了桌子上。我真想狠狠地批评她不专心听讲,转念一想,这个孩子常常与同学产生矛盾,我再这样批评,一定会让她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怎么样才能做到既教育她,又不太伤害她的自尊心呢?我灵机一动,说:"馨,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请你过来,今天老师觉得自己很辛苦,想找到一名同学做助理。你愿意吗?"有的孩子问:"老师,助理是什么?"我说:"助理就是秘书,就是帮老师做一些事情的人。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和教师是管制和被管制的两种身份,虽然经历了许多年的转变,但仍然是余温不除,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怕说不好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那么,老师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时要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呢?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您提倡"让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学写作,首先当从培养兴趣入手。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有的同学看电影、看漫画会神魂颠倒,有的同学玩网络游戏会痴迷上瘾,有的同学看球赛会通宵达旦……做这些事情常常耽误学习,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与反对。可即使如此,这些同学仍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换角色     
今天早上,廖老师突然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换角色,你们来当老师,我来做学生。”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在摩拳擦掌,准备“耍耍”老师,有的则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还有的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商量怎么扮演。游戏开始了,首先上场扮演的是陈俊鸿同学。他站起来,大大方方叫了一声:“廖咏梅同学。”然后,主动伸出手来和廖老师握了一下手。  相似文献   

10.
朱明灿 《学子》2012,(5):30-30
一、批评要尊重事实 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只有尊重事实,才能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不尊重事实,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如,我班的张闯同学,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男同学为了显示‘男子汉“的力量,到处乱打抱不平;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等老师说完就插话、接嘴、甚至故意答非所问,哗众取宠。有的在静静的课堂里大叫一声,引得轰堂大笑。如此等等,真使人伤透脑筋,对这种现象,我只得把这些好表现的同学斥之为“战翎子”,严加批评,结果适得其反。课堂上,他们以沉默表示反  相似文献   

12.
一天,自习课上,值周老师告知王老师:“你们班学生都跑到操场上去了,有的还进了花园,影响别的班上课。”王老师急忙把学生招回教室,并在黑板上写了:“假如让我处理这件事”,要求学生每人都想一个处理方案。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和研究,然后选取一个最佳方案。经过短暂的准备。同学开始各抒己见。学生A说:“老师,我们走出教室并非是为了玩儿,是为了写观察作文,我想不仅不该批评我们,还应该表扬我们才对。”学生B说:“我们今天的行动也有错误,首先,就是不听老师的劝阻;其次,上课时间在楼道内喧哗,而且,有的同学还折了花枝。我觉得应该受到批评!…  相似文献   

13.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不能指出其错误根源,给学生一顿劈头盖脸的怒斥,这就形成了过失批评。同学往往不服,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批评学生是一门学问,对于这种过失批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避免: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位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辛辛苦苦为学生付出三年的工夫之后,最后真正能够记住老师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记恨老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曾经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  相似文献   

15.
停电,真好     
十几节课下来,我们这群本应充满活力的少男少女都蔫了,每个同学的脑袋似乎都被知识装得沉甸甸的.有的用手支撑着头,有的头靠着墙,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老师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成了催眠的<摇篮曲>.  相似文献   

16.
真话一束     
这几天,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作业错得都一样,猜想可能互相抄了作业,就叫当班长的我监视他们。不久,我当场抓了几个互相抄作业的人,报告了老师,老师批评了他们。后来,改选班干部,我因为成绩优异,在班上也做了许多好事,就有十分的把握,可是有的同学就因为我打小报告的事不选我,结果,我落选了。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学习不刻苦,作业不认真完成,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不以为然;也有的同学浪费粮食,逃避劳动。却一点也不感到难为情;甚至有的同学违反学校常规,做了损害他人和集体的事情却不感到自责、内疚……出现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最重的原因是这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羞耻感。  相似文献   

18.
道听途说之不可靠,不足取,是人们所共知的。那么,亲目所睹就一定可靠吗?未必。至少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且举一例。一天课外活动,一位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个爬教室门的同学,这位老师和我都亲眼看见了这个学生高高地蹲在门头上。不用说,我支持了这位老师的批评。平时,这位老师批评学生是容易激动的;这个同学在平时,怎么批评,他也不怎么在乎。这一次,老师的批评并没有超出常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期末考试后,老师在班上批评我考得不好。他说:"同学,你怎么只考了这么点分,全班一平均,你严重拖咱班的后腿。"我听后很是不解,就举起了手问:"老师,咱班又不  相似文献   

20.
教师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或化解同学间矛盾时,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样是批评教育,结果往往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虚心接受,积极改正;有的却与老师“顶牛”,而且后一种现象时下颇为常见。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现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