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诗经·周南·汝坟》的时代、地域、作者、诗义,古今注家聚讼不休,至今无定论。但在论证“周南”诗的时代、地域时,都少不了引此诗作内证,证明周南属于长江流域的诗。我们认为《汝坟》产生于东周初年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是歌颂周平王的诗。先看原诗: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怒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邇。“遵彼汝坟,伐其条枚”;“遵彼汝坟,伐其条肄”。这四句是说:沿着汝河的支流,砍伐树枝;沿着汝河的支流,砍伐荆棘。古今注家对“条枚”“条肄”的考释很多,不必详述。释之为“树枝”“荊棘”,基本符合诗意,不影响对全诗的理解。就全  相似文献   

2.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学作品选》,选注了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知襄城县时的三篇作品。其《中山鲁山行》、《汝坟贫女》二首的  相似文献   

3.
文王化行南国与周人经营江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周文王的政教,化行乎南国之说,始自毛诗诗序。诗序在解说《诗经·周南、召南》时说:“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汉广、汝坟》序,始言文王之化,《召南·甘棠、行露》以下序,始言召伯之教,文王之政。“《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相似文献   

4.
《八佾》篇"子夏问诗"和《阳货》篇"教伯鱼读《二南》",分别阐述了《论语》诗教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复质"与"广大"。从《春秋》"复质"思想出发,结合《诗经·周南》中的《汉广》《汝坟》两篇的具体文本解读,可以把《论语》诗教思想中的"复质"和"广大"两层意思联系起来,获得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三百篇里,有些诗本来简单明白,但传诗者往往附会政治,穿凿历史,以示高明有识。这样,就给原诗设置了障碍。历代学者们,对权威的定调,或唯唯诺诺,或存疑而从,即使有所争议修改,也往往是字词的枝细较量,难以跃出划定的圈子。窗户纸虽薄,却遮掩视线,如能据文审义,撇开附会穿凿的历史事件,轻轻一捅,是会见朴见真的。《郑风·缁衣》一诗,就存在这些情况,且看大毛公亨所传《诗序》和原诗: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初中第二册):“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教材注:“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我们以为此注可商。《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的序文,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诗、序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相似文献   

7.
《河北自学考试》2005,(10):39-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因所作词中有三处善用“影”字而被称为“三影”的北宋词人是[]A.晏殊B.柳永C.晏几道D.张先2、借助虚字造成回环往复艺术美感的对偶句是[]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下列诗作中的叙事诗是[]A.《村行》B.《戏答元珍》C.《汝坟贫女》D.《初晴游沧浪亭》4、…  相似文献   

8.
《语文知识》(1994年4期)转载了毛泽东1910年秋写的一首赠父诗。诗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据查,此诗系根据日本江户时代僧月性(号“清狂”)《题壁》诗改写的。原诗内容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1910年”当是1911年,其时毛泽东18岁,只身去长沙求学,他父母爱子心切,不同意他离家远走,因此他改写了这首诗赠给父亲,以  相似文献   

9.
在陶渊明的两篇作品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归去来辞并序》让人们读了“辞”而忘了“序”,许多读本只选“辞”而没有“序”;《桃花源诗并记》让人们读了“记”而忘了“诗”,许多读本只选“记”而没有“诗”.当然,后者因为“记”的影响更大,而且叙事完整,有故事情节,完全可以独立.但从阅读理解的角度看,这样做又有商榷之处,特别是作为教材,更有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近读余德予先生的著作《诗歌写作入门》,书中的一种新诗鉴赏方法引起了我的注意:和诗.新诗应该怎样"和诗"?余先生解释道:"在原诗的启发下,有新意要说,或不同意原诗立意,或有同感,可以自己试着另写一首诗.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思考题中选有《武侯庙》一诗,在引用清人沈德潜评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此诗与杜甫的《蜀相》进行比较,说说二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的异同.①这个问题设计得颇有价值,遗憾的是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对《武侯庙》一诗存在的瑕疵认识不够,导致对问题的解答失之浅显.其次,《教师教学用书》所引萧涤非先生关于"英雄"一词的理解值得商榷.再次,《武侯庙》的作者是真实可考的,而教材编写者却把这首诗的作者定为"佚名".笔者通过考察认为:《武侯庙》一诗系元代吴漳所作,"英雄"一词主要是指世世代代那些忠君爱国之士,《武侯庙》较之《蜀相》要逊色许多.为了便于具体分析上述问题,先附上《武侯庙》原诗: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编辑是谁?是“贫女”,是“哥伦布”,编辑是“杨显之”。教育编辑应是“贫女”。“贫女”是谁?“贫女”是唐诗中的人物。唐人秦韬玉有《贫女》诗一首,诗云:“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一首《和刘柴桑》诗,引起后世众说纷纭。李华先生于《陶渊明酬和刘柴桑诗系年》中,提出了新的看法。现将原诗录于下:  相似文献   

14.
长篇叙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迄今已有8种英译版本。其中,国内有5个版本。对国内译者的《孔雀东南飞》三个英译版本展开比较研究后我们发现,国内《孔雀东南飞》英译本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以诗译诗,并且韵体译诗较多,另一个是能归化时就归化,有选择地进行异化。韵体英译《孔雀东南飞》比原诗更美,但美中也有不足。自由体英译《孔雀东南飞》也美轮美奂,但韵散意不能散。自由体和韵体之别不应仅仅局限于押韵与否,原诗压韵译诗自然也应押韵,原诗若不押韵也可通过诗行内在韵律和语言的建构译出诗味浓郁的好诗。译诗优劣之评鉴的首要标准是忠实与否。形也罢,韵也罢,都不能违意而存。得意后兼顾形和韵并尽可能传递原诗风格才算佳译。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就有萨福为女“同性恋”之说,而现残留下的萨福作品中《他不只是英雄》一诗又因诗中指称代词的多义使用,使得后人在解读时多产生歧义。 本着重从原诗所揭示的情感意境以及抒情诗抒写自由、语言符号多义性的特质等方面对《他不只是英雄》进行细读辨析,进而对萨福是女“同性恋”之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诗歌总集叫做《诗经》。《诗经》的每一首诗都有一篇序,叫做“小序”,在整个《诗经》的前面还有一个总的序言,称为《诗·大序》。在《诗·大序》中,有一段讲感情在写作中(或者说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精彩极了,我看完全具有背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硕鼠》新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现今的各种《诗经》选本、古代诗歌选本无一不选,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也选录了这首诗。古今学者对这首诗都十分重视,著文亟多。但其中有些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臆说,以就教于各位专家。诗中的“我”为农奴,“女(汝)”为魏君;诗作于西周厉王时期。诗中的主人公——“我”是何身份,与“我”相对立的“女(汝)”又是何身份?《毛诗序》云:“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  相似文献   

18.
《原诗》中称许:“诗之至者,妙在含蓄无垠。”《围炉诗话》中更明确地说出:“诗贵有含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为最。”诗为何“妙”、“贵”在含蓄呢?如若缺少蕴籍深厚,耐人寻味的含蓄,将会何如呢?试看一生写了不少名篇佳著的苏东坡的绝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风》中的六首诗提出新的阐释:《周南·汝坟》写妻子与丈夫团聚时希望他不要再离开自己,为了强调这一点她特别提到过去一个王室成员对自己的骚扰,但被自己机智地打发走了;《召南·江有汜》是一位青年男子在过去的恋人出嫁时所喝的哀歌:《鄘风·蝦(?)》的主旨决非"刺奔女",而是男方家长指责女方家长将女儿另嫁他人,背弃了过去的约定;《卫风·竹竿》是一首失恋者的哀歌,他的心上人已远嫁他乡;《郑风·将仲子》写少女在恋爱中畏惧外来压力,实行自我压抑,她是一个恶性自律的弱者;《陈风·东门之扬》描写一次约会,一方先到,他几乎等了一夜。  相似文献   

20.
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教材释义:班门弄斧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