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贵臣 《精武》2008,(8):39-41
拿到2007年第十二期《精武》杂志.第一眼就能看到封面上的韩起先生.首读也是韩起先生的文章。以前对韩起先生的文章也读了不少。韩先生的一些武术观点“刺激”了我,使我也想把自己对武术的一些看法展示给广大的《精武》读者,特别是武术爱好者和研习者。  相似文献   

2.
2005年第9期《中华武术》刊登了韩起先生题为《我看八极拳小架》的文章,文章大致思想内容是,八极拳门套路中有一趟小架,这趟拳无论是整套练习,还是拆开单式练习,都费时费力,没有实战意义,其结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都是做得些无用之功。文中说:“哪怕他已练了三四年,甚至十年八年,可有练出实战真功的?”韩起的文章不仅对八极拳有此看法,对形意拳、  相似文献   

3.
韩起 《精武》2004,(10):16-17
这篇文章是韩起左2004年第8期《精武》上《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一文的续篇,做的仍是对八极拳的“解剖”工作。韩起一直在努力探寻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拳学本质。  相似文献   

4.
韩起 《精武》2004,(10)
这篇文章是韩起左2004年第8期《精武》上《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一文的续篇,做的仍是对八极拳的"解剖"工作。韩起一直在努力探寻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拳学本质。  相似文献   

5.
《精武》2009,(1):2-2
《精武》杂志是一本国内外发行的武术刊物,是一本对全世界武术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杂志。创刊25年以来,《精武》杂志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武术事实”,“报道发展中的武术史”的宗旨。一直被广大读者认为是我国主流的武术杂志:被武林同道誉为“传统武术的忠实传播者”。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精武》2008,(12):M0001-M0001
《精武》杂志是一本国内外发行的武术刊物,是一本对全世界武术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杂志。创刊25年以来,《精武》杂志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武术事实”,“报道发展中的武术史”的宗旨。一直被广大读者认为是我国主流的武术杂志,被武林同道誉为“传统武术的忠实传播者”。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翁心诚 《精武》2009,(10):28-29
一、“房”与“黄”读张方先生《武术修炼与房中术》(《精武》2009年第8期),觉其以体验为据,放谈一敏锐话题,实属勇敢而明智,言人所未敢言。曾几何时,人们对此讳莫如深。将此术等同于低级下流、污秽不洁、流氓、“黄色”等。  相似文献   

8.
常玉刚  吴大伟 《精武》2008,(6):41-41
2008年4月份的《精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署名辽宁省武术协会常委、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陈文祥先生的文章——(致《精武》的一封信)。文章站在“学术争鸣”的角度上,用犀利的笔锋对孟村吴氏及东北霍传八极拳进行了批评式的剖析,肯定地说.陈先生这种勇于谏言,敢于批评的精神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9.
陈永辉 《精武》2004,(12):16-17
2004年第八期《精武》刊登了《厦门铁腿"踢"破吉尼斯记录》一文后,应读者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铁腿功的具体练法。铁腿功练法包括桩功、罗汉四式、小腿排打、脚部排打、结束放松。这是笔者从1986年开始练习,经过近二十年的训练、摸索、教学、总结而出的。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健身功法,我部特开办“朱砂掌健身养生功”函授班。 “朱砂掌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功法,是武术内家功的绝学和精粹。我部特邀杨永先生主持函授。杨永老师四代家传,他于1981年以文字形式推出此功,就轰动武术、气功界,1982年有关武术报刊、《气功与科学》第2期都做了转载。1988年发表于《武术健身》杂志上,读者纷纷要求举办函授、面授班。1989年《武术健身》杂志开展函授,长达6年,长盛不衰,并在全国各地办过多期面授班。学者如潮,获益显著,有  相似文献   

11.
周至慧 《精武》2010,(11):74-75
2009年11月27日,广州市武术协会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笔者当时采访了新任广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黄标同志,访谈录《借亚运契机,开创广州武术新局面》刊登在2010年第二期《精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
席修君  赵文革 《精武》2009,(1):27-28
偶然在2008年第4期《精武》杂志上看到陈文祥的《致(精武)的一封信》(以下简称“陈信”)后,深感吃惊和愤慨。没想到陈文祥为了出名,竟然欺师灭祖、信口雌黄,公开篡改八极拳的相关历史。对于“陈信”中关于吴家的评论,笔者不予评说,自有吴家人与其理论。笔者作为霍家八极拳的传人,对“陈信”中关于霍家的胡说八道,谈一下意见,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3.
十年岁月,十年风雨。《精武》经历了问世之初的洗礼;而中华武术这个大熔炉,雷火交加,又锤炼砥砺了《精武》的剑锋,从此她一发不可收,犹如华光熠熠的宝剑,巍然圪立在众多武术刊物之林。当然,这首先应归功于广大读者诸君的支持和厚爱。可以说,没有千千万万读者“上帝”,也没有《精武》今天的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4.
忆武友德泉     
陈平秋 《精武》2009,(6):49-53
德泉都走了十八年了,我仍然情不自禁地时常想起他,他是我武术之路上真正的知音,我同《精武》最早的接触也是从他送我的武术书中有两本《精武》开始的,认识他后,我的眼前就展开了一个广袤的武术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健身功法,我部特开办“朱砂掌健身养生功”函授班。 “朱砂掌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功法,是武术内家功的绝学和精粹。我部特邀杨永先生主持函授。杨永老师四代家传,他于1981年以文字形式推出此功,就轰动武术、气功界,1982年有关武术报刊、《气功与科学》第2期都做了转载。1988年发表于《武术健身》杂志上,读者纷纷要求举办函授、面授班。1989年《武术健身》杂志开展函授,长达6年,长盛不衰,并在全国各地办过多期面授班。学者如潮,获益显著,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6.
《精武》2009,(2):60-60
2008年“精武杯”全国民间武术精英邀请赛(哈尔滨赛区)于2008年12月23日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得到黑龙江省武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孙德玉秘书长代表主办单位出席了开闭幕式。赛区活动的成功举办,更得益于“北疆鞭王”张永明先生的组织和联络。同时也得到了《精武》杂志社和黑龙江近百名老武术家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1,(9):5-9
1901~1949年 1909年 霍元甲(1869~1910)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初名为精武体操学校。第二年,改名为精武体操会,简称“精武会”,传习武术。 1911年 天津中华武术会成立。 1912~1949年 武术论著大量出现。如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孙福全(字禄堂)著《八卦拳学》,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内家拳研究》《中国武艺图籍考》,姜容樵著《八卦掌》《太极拳术讲义》《秘宗拳》《青萍剑》《当代武人奇侠传》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1999年第一期刊登了李先王先生写的《八卦掌推敲》一文,文中有关八卦掌的内容暂且存而不论,留给八卦掌门人自己定度。其中有关梅花拳的一句话应该认真推敲。李先生是这样写的:”梅花拳的势架笨、馒,就是在练动桩功。虽然李先生指的是练桩功,但笨这个字用...  相似文献   

19.
《少林拳术秘诀》一书云:“未习打,先练桩”。它说明要习武练拳,先要打好桩功的基础。桩功是武术基本训练的功法之一。通常腰、腿功比较引人重视,一则内容和形式都较丰富,二则武术没有腰腿的柔韧性确也寸步难行。而桩功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比较枯燥一些,也不易见到功夫,故不仅容易被初学者所忽略,也常常为一些艺高的运动员所轻视。其实,传统的训练中一向十分重视桩功。《华拳谱》中说:“桩要站,鼎要拿,劲力稳固托泰山”。在闪展腾挪的激烈运动中,要作到静若山狱,关键是步要稳固。俗话说:“步不稳则拳乱”。没有扎实深厚的站桩基础是不行的。传统训练中站四平桩(马步桩)常常要点上一柱  相似文献   

20.
韩宝轩 《精武》2008,(4):29-29
研究通背拳术的历史源流,笔者发现有许多附会讹传。例如:“鬼谷子”传通背拳、“孙膑”传通背拳、“韩通”传通背拳、“韩老道”传通背拳、“白猿”传通背拳(见2007年第8期《精武》上的《武田熙〈通背拳法〉一书的讹传》)等。这些讹传,众说纷纭,导致通背拳源流传承的历史,严重失真。因此,还通背源流的历史本来面貌.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所以,笔者溯本求源,以史为鉴,考查了通背拳术派生发展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