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道德与道德课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课堂中的道德问题呼唤道德课堂。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它确定的含义。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生活领域,相反,它可以穿过各种生活领域之间并不坚固的边界,弥散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即生活,课堂虽然  相似文献   

2.
为救学生身受重伤、双腿高位截肢的黑龙江佳木斯市女教师张丽莉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让关心这位"最美女教师"命运的人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媒体关注的热度也开始下降,逐渐回归常态。而从这件事情发生后的宣传报道、社会反响、关注重点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张丽莉在生死关头推开身边的学生,而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之下,身受重伤,被人们称誉为"最美女教师"。可以说,对于她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怎么赞  相似文献   

3.
正"道德日记本"将学生道德存储,道德也能存储吗?洛阳市一小学老师就开创了"道德储蓄日记"模式,让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所做的好事,并给自己打分。这位老师名叫黄秀云,今年52岁,她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增加‘道德财富’,形成发现自身优点、反省不足的习惯和品质。"此举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道德存储日记本的教学模式是从一些地方开办的"道德银行"演化而来的,虽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不  相似文献   

4.
道德     
在中国哲学史上,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么主宰(“…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中的道德问题呼唤道德课堂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它确定的含义。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生活领域,相反,它可以穿过各种生活领域之间并不坚固的边界,弥散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即生活,课堂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同样需要道德的支撑,同样需要根据生活世界的标准对课堂生活作出伦理上的判断。也就是说,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也同样离不开道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南工业大学曾钊新副教授提出“时年道德”与“场合道德”的新构思。 时年道德,系指人的一生中不同时期所应具有的道德要求。在儿童期,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好奇是主要心理特征,道德教育应以戒娇和上进为中心内容;青年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学校,好思是主要心理特征,道德教育应以戒奢和立志为中心内容;中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社团,好胜是其主要心理特征,道德教育应以戒妒和拚搏为中心内容;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道德绑架和道德评价不容易区分的原因是它们的相同点容易辩明,即它们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指导意义;它们的不同点不容易辩明,即它们所依据的道德标准不一样,道德绑架所依据的标准高于道德评价所依据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教育道德与道德阈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杨冬 《辽宁教育》2008,(1):20-21
道德判断是应用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动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道德判断是一种认识活动。一个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成熟和智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作出了正确部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要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在先进分子中,则要求树立共产主义道德准则,同时也应在全社会认真提倡。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道德的经济基础,是道德准则的中心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在现阶段的道德观念必须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否则,道德规范将不可能发挥其调节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作用。因  相似文献   

11.
道德判断是应用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动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道德判断是一种认识活动。一个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成熟和智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道德底线与道德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人的道德底线?这个标准的高低如何虽无明文规定,但这个线却在人们的心中,它是无形的,但又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特别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愈益突显。有人面对作为实存的个人利益追求,开始对传统的集体主义原则提出新的宜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现实而论,应当提倡“利己不损人”的个人主义道德原则。道德建设者在使人们的“利己行为”普遍化,确立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因为,在他们看来,西方市场发展之促动在于自亚当·斯密列丁·S·密尔一直坚持市场经济可以自动调节,每个人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达到自调节,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另一些人则仍坚持认为道德建设旨在使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之实现来作出牺牲,道德关注的是集体…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道德到现代道德──道德转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道德”转型意味着道德从内容特质到结构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与现代化转变。道德内容特质的社会主义转变主要表现为①道德价值定位的科学“人本”化转变;②道德规范内容特质的全民公意化转变和普遍公理化转变;③道德人格模式的完善化转变。道德结构特质的现代化转变,则突出表现为道德社会依存结构的全面社会化转变和道德社会承当结构的大众主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15.
如何根据小学新编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情感培养,提高德育实效,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当代心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表明,道德的力量在于情感与理智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情境,培养道德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如利  相似文献   

16.
据近日《大众日报》报道,无经济担保,无还款日期,无贷款利息,承诺尽早还款这种被称为“道德贷款”的贷款模式,不是金融部门推出的,而是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发起的面向贫困生的救助活动。贫困生各校都有,有的已占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二还多,贫困生们为学费、生活费发愁,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业。各级也都在为贫困生想方设法,有国家助学贷款,有学校设置的助学岗位,可有时贷款贷不到或手续太繁杂;有的助学岗位僧多粥少,不能让所有的贫困生得到救助。鉴于此,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在国家贷款和助学岗位的基础上,自己想办法向学生贷款。资…  相似文献   

17.
如何根据小学新编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情感培养,提高德育实效,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评价作为人类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道德认识发展的结果。这种认识过程,是反映一定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人类对自身本质反思的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并进行的价值判断。道德评价功能的发挥是通过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理想与道德典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理想是一种道德追求、道德向往,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是道德观念体系的重要构成层面.道德典范是道德理想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是其发挥社会功能的必要中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道德理想应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层面,同时考虑到社会多个层面、多种取向、多元趋势的客观实际,分别提出确定多层次、多方面的道德理想,以适应不同社会成员多层次的道德境界.在道德典范的设立中,也要层层对应,实事求是,防止夸大粉饰,既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性,又力求道德理想具有立体性和层次性.与道德理想建立相配合,还要开展道德人格,道德价值教育,以改变对精神的、人格的意义与价值不太看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道德灌输妨碍或阻止了个体自主地进行理智思考和判断,并造成了道德无思及道德冷漠的后果。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过一种有思的道德生活.承认个体独有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价值探询与价值思考,从而避免道德灌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