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接上期)⒏足少阴肾经(如图11所示)[循行路线]起于足小指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相似文献   

2.
人身经络十四,要以任督二脉为主。督脉属阳,行于背,循脊上头,过额鼻,至口齿,而交接任脉。任脉属阴,行于腹,上胸,经咽,至唇,入齿,缘手足阳明之脉,而与督脉连接。《内经素问·骨空论》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下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相似文献   

3.
郑清 《武当》2012,(5):51
道家丹宗九品法分三元,实则理本一贯,分言之,天元大丹、地元神丹、人元金丹;合言之,初成金丹、中成神丹、上成大丹。周天本是道家丹鼎门秘法中的显语,它从古代天文学中借用而来,周指周而复始的太极运动,即循环过程;天泛指广博,即宇宙天体。这样,小周天内循人体这个小天地,是内贯体内二十四部大脉的内在境界,因其注重体内的气感,强调在天人相应的过程中自动调整,又因初学下手时周运两仪(任督二脉),故而称为神气周天。而大周天则周运三界,是天地人三才合一,并外循宇宙这个大天地,融贯天地间的  相似文献   

4.
水火居士 《精武》2009,(5):34-37
肺手太阴之脉 天府 肺开窍于鼻,鼻司呼吸而通天。人身之天,头及胸廓也。本穴接于云门,故能通宣肺气,出于气府,行于肌腠,周遍全身.犹云之漫天匝地,广漠流行也。更以其有关于肺,肺居藏府之最上。故名之以天,而曰“天府”。府者言居积之多。犹府库也。  相似文献   

5.
《精武》2010,(1)
三焦、手少阳之脉外关本穴与内关相对,因名"外关"。又本穴为手少阳之络,得手厥阴过经来会之气,盎溢予无名指之端,是为"关冲"。关冲治症,多与本穴略同。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不能握及耳聋等症。以经络之所过也。支沟本穴在前膊外侧肉隙中。本经之气循而上行,本穴在尺桡二骨夹隙中,喻犹上肢之沟渠也,故名"支沟",又名  相似文献   

6.
起于足小趾之下,经涌泉、然骨,沿内踝进入足跟。向上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相会,上行小腿内侧,出阴谷穴,沿大腿内侧后缘,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其直行之脉,从肾脏上行,通过肝脏与膈肌,进入肺  相似文献   

7.
引起肝病有哪些主要原因?引起肝病,总的来说是寒、热.瘀等方面的原因。《素问·举痛论将》说:“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劂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意思是说,寒邪侵袭于足劂阴之脉,足劂阴之脉循股阴,用语中,环阴器抵少腹,布胁助而属于肝,寒邪侵入于脉中,则血凝涩而脉紧急,故胁肋与少腹牵引作痛。”《素问·刺热篇》说:“肝热病者,……胁满痛,手定躁,不得安卧。”意思是说,肝脏发生热病,胁部满痛,手足躁扰不得安卧。近代有不少中医认为,肝病多由湿热蕴结脾胃,肝气失于…  相似文献   

8.
张兴洲  李同喜  赵峰 《武当》2008,(4):26-26
太极、八卦、形意同属内家拳派,其拳理形同源,贯于一脉,又各成体系。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论而演化生发出八卦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则以太极、八卦之理,演化形成以五行生克之五行劈、崩、钻、炮、横。  相似文献   

9.
安在峰 《健身科学》2011,(12):24-25
(接上期)13.督脉(如图16所示)督,有总督的意思。督脉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循行路线]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分支:从小腹内部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  相似文献   

10.
足区:《黄帝内经》指出:“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阳气起于五趾之里。”“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重要部位,与经络气血阴阳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脉气散布,以足为根,以足为本。足部是人体经络循行与腧穴分布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正经六条在足上,一只足有38个腧穴,原穴是原气驻留地,其中太白、  相似文献   

11.
五脏六腑之心 从本节开始,我们来了解一下五脏六腑。五脏六腑总共有十二个脏器: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腑是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在这十二个脏器中,最关键一个脏器就是心。  相似文献   

12.
(五)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各为心、肝、脾、肺、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意,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于内,胸廓为肺经之  相似文献   

13.
刘法孟 《精武》2008,(2):18-19
1.此式例如我与敌人相对而立,彼此摆桩,我欲抢势攻敌,突然踏上左步作弓式,用一式黑虎偷心,发拳拟冲击敌之胸膛,但拳未到时,敌人之动作比吾更快一步,出右手,搭我之拳,抓着我之手腕,我之腕脉穴为其所制(图18),倘敌人明白截穴方法者,则其大指用力一按我之腕脉穴,则我便受其所制不能活动矣,故而吾处于下风当中,必须用最迅速之手法,争取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国兴 《武当》2007,(8):30-32
卫气在白天运行的具体规律是:平旦(寅时3点—5点),阴尽。凡五脏六腑精气皆上走于目为睛,故阳气至目而张。目张则卫气由睛明穴并阳?脉上头入脑,然后循项下足太阳膀胱经循背下行,以至足小趾端的至阴穴。再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即阴?脉所行之路线),复合于目,此为一周次(图5)。卫气在白天即按此路线循行,共计二十五周次。  相似文献   

15.
刘法孟 《精武》2008,(4):4-7
肘部 一、屈肘 1.肘,即手拗处也,曲而成脚为曲池穴,此穴位于肘关节内弯之中央,即上臂骨与小臂骨接合之骨缝处,为肢体要穴,属变穴,左右肘弯各一,在二十四拿穴中,虽不致命,其晕力较肩井穴为大,而且易拿。使用之法,假如敌人以左翻拳向吾迎头击落。我即略将马后退,左手随起,将其来拳一擒,覆手抓住其腕脉穴,使出点脉手法,压点其腕脉、阳豁、阳池三个脉穴(图42),一经执住其要穴,此三个脉穴则在自己之掌握中,即其自觉晕而且麻痹矣。  相似文献   

16.
“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有什么作用?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是沿循有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这是符合“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为”的治病原则的。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概括起来有如下作用:(1)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经络,在身体里属于脏腑,在身体表面络于肢节,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如果经络不通,人就会发生疾病。因此,通过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能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防治疾病。《医宗金鉴》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如腹痛可按摩足三里,疏通胃经,祛病止痛。(2)…  相似文献   

17.
5.手少阴心经(如图8所示)【循行路线】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相似文献   

18.
岳武 《武当》2010,(3):10-12
武当五行养生桩是武当道学专家、全真教龙门派第22代传人武当纯阳门一代宗师刘理航所传承的正宗长寿养生功法之一。它的特色在于运用后天八卦之理,应对五行(金木水火土),通过特殊的肢体运动方式,作用于五脏(心肝脾肺肾),使身体得到综合性保健。有云:“骨者肾所主,力者心所主,筋者肝所主,气者肺所主,肌肉者脾所主。”练好此功,可达到筋壮、骨壮、肌壮、气壮、力壮等内壮强身,还可达到精足、气充、神溢而祛病延年的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身太极解 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头像天,足像地,人中之人及中腕,合之为三才也、四肢四象也、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皆属阴。膀光水、小肠火、胆木、大肠金、胃土、皆阳矣。兹为内也。颅丁火,地阁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也,兹为外也。神出于心,目眼为心之苗;精出于肾,胸肾为精之本。气出于肺,胆气为肺之原。视思明心动,神流也,聪思聪,脑动肾滑也,鼻之息香臭,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23)
正褒娟吴待秋(1878~1949年),民国间闻名于海上画坛,却因勤于作画而懒于课徒,故入其门墙且学成者寥寥。有凤婿许孙穆承袭画风,绘山水规抚王麓台(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而胜之于奇崛端凝,墨笔为上,设色淡雅,相承南宗娄东一脉;写花卉则运笔凝练,用色缤纷,可溯源于吴缶翁;书法可上溯王觉斯、倪元璐而刚健过之。实均近循自待秋一脉而来,竟至几不可辨。其机缘才情,足以令人慨叹称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