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蕙风词论辑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况周颐的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补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对其词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况周颐词学论著最著名的是《蕙风词话》,这是他晚年对一生词学的总结,在况周颐的其他词学文献中尚有不少论词语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况周颐尚编选有粤西词集《粤西词见》,其中有九则词评应当视为词话,作为《蕙风词话》辑补,是对况周颐词学理论的有益补充。这九则词话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丰富了其词学研究的内涵,体现了况周颐弘扬地方文学的自觉意识和保存流传乡邦词学文献的责任感,目的在于存一地之词史。  相似文献   

3.
“蕙风”是况周颐习用的号,且多次作为词集名。从1895至1925年,况周颐以“蕙风”为名的词集有三种:词别集《蕙风词》、词总集《蕙风琴趣》、《蕙风词》,分别收词20首、101首、123首。其中刊印于1925年的词总集《蕙风词》,由况周颐生前删定,影响最大、最广为人知。拟从文献方面探究况周颐的三种“蕙风”词的版本情况、编撰特点、所选词目,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像大多数词人一样,王鹏运没有词学理论专著问世,但其论词不乏精辟之处,其词学观主要见于其所撰词籍序跋、涉及词论的有关词作、《词学丛书》眉批、《蕙风词话》的引述等。"重、拙、大"词学理论的发明权应属于王鹏运。通过对清季著名词学家况周颐《词学讲义》要点探源和《蕙风词话》渊源举证可以发现,况周颐词学思想的要点主要渊源于王鹏运,其许多具体的词学观也传自王鹏运,可证王鹏运其实是清季一位重要的词学家。  相似文献   

5.
况周颐《存悔词》足本、删定本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存悔词》是况周颐刊印的第一本词集。从1879年至1925年,况周颐不断对其删、增、改、定,故传世的《存悔词》有足本、删定本之分。由于其滞后的文献整理,目前学术界仅参引其删定本。《存悔词》计有足本2种、删定本1种,收录词集自序2篇、词作69首。这些不同版本的《存悔词》,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况周颐的词创作、词学理论的演变。《存悔词》所录词作抒发性灵,轻倩流慧,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同时,它为研究况周颐及其词学、近代文学提供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外,词集自序及删改过程,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况周颐沉顿于词五十余载,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其传世的词集有《第一生修梅花馆词》等总集三种,《存悔词》等别集十二种,《和珠玉词》连句词集一种,收词526首.况氏佚词散见于笔记丛谈、书画真迹、亲朋著作、报刊杂志,共计103首、断句8则.从文献方面探究蕙风词,可为研究词学、近代文学文化提供宝贵材料,有利于深化对清词及民国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况周颐寓居上海,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里(1924—1926),他发表39首词作于报纸副刊《申报·自由谈》上,其中37首未收入刊印的个人词集,是他的散佚词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录、考论《申报·自由谈》上刊载的况周颐晚年的佚词,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蕙风词创作,促进对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在其的词学论著《蕙风词话》中阐述了自己的词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词体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况周颐的词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况周颐词编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况周颐以词名世,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文章在校注蕙风全部存世词作基础上,试为编年,以便更深入了解其创作思想和背景.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临桂词人为主的临桂词派主盟晚清词坛,临桂人王鹏运、况周颐作为词派领袖,标举“重拙大”之旨,建构《蕙风词话》词学理论体系,奠定临桂词派的创作成就和理论建树基础,形成在晚清词坛上与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三足鼎立之势,并对浙派常派不断超越与创新,对词坛产生重要影响,确立其在词学史,尤其是晚清词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词禅是指蕴含在词中的禅理禅味,禅词是指带有禅味禅趣的词。词禅导源于诗禅,其特点是曲隐其辞、绕路写禅,空观不隔、如在目前。禅词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时尚,它是生命历练与审美体验的合一,其本质特征就是禅境与文学意境融合而成的文化语境。禅词的艺术包括四点一是空灵、高蹈的境界;二是曲笔遮诠的表现艺术;三是以禅论词的评论艺术;四是天然、离合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宋词节序词中数量最少的上巳词,不仅描述出这一古老节日的传统风俗,同时表现出词人感时伤事和生死之慨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清成、同至光绪初年,“粤三家”沈世良、汪臻、叶衍兰是岭南词坛成就最高的词人。他们同受浙西词派影响,但程度不同,词风并不相近。沈世良和汪王泉可归入浙派,但沈词凄楚蕴藉而汪词清虚悠远,汪氏另有不少绮丽之作。至于叶衍兰则词风靡丽,受浙派影响最小,实属常州词派。“粤三家”处于岭南词风由“浙”至“常”的转换期,通过三家之创作可以窥见当时岭南词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伤感情调的词与感伤情调的词因作者的性格特点而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倾向,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伤感之词重在“伤”,是现实情感的直接感性的流露,率直真切、往而不复的情感宣泄形式使这类词作具有“痴语”动人之美;感伤之词重在“感”,是现实情事经过作者理性的思索后的巧妙安排,因而这类词在圆融而节制的情感表述中透露出深悟人生的含蓄明净之美。  相似文献   

15.
从金元词的整理、研究史,金元社会状况实际,说明金元词的分界的必要,提出以元好问的金词选集《中州乐府》为基准,以划分金词和元词,元好问及“河汾诸老”等金代遗民词人的词作需具体对待,以便对金词和元词分别研究。  相似文献   

16.
《花间集》奠定了词作为一种新兴诗歌形态的体式规范 ,她以其题材的香艳性、情调的柔媚性、风格的婉约性等一系列女性化特征 ,展现了“词别是一家”的独特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殉是五代前蜀的波斯裔词人,作为花间词人,他的作品中有两类题材摆脱了花间词风,其风格清新自然,在唐五代甚至整个词史中都是另辟新境和独树一帜的作品。本文试分析李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并通过和前代同题材词所作的比较,从中看其独特之处以及在词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妓女与词     
文章旨在弄清唐宋间人士大夫与妓女的关系中所包含的文化,审美和精神,化述包括三个方面,当时社会的妓女制度与妓女本身的素质,词人与妓女相交的文化风貌,词人对妓女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厉鹗是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宗法周邦彦、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词风,又强调寄托,注重词作的现实意义。厉鹗的词学理论既是浙西词派前期代表朱彝尊、汪森等人词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又对浙西词派后期代表吴锡麒、郭唐等人的词学理论有所启发,在浙西词派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