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感而发如题这句话,是缘于近段时间和学生的线上交流互动。疫情仍在蔓延,假期延期。统筹考虑后,我在班级中安排了课内古诗文背诵活动,学生根据我的安排每日发语音供我评价。最开始的时候,可想而知,一些学习基础好的孩子自然轻松完成,而一些后进的孩子则真的彼此心累。他那里一遍遍发语音,一遍遍疙疙瘩瘩,我这里一遍遍收语音,一遍遍指导反馈。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熟,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的一家餐馆打工,老板要求洗盘子时得刷洗六遍。一开始,留学生按要求刷洗,洗着洗着,他发现洗五遍和洗六遍一样干净,于是就只刷五遍,后来又发现洗四遍和洗五遍一样干净,又减少到洗四遍。老板也看不出盘子少洗了两遍。出于“好心”,他悄悄把这个“秘诀”告诉了和他一起在打工的老老实实洗刷六遍的一个日本人。谁知那个日本人一听,竟惊讶地说:“规定要洗六遍就该洗六遍,怎么可以少洗两遍呢?”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中国留学生,在许多人眼里,这个老老实实的日本人有点傻。可是,中国就有一句老…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是一部较为深奥的作品,许多同学都很难从头到尾一遍读完。但是,本文的小作者却细心地品读《骆驼祥子》,一遍觉得不够,又读二遍、第三遍。  相似文献   

5.
玫瑰     
把这些玫瑰看上一遍,还想把它们看一千遍呢,不料一百遍就掉头而去,因为连玫瑰也不能看上一千遍啊。  相似文献   

6.
再一次找皓皓谈话,我又一次涌动起“恨铁不成钢”的心潮。一遍、两遍、三遍……我到底要讲多少遍才能唤醒这个“萌芽”中的他?  相似文献   

7.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自学成才,知识很扎实,亦很渊博,稍显遗憾的是他口才不是很好,肚子里的墨水“倒”不出来。上语文课时,他很少讲,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诵:一组一遍、二组一遍、三组一遍、四组一遍、男生一遍、女生一遍、全班一遍,诸如此类,不厌其烦。一节课下来,我们很少听到老师拓展的声音,也很少看见老师讲解的板书,有时能见的仅是刚上课时他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标题。  相似文献   

8.
《小火炬》2007,(10)
"飞呀飞,我要飞起来喽!"小田鼠拉拉一遍又一遍地从沙堆上冲下来,一遍又一遍地喊着他的格言,也一遍又一遍地变成了小"沙"鼠。  相似文献   

9.
有位评论家这样评说《阿Q正传》的欣赏过程: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而为一;第九遍,又一次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十一遍,扩大到全国;十二遍,  相似文献   

10.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11.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中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打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12.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在第一遍拨的时候,很快就挂断,稍等一会儿后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13.
读书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即第一遍会以一目十行的速度将全书浏览一遍。若有兴趣,则会一遍一遍反复咀嚼。因为只有在咀嚼之中,才能体会到书卷之美,那种超越众生的心灵之美。读《战国策》时读到苏秦第  相似文献   

14.
一、温度教师要与课文培养感情,不管什么课文,都要设法爱上它。怎样与它培养感情?读。一遍二遍,没有感觉;三遍四遍,哦,好像还不错;八遍九遍,嘿!还真是写得好!这时你会发现文字不再是普通的静止的东西了,它背后有声音,有形象,有画面,你能通过它看到、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三遍读书法著名作家茅盾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读,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纳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消化式(吸收种种精华)。茅盾的三遍读书法,有步骤,  相似文献   

16.
妻一遍又一遍地读孩子们的来信,眼圈一遍又一遍地发红。妻激动,妻高兴。  相似文献   

17.
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一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8.
一次,小马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朋友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拔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拔第二遍,然后通话。  相似文献   

19.
倾心之城     
张晔 《教育文汇》2005,(7):29-30
又是一场梦,梦里我一遍遍数着班里的孩子,却又一遍遍核不准数字,那种紧张真无法以言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一家餐馆打工,老板要求洗盘子时得涮6遍。一开始,他按要求洗,洗着洗着,他发现只洗5遍也挺干净,于是就只涮5遍,后来又减少到4遍,老板也看不出盘子少洗了两遍。出于好心,他悄悄把这个诀窍告诉了老老实实洗涮6遍的一个打工的日本人,谁知那个日本人一听,竟惊讶地说:“规定要洗6遍就该洗6遍,怎么可以少洗2遍呢﹖”事情传开后,再也没有公司聘用这个留学生,因为他缺乏诚信的精神,也缺乏认真的态度———做事马虎,总想偷懒。认真是什么﹖是一种责任,就是无论做什么,永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尽力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