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黄遵宪的日本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了解和介绍日本的人。他仰慕日本明治维新式的西化运动,明确提出以"日本为师"的政治主张,并积极推动实施;他对日本的侵略性有一定认识,警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主张加强中日友好往来。黄遵宪的日本观,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外国文化对近代的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黄遵宪是受影响最大的一位诗人。餐国地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意境、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影响。使黄遵宪的诗歌别树一帜。黄遵宪成为近代一位走向世界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1994--2004年以来黄遵宪的研究呈现出多方位、多层次的新面貌,黄遵宪的诗歌研究、诗界革命研究、民俗学研究、日本史学研究等方面,以明确的学科意识来规划和拓展黄遵宪研究,使黄遵宪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如有的论文研究角度大同小异,黄遵宪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广东,尤其是梅州,“黄学”未成为全国范围内显学。基于黄遵宪在中国近代史、外交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黄学”应走向全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是近代维新派中较系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少数“先进中国人”之一 ,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在戊戌变法过程中 ,他是实施变革最力、效果最好的维新派领袖。加强对黄遵宪及其维新思想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把戊戌变法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法律近代化离不开法律名词的近代化。中国法律新名词源于西方,而取法于东邻日本。先进的中国人在取法日本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其中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行文最早,影响最大。《日本国志》内存有大量近代西方法律新名词,近代中国人通过学习它,迅速地掌握了西方近代法律术语,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日本国志》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块巨石,黄遵宪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晚清是一个新旧交替、中西合流的剧烈动荡而变革时期。在中国由近代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黄遵宪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在此,以黄遵宪世界视野的诗歌创作思想与时代思潮之互动为纬,以黄遵宪忧世情怀的现实变革诉求及其不断发展创新为经,深入考察黄遵宪文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深刻影响。从纵横交错的宏观层面、从现代的角度阐释黄遵宪诗歌的艺术与思想的深厚蕴意。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该书以进化观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深刻剖析,集中体现了作者积极倡导变法改革的思想,其时代价值也在历史现实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黄遵宪五次到香港,写下了不少感怀香 港的诗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饱醮浓墨如此深情地抒发对香港感受的诗人。这些诗歌抒发了诗人以 "杜鹃啼血"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以"精卫填海"的强国决心,非常值得今人欣赏。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是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近代著名诗人。对这个结论,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但对黄遵宪所以创新派诗、铸新风格,成为近代著名诗人的原因,由于问题复杂,见仁见智,从黄遵宪诗友到现代研究者,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吴德潇以为:黄遵宪“性情深厚,识力坚卓,故能以雄直之气,达沈郁之思”。温仲和以为: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外交官,在其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坚持"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的外交原则,不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保护华侨权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给后人留下极其宝贵的外交经验,这些对我国外交史研究和推动当前外交工作有着较好的史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是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黄遵宪一生付出了极大努力。他极力批判旧文化,以出使国外为契机,逐渐吸纳西方文明。用于中国的维新变法,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并力所能及地付诸社会实践,对晚清的社会政治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也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在任中国首届驻日本公使馆参赞期间,深受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与明治思想界的重要启蒙思想家加藤弘之、福泽谕吉、中村正直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这种经历成为其形成渐进式立宪思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爱国诗人和维新政治家,他的君主立宪思想政体观是不完全等同于英日君主立宪模式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体模式。这种中国化特色是由黄遵宪个人才智和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合理内核和政治实践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与他长期的职业外交官经历有密切关系。研究黄遵宪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黄遵宪教育思想的内涵、分析他的教育实践过程及其对区域教育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对研究客家梅州地区教育发展历史,促进区域教育文化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的启蒙思想既是戊戌维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开启了五四启蒙思想的先河。他的启蒙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为指导,以经世致用、爱国救国为目的,表现了创榛劈莽、前驱先路的精神。受时代的局限,黄遵宪始终囿于君主立宪说,没有也不能与封建主义彻底决绝。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但他的诗界革命的综合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诗界",然而,这一点却又往往是被人们所忽略.黄遵宪的大使参赞工作便于他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别国变法成功之经验,唤起民众变革现实的欲望,以"诗界革命"为突破口进行思想革命成为黄遵宪人生的主要内容.从本质上说,黄遵宪既是一位觉悟很早,自觉程度很高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师夷长以制夷"积极尝试者,还是一位兴教育、开民智的主动实施者.他的"诗界革命"几乎包涵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有的进步因子,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次预演."诗界革命"以及围绕诗界革命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渠道和措施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晚年坚决主张以民族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他的"尚武"思想。他深入反思了清政府的对外战争以及国防建设,强调要打有准备的民族战争。他还认为,良好的外交工作将有助于民族战争的胜利。黄遵宪的"尚武"思想是近代世界民族国家弱肉强食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他更崇尚睦邻友好与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黄遵宪所诵“吟到中华以外天”为兴会点,通过对早期《申报》的文人活动及言说风尚的追踪,并结合黄遵宪的生活历程,为黄遵宪与早期《申报》之种种关联钩稽出一幅合理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中日甲午战争与黄遵宪晚年的民族国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重新解读黄遵宪咏甲午战争的诗,更能总结出黄氏晚年在总结甲午战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思想。首先,民族的救亡图存须要中国人养成民族国家观念,从而以全民族之合力对付列强的入侵。其次,要区别传统的“忠”和“义”观念与现代的民族观念:要用“中西合璧”来形成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再次,甲午战后,他依然坚持要战胜种族歧视,坚持民族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