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九令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1):75-78, 95
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中引用了许多有别于佛教题材的中国儒学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表现力,使其更具文学韵味。此外,这些典故对于作者研究、中日文学文献交流研究以及《日本灵异记》与《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的互补互证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日本灵异记》是日本文学史上佛教说话集的嚆矢,该书在编撰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元素,考察其中中国文学因子的渊源是出典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以儒学典故"尧云舜雨"的出典考察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将儒学因素向佛教世界转化的过程,揭示《日本灵异记》对中国文学接受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在编撰的过程中,不仅袭取了中国佛教文学,而且对中国的儒学典故也加以了利用,并通过比附的手法,将儒学典故这一文学元素改造成为佛教的内容,为宣扬佛教教义服务。文章以"孟尝七善"这一典故的出典及其使用意义为考察对象,揭示《日本灵异记》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4.
日本最早的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的编撰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内容方面,还体现在故事类型、故事情节、文学表现手法等方面。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考证对于更加清晰地了解中日文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灵异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其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儒学典故。不过,先行研究中并没有指出其中某些中国元素的出典,也没有考察借用的意义,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中国文学吸收和改造的方法。本文以"轩辕黄帝之阴阳术"为考察对象,考证出其应出自中国史书《史记》,认为作者景戒将《史记》中关于"轩辕黄帝"与"阴阳术"浓缩成一语,并将其与佛教人物和因果报应相比附,实现儒学向佛教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本细读和与中国相关文献的对比,发掘出化仙飞天、道法降鬼、尸解化仙等关键元素,揭示出神仙道教在《日本灵异记》中的沿袭与变异之特征。通过考察,可以认为该书是受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影响编撰而成的佛教说话文学著作,不仅受佛教、儒学影响至深,而且神仙道教文学也是其成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唯识学的重要经典之一,体系雄阔,妙义无穷。《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汉译版本共有三种,其中以唐代实叉难陀所译八十卷本的文义最为畅达,品目也较完备,因而在汉地流传最盛。同时也出现了一部专门解释其中难读难懂之字的佛经音义之书——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该书作为一部重要的佛经音义,其影响很快就传布到域外。受此影响,日本的一些僧人在该书的基础上编写了一本名为《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私记》(以下简称《私记》)的书。《私记》以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和日本大治三年觉严、隆暹等书写而成的《新华严经音义》为基本材料,同时采摭了其他小学之书。《私记》所引传统小学之书甚多,多处文字不见今本诸书,或与今本有异,这些差异大多与慧苑所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有关,这也进一步显示了《私记》与该书的密切关系;同时,《私记》所引故训资料亦有利于我们纠正今传诸小学之书之讹误。  相似文献   

8.
《日本灵异记》中有几则"不孝"故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日本人的亲子观。由于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在全面接受儒、佛思想后,必然会产生冲突。本文以《日本灵异记》中的"孝"与"不孝"为研究对象,从《日本灵异记》中展现的亲子关系、从亲子关系的变化看《日本灵异记》中的"孝"、《日本灵异记》中的"孝"的知识背景三方面来做出阐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这几则不孝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人虽然接受了"孝"思想,但并未完全消化,且具有儒、佛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国研究印度文学,历史悠长,汉译佛经中已有不少内容可以归人文学的范畴。要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印度文学,必然要使用"文学史"这种著作形式。在我国,最早的印度文学史的编写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许地山编写的《印度文学》。这本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0年出版,在我国印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对东晋汉译佛经材料关注不够。东晋汉译佛经对完善《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义烈 《九江师专学报》1998,17(4):57-60,56
在《诗经》诞生以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纯文学著作,文学史家在研究上古文学的时候,常从一些非文学的著作中寻取资料,《周易》一书就被不少文学史摘录引用。本文对《周易》与上古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以《大唐西域记校注》提供的版本异文和佛经音义书出具的引用异文为材料,利用文献学、训诂学、辞书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大唐西域记》中一些有价值的异文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国研究印度文学,历史悠长,汉译佛经中已有不少内容可以归入文学的范畴。要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印度文学,必然要使用“文学史”这种著作形式。  相似文献   

14.
《日本灵异记》作为佛教说话集编撰过程中借用了大量的儒学要素。通过对作品中的"丁兰木母"这一儒学典故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对中国的儒学接受除了通过引用儒家典籍的形式之外,往往还通过沿用与儒学融合后的中国佛教作品中的儒学典故。可以说,中国僧侣在编撰佛书的过程中通过借儒释佛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次儒佛融合,在日本通过僧侣的创作实现了儒佛在异国文化语境下的再次融合。  相似文献   

15.
《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之一,作者紫式部在文学领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她在长达54卷的历史故事画卷《源氏物语》中,频频引用中国古典文献,为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土壤中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通过考察平安时代女性作家紫式部的汉文学修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尝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借鉴汉诗文的故事原型创作出独特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前辈大师们讨论“浮屠”与“佛”的一条重要史料入手 ,对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浮屠经》作了重新评价 ,认为在东汉末年译经之前 ,汉译佛经中最可靠的只有译自大月氏犍陀罗语的《浮屠经》 ,而来自大月氏地区佛教的影响 ,是汉末译经以前的汉明帝、楚王英、张衡、襄楷等人佛教知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佛经汉译与《圣经》英译同是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讨论了佛经汉译与《圣经》英译对中英语言的影响,其相似性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用语、典故成语以及文学作品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五代后晋僧人可洪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关于佛经音义的专著,较完整的保存了当时所见佛经写本文字,纠正了诸家音义在文字考释方面的许多错误,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目前针对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韵、版次、俗文字等方面,极少涉及书中的联绵词如雕琢、嫉妒、蜘蛛、滉漾等。对其进行考释,既有助于联绵词之研究,亦可见该书载录中古汉译佛经词形丰富之一般。  相似文献   

19.
印度佛经中有大量的“譬喻”,这是印度佛教为方便教人而常用的讲经说法手段,汉译佛经保留了这些“譬喻”,并对中国禅宗经典《坛经》中的“譬喻”产生了重要影响。《坛经》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性经典,同时也是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本土禅宗典籍,《坛经》或继承或借用了这些印度佛经中的譬喻,但同时又有一些创造性的发挥和改造,从而形成了《坛经》譬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五代后晋僧人可洪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关于佛经音义的专著,较完整的保存了当时所见佛经写本文字,纠正了诸家音义在文字考释方面的许多错误,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目前针对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韵、版次、俗文字等方面,极少涉及书中的联绵词如雕琢、嫉妒、蜘蛛、滉漾等。对其进行考释,既有助于联绵词之研究,亦可见该书载录中古汉译佛经词形丰富之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