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理能量是人的心理系统中操纵和支配其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生物化学能量或生物信息能量,来自人类种族进化中形成的本能和个体生命历程中的认识与实践体验。从心理能量视角看。文学艺术无论是对作家(原创作者)还是对读者而言,都是为缓解其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心理势能而进行的一种转向攻击方式,即文学的本质是在作家(原创作者)和读者的转向攻击下以文学作品文本为中介的能量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
心理能量文艺学是一门建立在审美生理学基础之上并从文艺心理学中衍生出来的、尚处于探索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重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学科特征是以心理能量为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文学本质论、文学流程论、文学功用论、文学模型论、文学经营论和作品文本例论等六个部分。心理能量文艺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并为未来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某种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3.
无意识与创作动机有着密切联系,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为创作动机提供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创作动机萌发后,作家内心积淀的无意识在文学审美特质吁求下跃进为意识。审美意识的不断积累是构成创作内驱力的真正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经典定义为:"文学是审美的语言艺术"。然而,后现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文学文本发生了转向,即从传统的语言文本转向了以日常生活为文本,文学文本的价值特征也从审美转向了消费。网络文学文本的后现代性可以从网络文学文本创作主体、叙事方式和价值特征体现出来。网络文学文本的大众化、交互性、开放性、超文本等特征很好地诠释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文本形态。  相似文献   

5.
驿路文学是指以驿站以及驿路沿途风光为题材的一种文学现象。驿路文学是清代吉林流人创作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作者群的勾稽,创作心理的寻绎,艺术风貌的描摹,可以看出,吉林流人的驿路创作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构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流人驿路文学在清代吉林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促进了吉林文坛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姚斯和伊瑟尔作为其主要理论代表,都将视野从作者——文本转向了读者——文本,认为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一系列符号的堆积,即"第一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显现为文学作品,也即"第二文本"。当然,文学作品是读者与文本交互对话中产生的。在此理论视阈下,以读者为中心对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解释,具有里程碑式的方法论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寻根文学"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理论先于创作的文学思潮。寻根文学作家的创作大体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张扬与肯定,另一种倾向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的批判。寻根文学作为文学史上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文学流派,弘扬了传统文化,批判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同时,寻根文学还推进了小说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使得文学创作由政治话语开始转向民间话语,也标志着当代文学对政治的疏离,这种转向对于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接受美学运用到文学审美教育领域,意味着文学审美教育思路的一种转换,即从单一注重教师的传授转向既注重教师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的接受并重。运用接受美学观,以审美期待作为文学审美教育的切入点,以审美经验为文学审美教育的着力点,以“师生参与”为文学审美教育的互动点,以“第二文本”为文学审美教育的反馈点,探讨和研究文学审美教育接受者的接受是一项颇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以白话和自由体为标志的汉语现代诗,同以格律为定制,在文学史上被以“近体诗”指称的中国古典诗歌,究竟有没有文学类型学上的同一性,即两者是不是具备同一种文体性能,这是解决新诗创作继承与借鉴问题的关键。如果现代,白话诗与古代格律诗果真在文学体性上一致,也就是两者作为一种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10.
在e时代的社会情境中,各种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学被挤压到边缘地带.但文学的突围仍有许多有利条件,走向开阔地的通道也灼然可见,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文学的精神能量:要突出文学表现生活的现实性;要揭示作品人物的精神强度;要致力于培育国民的新的文化精神.对中国文学来说,还有一层意义上的突围,即如何从世界文学的边缘走向世界文学的广阔天地.应当深入探索并表现人类文化的共同根性,把文学的民族性与普世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中国创作,不仅对本国读者的心理吸收有极大的沁入性,而且对全球读者的心理吸收也具有很强的辐射性.  相似文献   

11.
最初以青年文学批评家知名的梁鸿,从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开始,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文学创作,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一时间成为中国非虚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因为兴趣、气质、写作偏好的原因,经由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梁鸿创作的体裁逐渐由非虚构文学转向了小说。2017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荣梦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这部小说被大规模修改,并更名为《梁光正的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产生了很大反响。从《梁光正的光荣梦想》的创作到《梁光正的光》的修改,这一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文本",透过这一"文本",我们可以窥视一部作品从发表到出版的过程中,作家创作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处身于文学活动(创作和接受)中的、一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心理的和物理的综合存在物,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开启虚拟文学世界;文学文本是处于创作维度的文学作品与接受维度的文学作品之间、并联结两者的一种语言事实性的、物理中介物。本文结合英加登的现象学文论和在二十世纪形成的文本理论,解析了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以上区分与关联。  相似文献   

13.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走到今天面临着一大课题,即在世界文明的匆匆进程中,文学如何摆脱意识形态的纠结,以自身的气质和情怀出发而进入某种最佳的创作状态,并进而进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白先勇自觉地追求独特的创作气质,在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接续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这样的一种情怀。新时代的文学该何去何从?从白先勇的创作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相似文献   

16.
肯定性视角与否定性视角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以一种潜在的心理为背景所遵循的参照观念,是他所持有的一种价值标准的反映.废名与鲁迅以这两种相异的审视视角切入历史,切入人类心灵深处,于其中寄托了他们各自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教学观是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和全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所建构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英美文学教学观认为文学教学的基础是正确把握文学教学的本质,关键在于文本的选择,核心是微观解码、由文本之"内"转向文本之"外"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具体措施有借鉴文学理论、文学教学与生活、创作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最后的归宿是道德教诲。  相似文献   

18.
童话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其心理机制是完成情感、视点和思维角度的转换与原始思维的回归,以童稚的心灵幻想出具有生命力的各种形象和奇异的景观,而意向活动又决定着童话创作的倾向性,以适应接受对象的需要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基本特性究竟是什么?文艺理论界以往一般认为是形象性,但也有人认为除形象性还有情感性,这后一种观点,近几年更有所强化。上述两种观点,主要是以静态眼光从文学作品内在涵蕴和外界表现方面着眼的,仅就意识形态化了的文学本身而论,是有其道理的。但是,如果运用动态眼光,从文学的鉴赏和创作角度,亦即从接受美学和创作美学角度,我们认为文学的基本特性应该是审美性。这是由文学的美学特质所决定的。下边,就这一观点以及文学审美性的实质问题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20.
张栩 《柳州师专学报》2013,(4):46-48,42
张玉清是以创作短篇少年小说为主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从早期对少年心理的描写转向了更丰富的童年内心世界的探索。少年萌动的情欲、时代激发出的复杂人性以及内隐在儿童内心中的人性悖论,成为作者解剖童年的切入点。绕过儿童文学内设的成规和禁忌,张玉清跨界的写作为儿童文学增加了文学的厚重感,也为之提供了拓展美学标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