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的第一个师父》这一鲁迅临终前念旧名文的疏证与考辨,发现这一文本的15个注释中的8个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注释;而且要使这一文本的注释显得完善,尚需增加9个新的注释.“05年版”的注释虽然比起“81年版”来,因时代原因出现的问题得到了纠正,但总的来看差别不大.因此,尽管《鲁迅全集》比现代中国任何其他作家全集的注释都要详尽,然而问题仍然很多,本文的疏证与考辨就是为将来出版的《鲁迅全集》的注释更加完善而做的前期工作.最后我们从这一文本的文体着眼,认为对鲁迅作品进行重新分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修订标志着鲁迅研究的进一步走向深入,其质量之高、影响之广,是其他任何一位现代作家全集所无法比拟的。不过,《鲁迅全集》的注释却存在诸多疏误舛失,影响其整体质量的提升。注释中人物注释疏误最多,或生卒年、或籍贯、或职官、或行实,其疏误类型繁多;有的注释条目未能反映最新学术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依然沿袭81年版疏误;有的文献资料引用不准确,写作不规范。  相似文献   

3.
通过史事辨识,殷夫的生年应是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2005年版《鲁迅全集》中《致白莽》篇注释说殷夫"原名徐柏庭,又名徐祖华、徐白,笔名殷夫、白莽"是迄今对殷夫的姓名与笔名的最正确的说法;殷夫1927年被捕经徐培根保释后被"关在家里"之说是不正确的;阿英是把殷夫的艺术创作与其生活身世相混同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有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前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第四卷五三四页《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的注说成立于一九二○年,这大概是根据茅盾《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宗旨》一文所说:“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十一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北京。”这是记错了,茅盾在《关于文学研究会》(见1959年5月《文艺报》和《文艺月报》)中已予以订正为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但没有指明是哪一天。丁景唐在《对〈鲁迅全集〉注释的几点意见》(见1959年第20期《读书》)中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鲁迅小说《离婚》中的"拆灶"情节进行民俗学解读,揭示其象征意义与历史渊源,从而对《鲁迅全集》中关于"拆灶"的注释做一疏证;认为绍兴等地农村旧时的"拆灶"与河北保定乡下的"砸锅"行为,都是古代殡葬礼俗中"人死而毁其灶"的变相残留。  相似文献   

6.
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的面前。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有三大改动:1.佚佚信的增收;2.鲁迅原的本校勘;3.注释的修改增补,在佚佚信增收方面,《鲁迅全集》增收了新发现的鲁迅佚24篇,其中有19篇将进入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增收了新发现的佚信18封,还收入了68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含日原稿和中译)约10万字。  相似文献   

7.
《文汇读书周报》 2 0 0 2年 3月 8日第 5版《新版〈鲁迅全集〉五大看点》 (下称《看点》)一文披露了有关《全集》新增文字及编纂情况 ,读后觉得颇多可商榷之处 ,遂即致函该报 ,然无回音。由于《看点》说新《全集》将于 2 0 0 3年 9月出齐 ,因离出版日近而搁置异议。然新《全集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家网透露:今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为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化巨人,北京大学昨天举行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座谈会暨《鲁迅大全集》首发式。据悉,这个版本的《鲁迅大全集》比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0卷本《鲁迅全集》增补700多万字,弥补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9.
“流产”《这个与那个》是鲁迅前期的一篇重要杂文,其中的《流产与断种》一节,不仅评论文章里经常引用,而且各种选本也多所收录。可是,自一九五八年《鲁迅全集》注释本出版以来,包括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是继《集外集》(杨霁云编)、《集外集拾遗》(许广平编)以后,比较齐全地选编了自一九三八年五月以来新发现的鲁迅佚文。此编选材精当,体例严谨,它承继了过去编集鲁迅佚文的优良传统,确系此版《全集》中尤具特色的一卷。然而,在个别篇目的系年、编排和选材方面似有可以商榷之处,以下拟分条列出,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1.
李■,何许人耶?1981年前出版的《鲁迅全集》做了注释,1981年再版时又重新做了注释(《鲁迅全集》第四集631页)。然而两次注释,虽然一次比一次具体了,却仍旧是述而不详,读者仍旧坠于五里雾中。 30年代上海文坛,一张以乌鸦为记的《涛声周刊》(1933年10月21日发行,第二卷第四期)上登载了一篇《读伪自由书》的读后感短文。作者署名李■。短文的末尾有这么一段: “……那天见鲁迅先生吃饭,咀嚼时牵动着筋肉,连胸肋骨也拉动着,鲁迅先生是老了!我当时不禁一股酸味上心头。记得从前看到父亲的老态时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日记(1933年8月1日)中曾记有以下一段文字:“……得胡今虚信,得陈光宗小画像一纸。”又,鲁迅全集》13卷108页收录鲁迅于1935年4月10日致曹聚仁信中曾说:“陈先生的漫画,望寄给我。他日印杂感集时,也许可以把它印出来,所流转的四个编辑室,并希见示为幸。”鲁迅先生文中提到的陈光宗先生乃我先父。这两段文字提到的肖像画一事,鲁迅先生情深意笃,令人神旺。往事如烟,这段故事已罕为人知,在《鲁迅全集x的注释中也语焉不详。我想就我所知,记叙如下,作为对鲁迅先生逝k60周年的纪念,并寄托对先父的哀思。先父陈光宗生于五914…  相似文献   

13.
满地荆棘满天云,前路先生认得清; 点起火把六百万,照人创造到天明。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著名的革命民主战士陶行知先生为《鲁迅全集》出版而写的祝贺诗。在鲁迅先生去世后的1938年,有二十卷之巨的《鲁迅全集》在上海出版。陶行知先生此时正在国外,他积极在国际友好人士和华侨中开展《鲁迅全集》的征订工作,许广平先生在这一年出版的《〈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颜黎民据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注释,颜黎民(1913—1947年)原名邦定,四川梁平人。一九三四年为北平宏达中学学生,次年以“共产嫌疑”被捕下狱。出狱不久,即化名以孩子的口气给鲁迅写信。鲁迅为什么在复信中着重谈怎样读书的问题呢?这一方面是对颜黎民来信提到此事予以答复,更重要的是,针对当时一部分文学青年中的不良倾向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5.
1981年版《鲁迅全集》收鲁迅所作书信1333件,其中大部谈到文艺问题,内容涉及文艺理论、文艺创作、文艺鉴赏等诸多方面。鲁迅的精辟见解,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大型辞书,《辞源》无疑给语文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中也有不少错误之处等待人们修订,许多人也发文参与了《辞源》修订工作。本文从《辞源》错误类型入手,以《辞源》修订本·建国六十周年纪念版为主要参考,举出了部份《辞源》中出现的错误及学者对这些错误的修订,以窥探《辞源》错误类型及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7.
关于鲁迅的名和字,几种“权威”的说法,都显得有点混乱。2005年版《鲁迅全集》中的《鲁迅生平著译年表》正文第一句称:“取名樟寿,  相似文献   

18.
林辰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1956年10卷本和1981年16卷本《鲁迅全集》的整理、注释和编修者之一,对于鲁迅辑录古籍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的贡献堪称独步。可以说林辰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鲁迅遗产的整理和研究的事业,同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个人修养方面亦自觉地以鲁迅为楷模,成为鲁迅精神与人格的赓续者,并完全融于鲁迅之中。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大型辞书,《辞源》无疑给语文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中也有不少错误之处等待人们修订,许多人也发文参与了《辞源》修订工作.本文从《辞源》错误类型入手,以《辞源》修订本·建国六十周年纪念版为主要参考,举出了部份《辞源》中出现的错误及学者对这些错误的修订,以窥探《辞源》错误类型及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20.
“绍兴师爷”的注释,见新版《鲁迅全集》(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二卷《朝花夕拾·无常》篇.1926年1月30日,陈西滢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致志摩》的信.信中诬蔑鲁迅“有他们贵乡绍兴刑名师爷的脾气”.为此,鲁迅在《无常》中借对故乡“迎神赛会”时“活无常”形象的记述,揭露鞭笞了貌似公正而实是维护旧势力的陈西滢一类的无耻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