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它专门制订了“中国口述历史计划”。  相似文献   

2.
《新上海档案》2006,(9):31-31
在“口述史”一片火爆的背后,暗藏着三种较大的隐患。一是理论先天不足。自1980年代口述历史从西方引入并在国内兴起以来,中国121述史学理论的阐发,多介绍西方口述史学理论,西方121述史学的理论性著作陆续被翻译出版,但还是难以掩盖121述历史理论异常薄弱、滞后的窘境。不仅缺乏独到的研究成果,远未形成较为完备的口述历史理论和方法,而且连口述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学科归属等问题也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口述档案”一词的来源出发,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口述档案”一词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口述档案产生的领域、口述档案的形态、口述档案的来源、口述档案的本质四个方面对所下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对有关口述档案形成过程与合法性的质疑进行了辨析,进一步阐明档案的本质属性应是历史记录性。  相似文献   

4.
徐晓杭 《新闻实践》2012,(11):70-73
“从史海中发现新闻,从实录中见证历史。”近年来,传媒界出现了许多冠以“口述新闻”、“口述历史”、“当事人说”,以及“解密”、“发现”、“档案”之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报刊栏目,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读者的眼球。学者认为最早的历史记录都是口述历史(如荷马史诗),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影音技术更让口述历史研究如虎添翼。口述历史与新闻业关系密切,美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学者艾伦·内文斯就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1948年,艾伦·内文斯于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第一座口述历史档案馆,这被认为是现代口述新闻与历史研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口述历史,实录新闻。作为时下一个正在热门的新闻现象,它与传统的新闻采编常规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工作要求?请看专家、学者和新闻同行的说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5.
口述历史与口述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口述历史、口述历史与档案工作、口述档案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口述历史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接到编辑的约稿电话,便开始在脑海里将过往的信息重新整合,寻找与档案工作有关联的线索。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做“20世纪妇女口述史”,十几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停步,但站在“档案”的立场上正经评说口述历史.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当国内史学界从介绍国外现代口述史学、肯定口述史料价值,到从事口述历史实践、收获累累硕果之时,档案界却还基本停留在对口述史料的探讨与争论阶段。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档案界同仁认同口述史料的档案价值,但档案界从整体上似乎还未做好将它“收编”的准备。面对口述访谈形成的大量的录音、录像带、转录文字稿、最终的完成稿以及受访者与访谈者签定的相关法律文书.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口述档案在不同的领域被人们称之为“活历史”、“活资料”或“口述证据”、“口述资料”、“口述史”和“口头传说”。早在二战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肯尼亚、斯里兰卡、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展开了这项工作,并得以迅速发展。在我国近几年口述档案工作方兴未艾,己被同行高度重视,己成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蒋蕾 《新闻实践》2012,(11):75-77
进入21世纪,我国电视媒体开始引入“口述历史”的新闻访谈方式,形成“电视传播与口述史的跨界之作”口述历史节目。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进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口述历史”资料积累,他在《电影传奇》中采用了许多见证人的独白。近年来,他又进行了《我的抗战》口述历史记录。8年时间里。崔永元采访了3500人,留下200万分钟的影像、300万张老照片.受访者平均年龄80岁。2005年,香港凤凰卫视推出由曹景行主持的《口述历史》栏目,强调“抢救记忆。反省历史”。同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纪事》栏目。一直至今,“口述历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新闻传媒出现许多打上“口述历史”标签的作品,许多媒体记者也投身于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定义:口述史(0ral History)是以录音访谈(interview)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近年来,我国史学界、文化界对口述史的兴趣日增。“首届中华口述史高级论坛暨学科建设”、“首届海峡两岸口述历史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等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1.
口述历史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意义及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金文坚 《图书馆论坛》2006,26(4):210-213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现代口述历史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了口述历史对于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标准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述历史档案”伴随着“口述历史”的生成而形成。但是,关于“口述历史”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有的专家认为,“口述历史”与回忆录、访谈录相同;有的认为,“口述历史”只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有的认为“口述历史”只是一种传承方法(注释)。这些分歧有利于研究的深入,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分歧也将逐渐缩小。我们认为,“口述历史”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口头讲述、并经采集者(史学、人类学工作者,也包括档案工作者)用标准方法记录整理的历史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应该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由事件当事人口述或事件亲闻者口头转述的,并经采集者以标准方法采集的,各种文字、声像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回顾了口述历史的渊源,分析说明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指出重视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于挽救历史资料,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史学研究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敏  王焱 《档案时空》2011,(12):13-15
“口述历史”亦称口述史学方法。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简而言之,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本人回忆等方式收集口传记录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敏  王焱 《湖南档案》2011,(12):13-15
“口述历史”亦称口述史学方法。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简而言之,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本人回忆等方式收集口传记录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口述档案:构筑民族的立体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历史不仅仅是档案馆中的现有记录,抑或史学家笔下的教科书,她也是大众的记忆聚汇。二战后,鉴于历史变迁造成史料散失的教训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述资料的调查工作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由此而产生的口述档案工作引起了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重视,成为愈来愈多国家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明古国,更应该以口述档案这一“活历史”的形式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立体记忆。  相似文献   

17.
唐蔚 《云南档案》2013,(9):42-44
本文向人们展示了口述史的基本发展历程,浅议口述史与口述档案的关系问题,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口述档案对历史的重要作用,认为口述历史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一部分或者补充,应该受到加倍重视。  相似文献   

18.
口述档案反映的是大众文化和大众记忆。鉴于历史变迁造成史料散失的教训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二战后,“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并得以迅速发展。由此而产生的口述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引起了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重视。中国,作为拥有数千年文明史和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更需要口述档案以“活历史”的形式来保存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民族回忆,因此,口述档案工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口述档案工作的建立和开展。  相似文献   

19.
王斐斐 《新闻世界》2014,(7):384-385
鉴于张学良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传奇经历,其口述历史备受关注。张学良的口述历史是一个体系,对研究张学良的生平和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分析《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张学良口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张对西安事变等历史内幕的回避,探讨口述历史中口述者回避部分关键话题的困局,分析口述者回避的原因,归类回避的话题,并从采访者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口述历史”现在是热门,是从西方引进的新观念。笔谈谈自己对国家综合档案馆从事口述历史的一些思考和感受,籍此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指正。[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