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163个离岸信息技术外包项目,以分层回归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中国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产业中任务不确定性与外部流程整合对项目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对项目绩效既存在单独作用,又存在共同作用.并由此期望通过对三者关系的认知,为中国接包方企业的经营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创新联盟的特定情境出发,将知识整合机制分为独立整合机制和合作整合机制两个维度,分析并强调了它们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基于多重理论视角,识别并研究了任务不确定性、联盟关系不确定性(联盟依赖和联盟冲突)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这两种整合机制的影响,认为独立型、合作型知识整合机制在这些前导变量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并给出了相关命题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动态能力理论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利用423家制造企业问卷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探究大数据分析能力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大数据分析能力显著促进了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共享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且在高度环境不确定性下,其促进作用更加显著;(2)由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共享能力构成的知识动态能力显著促进了服务创新绩效,且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大数据分析能力对服务创新的双元路径中知识共享能力为较优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理论研究,而且厘清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微观运作机制及触发效能发挥的具体情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组成维度的明确划分,构建出这些维度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客户知识获取、客户知识整合对共享活动和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客户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显著;共享活动对技术创新绩效也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共享活动在客户知识获取(客户知识整合)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完全(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共享活动在客户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不成立.  相似文献   

5.
李柏洲  周森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64-1572
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企业外部知识获取、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能力、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11种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20家实施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的航空制造类企业进行调查访问。运用SPSS17.0和AMOS7.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232份问卷中的各项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面对面交流和编码信息共享的知识获取方式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和企业技术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虚拟对话交流的知识获取方式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与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存在显性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存在显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治理理论与动态知识整合的研究视角,探讨了社会型知识治理、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整合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构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收集到的239个有效企业样本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有积极影响;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整合在社会型知识治理与组织创造力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且外部知识获取对内部知识整合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社会治理机制影响组织创造力的内部机理,而且也扩展了知识管理在组织创造力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企业知识惯性、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取我国珠三角地区的165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经验惯性不但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效果,而且还分别通过外部知识整合以及内部知识整合两个中间变量分别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效果;(2)企业程序惯性和资讯惯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都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程序惯性会通过外部及内部知识整合,仍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企业资讯惯性也会通过外部知识整合,负面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3)知识整合包括外部知识整合和内部知识整合,均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京京 《科研管理》2014,35(11):35-43
通过四家产业集群企业的案例研究,本文考察了技术学习惯例在外部知识获取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学习惯例强度在深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技术学习惯例多样性在广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论文工作深化了对产业集群企业内部技术学习行为和创新过程的理解,拓展了组织惯例领域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组织学习与产品创新的关系出发,分别讨论了知识共享、知识获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内部知识共享与外部知识转移都会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并且前者还调节着后者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关系,而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社会资本则分别促进了企业的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知识获取。  相似文献   

10.
陈明  周健明 《科学学研究》2009,27(4):580-587
 业从外部转移和引进知识是快速获取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综合成本最低的途径。本文利用结构方程对企业文化、知识整合机制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取我国环渤海地区的 155家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创新型文化不但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而且还分别通过人员交流以及团队交流两个知识整合机制分别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2)支持型文化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通过程序交流,仍然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机制包括人员交流、团队交流和程序交流,均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夏泥  胡斌 《科研管理》2016,37(5):141-149
针对隐性知识的隐蔽性、非结构化等特点,借鉴经验学习和知识转移理论,从任务视角出发用仿真方法研究了任务分配策略、任务到达速率、不同复杂任务比重对隐性知识学习的作用机制。仿真结果表明,以知识增长为目的的学习策略最有利于隐性知识学习;以当前时间成本最小化为目的的策略会引起原有知识的损失;随机分配策略对隐性知识学习无显著作用。任务到达速率衡量了员工的任务压力,适当增加员工任务压力能够极大地促进隐性知识学习。不同复杂任务的比重通过影响整体任务复杂度而作用于隐性知识学习,且任务复杂度与隐性知识学习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无论各种任务之间的比重如何,只要整体任务复杂度维持在适中水平,就可以显著促进隐性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业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重鸣  田茂利 《科研管理》2006,27(6):28-31,79
知识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强有力的战略武器,知识管理日益受人重视。大量实证研究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并充分肯定和强调知识创造过程的地位。本文以Nonaka提出的知识创造过程模型为基础,对知识创造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社会化、外部化、联合化和内部化)、知识创造过程的四个影响因素(能力、性格、信息冗余和领导等)以及对知识创造过程和组织创造力产生缓冲作用的任务特征变量等三个方面作了案例研究,进一步证实和拓展了Heeseok Lee和 Byounggu Choi 2003年提出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知识性工作,产品研发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传统的基于生产性任务细分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无法适用于这种管理情境。因此本文提炼出知识性任务的概念和复杂性的内涵,指出研发团队成员之间的认知差异是知识协调的重点,发现知识学习是降低或消除认知差异的根本所在。结合现有的协调机制,将团队的知识学习划分为成员的经验学习和协同学习,进而系统地描述了知识性任务情境下产品研发团队的协调机理。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es of information searchers’ topic knowledge levels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information tasks. Multi-session task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which enables the convenience of eliciting users’ topic knowledge during their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whole tasks. The study was a 3-session laboratory experiment with 24 participants, each time working on one subtask in an assigned 3-session general task. The general task was either parallel or dependently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session to elicit us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knowledge levels, task attributes, and other task features, for both the overall task and the sub-tasks.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users’ knowledge generally increases after each search session, but there were exceptions in which a “ceiling” effect was shown. We also found that knowledge was correlated with users’ perceptions of task attributes and accomplishment. In addition, task type was found to affect several aspects of knowledge levels and knowledge change. These findings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users’ knowledge in information tasks and are thus helpful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search and system design.  相似文献   

15.
郑江波  成芳  常家泰 《科研管理》2022,43(9):201-208
成员对研发任务相关内容形成一致理解往往需要彼此间进行以团队学习为核心的知识协调活动。为揭示微观视角下协调活动对知识异质性团队任务共识效率的具体作用过程,提炼了知识协调的基本原理及学习策略;借鉴Deffuant有界自信模型假设,构建了成员知识水平变化影响下的任务共识模型;运用仿真方法,研究了成员学习能力、信任阈值水平、知识学习策略及学习对象搜索半径对知识异质性团队研发任务共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员学习能力及其信任阈值水平与团队任务共识效率正向相关;成员知识学习策略及学习对象搜索半径对团队研发任务共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消极人际互动视角并考虑团队任务情境,构建了社会阻抑与团队知识共享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选取本土企业75个研发团队的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社会阻抑与团队知识共享显著负相关,但是这种负向关系取决于团队任务情境(即任务相依性)。具体地,在低任务相依性的团队中,社会阻抑与团队知识共享显著负相关;而在高任务相依性的团队中,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发项目中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研发项目中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的影响机制,我们把研发活动区分为创意产生类活动和问题解决类活动。首先我们分析了项目特征对于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的主效应,发现项目团队集权程度对隐性知识传递具有负向作用而其它项目特征对隐性知识传递均有正向作用;其次我们比较了两类活动中任务特征在项目特征对于隐性知识传递效果关系中的调制作用,发现在两类活动中任务特征的调制作用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最后,我们提出了简要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综述国外“搜索即学习”领域中“将信息搜索视为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探索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的知识变化主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方法/过程]围绕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用户领域知识结构的变化、用户系统知识结构的变化、用户知识变化的搜索实验任务设计、面向用户学习的信息检索系统优化设计4个分主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结论]第一,意义建构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地揭示用户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第二,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的学习同时包括领域知识学习和系统知识学习两部分,但是已有的研究却缺乏对这两个组成部分交互机制的探索。第三,已有的研究设计了面向用户学习的检索算法,并优化或开发了相应的搜索系统。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静态的软硬件任务划分与调度相结合的算法,可以同时获得给定任务集在该类平台上的软硬件任务划分和任务调度方案.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E+V)+V2logV+PVlogV). 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余凡  程虹  王超  余红伟  许伟 《现代情报》2014,34(4):7-12,17
网络数据采集是大数据时代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尝试着以任务在不同节点上采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作为调度指标制定动态任务调度策略,分别从任务调度策略、任务修改策略和任务回收策略3个角度构建任务调度模型,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其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动态任务调度模型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