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教育的科目,不是《周礼》记载的“六艺”,而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楚简记载的书、言、射、御、礼、乐,其中“言”的科目因西周“言礼”而设,又因“言礼”需赋诗言志而有诗教。西周春秋时代的诗,除了“诗”之外,还包括某些有韵的“书”,因此“言”是孔子“六艺”中诗、书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与张祜的诗集中,都有五言百韵这种特殊形式的诗歌。白诗《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与张诗《戊午年感事书怀一百韵谨寄献太原裴令公淮南李相公汉南李仆射宣武李尚书》两诗创作时间相距约30年,都是以五言百韵诗的形式感事书怀,表达其怀才不遇之情,但白诗铺叙多议论也多,张诗则学习杜甫写法,叙事中注重以史入诗。从两诗的比较中,可见中唐时期五言百韵诗这种形式的发展与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历史教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的孔子把《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传授弟子,其中《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而《春秋》则记录了鲁国的历史。这是迄今可查的最早的历史教材。从那时起至今天,我国的历史教育绵延不绝,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之中,禽鸟种类万千,其鸣声有不少与人们的某些语音相近;于是,前人便以鸟语谐人语入诗,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感受。这类诗歌,谓之“禽言诗”。 禽言诗起于宋代。宋代诗人梅尧臣曾作《四禽言》诗,后来,苏轼仿其作《五禽言》,他在诗序中云:“余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春夏之交,鸟鸣百族,士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至明清两代,禽言诗便盛行开来。 前人的禽言诗,各取不同之禽言入诗,  相似文献   

5.
刘景文 《现代语文》2006,(11):40-40,24
一、儒家“诗教”的内涵“诗教”这一提法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p1609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们知道《礼记》一书是由汉儒整理的西汉中期以前先秦儒家的理论著述,见于《礼记》的“诗教”主张虽然不能证明是…  相似文献   

6.
上博简《孔子诗论》简一所载“《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的文字对孔子《诗)教具有重要意义,“乐”应为“《诗》乐”,“文”指“《诗)的文采”。“《诗》志”、“《诗》情”和“《诗)言”构成孔子《诗)教的三大核心内容。孔子籍《诗》培养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情理涵养和辞令谈吐,由“志”——“情”——“言”的过程是君子以《诗》入学由浅至深、由内修至发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中的“文亡离言”究竟指代何意义,尚有疑问。本文通过对“文”、“言”在孔子的话句体系中的能指与《诗》教体系中所能进行分析,清楚地揭示出“文亡离言”中的“文”实质在孔子《诗》教体系中指书面语言,“言”实质是口头语言,反映了孔子《诗》教体系对《诗》的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教化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九言诗考     
九言诗起源于汉代民间,最早的完整作品出现在翻译佛经偈颂中。此后六朝时期谢庄创立了以五行数制作郊庙歌辞的传统,这使九言诗由小传统进入了大传统,但其对古代诗歌的影响不大。到了元末以明本中峰禅师的《九言梅花诗》为发轫,九言诗在明清诗坛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新诗九言体的讨论实际上可以看作中国文化数千年积淀的一种延续。  相似文献   

9.
李白好大言,在诗中常常表现为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以及爱用艺术变形的手法,还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意象的追求,因而形成其诗豪放飘逸的风格和瑰奇宏阔的美学特征。李白喜好大言主要跟他粗犷豪爽的个性和浪漫的气质密切相关,跟唐人豪迈自信、说话夸饰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还跟传为宋玉所作《大言赋》、《小言赋》和南朝至唐流行创作《大言诗》、《细言(小言)诗》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中的"诗以言志",指西周至春秋时士大夫在朝聘、盟会、享燕、祭祀等场合中,常常或歌《诗》、或赋《诗》、或诵《诗》、或引《诗》言志,微言相感。考诸《左传》《国语》中所载的歌《诗》事例及二书中所载的音乐理论,歌《诗》艺术有三个方面的审美效果:"美其声";"‘礼’化了的诗的乐章之义";"听音而知治乱,观乐而晓盛衰"。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于启发等都是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的内容。在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的过程中,他尤其重视诗歌教育。他曾告诫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意为不学《诗经》就茫然无知,什么也看不到,更无法前进。孔子如此教导儿子要重视《诗经》,并非是出于偏私,他也时常这样教导其弟子们:“小于何莫学夫诗!”更值得玩味的是,孔子还因为南容这个人经常诵读《诗经·大雅·抑之》中的句子,而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在孔子的时代,《诗…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三言"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篇“三言”之说可谓具有导论性质。但古今对此争议较多,故笔者通过字面本义阐释、实质功用阐释和三者关系阐释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梳理、辨析,以求对《庄子》有较为明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李雯 《现代语文》2007,(2):125-126
《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期,正值新旧交替之际,婚姻形态以及相关的一些习俗、观念与后世既有传承关系又相差甚远。那么究竟周人流行的是怎样的婚姻制度,又有怎样的婚姻习俗呢?德国著名民俗学家拉法格指出:“通过民歌,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的风俗、思想和感情。”(《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十五国风”作为西周春秋时期的“民俗歌谣之诗”,便是“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之诗。通览《国风》,其中近三分之二的诗歌反映或涉及了民间男女的婚恋题材,展现了西周春秋时代民间颇具特色的婚姻形态及婚俗风情。  相似文献   

14.
先看几个例子:(1)“这是我惟一敢保证不是废话的一句话。”(江南空气《废言——关于是否取消降级制的思考》)(2)“然寻检雅诂,废语多有可用为新语者。”(章炳麟《文学说例》)(3)“诗的语言绝不能容许废言废语。”([台湾]简政珍《诗的生命感》)  相似文献   

15.
西周早期诗教活动是诗在这一时期被使用和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途径,从贵族到平民阶层都普遍地接受了诗乐教育,掌握了大量诗歌,同时也接受了比附、隐喻、引导、启发等用诗的方法,为在各种外交场合断章取义地比兴用诗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诗教中也已贯穿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赋诗言志中的用诗与道德意义联系起来,在赋诗内容上也产生了影响。由此观之,西周早期诗教活动对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现象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诗言志"观念在先秦历经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进程。《尚书.尧典》提出的"诗言志",其内容始初应当与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社稷的活动有关。《左传》提出的"诗以言志",就是春秋时期所盛行的"赋诗言志"或"称诗言志"。荀子提出的"诗言是,其志也",不仅规范了诗"言志"的内容,而且确认了诗是"言志"的文体,奠定了作诗言志的诗歌创作论。从此"诗言志"说便成了中国古代诗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思想,给中学生的教育带来极大的困难;孩子性格缺陷的过分集中,学生厌学的林林总总.这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质是相悖的.为此,中学教育应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努力研究情感教育"三言"的信度、效度,即"情言相感,使其心灵受动;理言相导,使其明了事理;怒言相激,使其心灵震颤".  相似文献   

18.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19.
巴洛察 《家庭教育》2011,(12):45-45
姚舜牧是明朝官吏、学者。《药言》一书是他在广昌任知县时所写,原名《药训》,后人取药石之意,改为《药言》。  相似文献   

20.
张洪兴 《天中学刊》2007,22(3):51-54
《庄子》“三言”既是《庄子》文章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又是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郭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三言”。概言之,学者们对“三言”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三言”概念及比例(数量)问题、“三言”之间的关系、“三言”在庄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及“三言”的文体功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