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政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体系现状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比较,存在以下问题:指向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内涵的政策文本缺失,保证多元主体利益实现的政策层次单一,制定政策的前瞻性、全面性和合法性的工作有待加强。借鉴国外政策建设经验,可以将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体系框架划分为核心政策、支撑政策和环境政策,重点构建核心政策中的人才标准政策、课程管理政策、组织机构政策、质量控制政策和学习与公共服务政策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开展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必须明确质量保证的主体,落实主体的责任。然而,在当前远程开放大学质量保证实践中,对质量保证主体的界定并不清晰,责任划分也不明确。对质量保证主体的明确以及主体的地位、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推进远程开放大学质量保证工作,提升开放大学的办学质量。本文从主体的概念内涵出发,结合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实践,认为远程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证的主体为教师、学习者和管理者,并提出各主体间是基于媒体的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对于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远程高等教育来说同样至关重要。目前,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俄罗斯和中国也不例外。通过对中俄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比较,探索保证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方法,提高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促进欧洲教育质量保证合作,是博洛尼亚进程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标准与指南》(ESG)则是各参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在这一原则和框架下,克罗地亚颁布了《高等教育和科学质量保证法案》系列法案,成立了科学和高等教育局(ASHE),确定了高等院校自治和质量保证主体地位,完善了高校内部自我评估机制,提高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形成了信息公开制度,融入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组织,从欧洲、国家、高校三个层面构建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依法建设、外部质量保证机构独立、利益相关者最大限度参与、高校主体作用、以发展和持续提高为目的、信息公开、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对我国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一般问题人手,探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观、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和质量保证等问题,并参照国内外现行的质量评价体系,结合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包括资格认证、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既可作为一个整体的标准对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又可以一分为三,自成体系,独立应用,对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不同侧面进行评价,以此起到质量保证作用,促进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如何形成正确的远程教育质量观,如何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如何让劳动力市场认可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仍是未来我国发展高质量远程学历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调查亚洲典型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标准,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供学术参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调查研究发现,尽管亚洲国家质量保证的基本模式、组织形式、内容框架不尽相同,但以下经验值得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借鉴: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目的的全面性、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同一性趋势、远程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和标准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远程教育质量保证标准的科学性等。我国应尽快成立专门机构,直接负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工作,制定出全面、科学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标准。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是贯穿教育的生命线,文章研究以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为分析的切入口,梳理了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发展历程,从参与对象、评价方式、资源整合结果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双一流"建设的环境下,理性探讨我国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凸显的问题,透视美国的质量保证的内容与特点,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维护“生命线”的各项措施的有机体系。本文首先研究了英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接着研究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外部保证体系,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9.
远程高等教育完全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英国、韩国的开放大学和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实例。应当用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观评判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远程高等教育院校如要保证高质量,必须立足于建立和完善一套质量保证体系。传统高校在开展网上教学和举办网络教育时,应充分借鉴和吸取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教师培训质量影响教师发展和教师队伍的质量。目前培训机构在质量保证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但还不够系统完善,因此构建并完善教师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构建培训质量保证体系要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向谁保证,保证什么,谁来保证,如何保证。从保障主体的不同分析了内部和外部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质量的不同层面分析了机构的保障体系和培训活动的保障体系。同时针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出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建设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六条原则。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必须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目标,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高职教育缺乏教育系统化、师资不够专业化、实践活动不足、活动形式单一、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瓶颈问题制约创业教育开展,对此必须采取融入专业教育、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以利于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远程高等教育的自身特性决定着要保障质量就必须有相应的措施。美、英等国在这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其核心是质量认证制度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借鉴美、英等国的经验,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国际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证,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Using a multisite case study approach, this study explores quality assessment and accountability in Dutch university education. It describes their national system of quality assurance and the various models that are being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implement it. It summarizes the range of apparent effects and influences that quality assurance has had on Dutch higher education. Finally, it invites comparison with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o promote speculation abou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国家开放远程院校主要包括11所巨型大学,其学习质量保障主要围绕质量保障组织结构、质量保障政策与条例、质量保障活动目的、质量保障方法、质量保障主要机构和质量保障标准等方面展开。不同国家和地区开放远程大学质量保障的实施案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研究国际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we study globalization in termsof the diffus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modelsand practices between two ``core' regions, theU.S. and Europe, as well as within Europe,concentrating particularly on Germany andAustria. We examine the timing of theemergence and diffusion of quality assuranceand relatedly of strategic managementpractices. We then consider the prominence ofU.S. models and voices in Europe, addressingthe professional and political economic framing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Finally, weexplore local variations in the meanings andpractices of quality assurance and strategicmanagement. We emphasize the ways in which inthese ``core' settings, professionals areimplicated in the diffusion and adaptation of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even as their activities are shaped by largerstructures of global professional and politicaleconomies.  相似文献   

16.
专业质量的保障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通过分析英、美等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专业质量保障模式可以看出,外部行业协会介入的专业认证和同行学术评价的专业保障相结合模式对高等教育专业质量保障起了重大作用。我国的专业评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以来,在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工程教育类专业认证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专业评估的改革开辟了道路。但是我国的专业评估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举步维艰。借鉴英、美的经验及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成功的范例,应建立我国的专业认证与同行学术评价相结合双轨并存的专业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7.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内部质量保障为主体,外部质量保障为主导,前者主要是高校的自律机制和自适机制,后者主要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学术规范体系"为主线,从而形成了其独立自主、以制度促规范、互动而平衡的鲜明特征。给我国的启示有:建立起法制化、制度化运作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完善以"内部"为主体、"外部"为主导的体系构成;加强内外有效沟通和协调发展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远程教育以其崭新的教育模式和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包括政府、教育界、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焦点和核心之一是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要使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继续为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就必须重视和研究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本文试图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作理论上的探讨.为构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of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can complement other quality assurance endeavours being carried out. An analysis of a sample of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reports for pharmacy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Ireland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priorities of the regulatory professional body with regard to preparation for the profe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ports address issues that are of relevance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rovision of quality programmes and for their quality assurance. The article also consider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eports hold institutions accountable against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while also acknowledging th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of institution staff. Catering for both of these logics is necessary so that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can contribute effectively as a mechanism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cluding enhancement, in the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20.
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以及众多专业团体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它们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建设应着力提高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加强体系内不同组织之间的联系,广泛吸纳政府官员、高校校长、工商界人士等高等教育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