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位讲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问学生:"这杯水有多重?"有说20克的,有说500克的。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若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讲师在压力管理的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听众说:"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听众有的说20公克,有的说500克不等,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3.
正正上课时,老师突然拿起一杯水:"同学们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200克,也有人说300克。"是的,它只有200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1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1  相似文献   

4.
张杰 《初中生必读》2016,(Z1):21-22
有一位讲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讲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200克,也有人说300克。"是的,它只有200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讲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7,(7):49-49
心理课上,一位老师端起一杯水,问在座的学生:“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有的学生说40克,有的说500克不等。 老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端住它多久?”  相似文献   

6.
一位讲师正在给同学们上一堂如何缓解压力的课。他拿起一杯水,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同学们的答案从20克到500克不等,讲师说:“这杯水确切有多重并没有多大关系,我们要考虑的是你得拿着  相似文献   

7.
临近毕业,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们感到身心俱疲。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承受压力、适时放松自己和化压力为动力,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教师用故事开路:教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问:"这杯水有多重?"有的学生说20克,还有的说50克。  相似文献   

8.
一位讲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他拿起一杯水问:"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200克,也有人说300克。"是的,它只有200克,那么,你们可以端着这杯水坚持多久?"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端多久又有什么问题!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端1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端1小时,可能觉得手酸;1天呢?1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相似文献   

9.
一位讲师在给同学们上一堂如何缓解压力的课。他拿起一杯水,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同学们的答案从20克到500克不等。讲师说:这杯水到底有多重并没有多大关系,我  相似文献   

10.
陈玉芳 《学子》2012,(12):95-95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讲师拿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20克~500克众说纷纭。讲师回答说:"实际有多重并不重要,这要看我拿着它的时间。一分钟,没有问题。如果一个小时呢,我的右臂就会疼痛。再进一步,一天,你应该给我叫救护车了。当然每种情况下杯子的重量是相同的,但是我拿的越久,它就显得越沉。"他继续说道:"这就像...  相似文献   

11.
一杯水压力     
正上课时,老师突然拿起一杯水:“它只有200毫升。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 很多人都笑了:“200毫升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问号(?)与句号(。)、叹号(!)都是表示句末停顿的标点符号。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喜欢滥用问号,只要一看见句中有疑问词,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问号,其实,问号与疑问词并不总是连在一起的。下面这些句子都用了问号,请判断一下,哪些用得对,哪些用得不对。1.我与小聪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哪里?2.是你来找我?还是我去找你?3.难道你连这样浅显的道理也不懂吗?4.老师拿起一杯水问同学们:“这杯水有多重?”5.老师又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你会用“?”吗?  相似文献   

13.
压力     
教授向听众讲述如何正确对待压力。他举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从20克到500克,回答各异。“其实具体多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你举杯的时间。如果你举了一分钟,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问题,如果你举杯一个小时,20  相似文献   

14.
有 一 位 教 师 在 课 上 拿 起 一 杯 水 ,然 后 问 生 :“ 谁 知 道 这 杯 水 有 重? ” 学 生 有的 说20克 ,有的 说500克。教 师则 说“ 这 杯 水 的 重 量 并 不 要 , 重 要 的 是 你 能 拿 久 ? 拿 一 分 钟 ,各 位 一 觉 得 没 问 题 ; 拿 一 个 时 ,可 能 觉 得 手 酸 ;拿 天 , 可 能 得 叫 救 护 车 了其 实 ,这 杯 水 的 重 量 没 变 ,但 是 ,你 拿 得 越 久 , 觉 得 越 沉 重 。 这 像 我 们 承 担 的 压 一 样 。 如 果 我 们 直 把 压 力 放 在 身 上 到 最 后 ,我 们 就 觉 压 力 越 来 越 沉 重 无 法 承担…  相似文献   

15.
看过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教授给大学生做演讲。他端着一杯水,问听众:“大家猜猜看,这杯水有多重?”有的说50克,有的说125克,也有的说150克。教授不置可否,只是笑着对大家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拿着它一点也不累。如果我端几分钟,会怎么样?”听众答道:“没什么。”教授点点头。又问道:“如果我端一个小时呢?”“胳膊会酸痛。”教授又点点头,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伴随音乐,学生观看课件中的彩色图片,主要是自然界不同水域。)生:都是水,而且水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生:有些是海水,有些是湖水,还有些是河水。师:我这里也有一杯水,它和我们刚才观察到的水有什么不同?(教师拿水走下讲台给学生观察,提示可用眼睛看、鼻子闻、口尝,并强调不清楚的不能尝。)生:这杯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对,这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水,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物质。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水的世界,研究这清清的水。同学们,在你们…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用两种设计执教了“周长的认识”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在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第一次是这样设计的: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着两个图形提出: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图形的周长,那这两个图形你觉得谁的周长长一些?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非常积极地猜测,有的说长方形比正方形的周长长,有的说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有的说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那谁有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没等老师说完,有学生就举起了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8.
烧纸船     
<正> 今天,老师带了许多东西走进教室,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烧纸船。”大家听了,都觉得很奇怪:“纸船有什么好烧的,烧久了不就变成灰了?”大家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老师。老师先请程涛当助手,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只纸船、一杯水、一盏酒精灯和一铁架台。  相似文献   

19.
一件小事     
一天,妈妈在厨房洗菜。妈妈洗完菜后,刚要把水倒掉,我见了,马上拦住妈妈:“妈妈,老师说过要节约水资源,我们把洗菜水拿去浇花吧!”“好啊,你去浇花吧!”妈妈点头说道。我端着水盆来到花盆旁,用杯子舀了一杯水,哗的一声,就倒进了一盆杜鹃花里。接着,我又舀了一杯水,随随便便就倒  相似文献   

20.
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