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育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玉米育种界的发展变化对未来我国玉米育种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其持续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在玉米遗传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但是尚不能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其中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将多学科相结合,实现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多模块优化组装,对未来的玉米育种事业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综述了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致使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我国种质进行扩增、创新、改良(引进),丰富育种素材的种质基础,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否则很难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强优势品种,就难以改变我国玉米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玉米种质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外来种质利用,群体改良,转基因技术等。阐述了利用外来种质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来改良和拓宽温带玉米的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3,(10):139-141
<正>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3年组建并恢复玉米选育种研究工作,以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为重点,2003至2005年承担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四川省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内江市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内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科研体系建设",是内江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科技支撑单位。2004年至今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院(所)联合育种、联合试验"、四川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及预备试验、内江市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等项目。自开展育种工作以来,以收集、改良和创新玉米材料为指导,先后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数百份,含热带种  相似文献   

5.
特殊用途玉米新品种“高油115”与“中单9409”是高油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也称优质蛋白玉米),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玉米杂交种。它们来自普通玉米又高于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和遗传增值作用,经过终端产品加工业或饲料试验、农区养殖业体现出来,为高效特色农业增添了翅膀,为三高农业拓宽了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抗性、适应性等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谈谈玉米杂交制种对育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宋同明1937年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玉米遗传育种专家。1961年4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大)农学系并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进修,因业绩卓著曾被伊利诺大学7位美国玉米界知名教授签名,授予该校名誉教授称号。回国后,先后担任过遗传教研室主任,植物遗传育种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研究生"细胞遗传学"学位课的教学和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曾先后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顾问以及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和孟山都公司顾问等职务。1992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了"六五"至"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的高油玉米育种课题、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个国家跨越计划项目和两个与国外合作研究课题。著有《植物细胞遗传学》、《高油玉米》、《玉米遗传与突变性状彩图》等书,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并讨论了玉米DNA分子标记的类型、特点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双单倍体技术能够快速提供来自供体亲本的稳定纯系。目前,全世界有250多个作物物种应用了双单倍体育种,12个物种中培育了300多个来自于栽培种的DH系。玉米单倍体的选育和加倍技术较为先进。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较,双单倍体技术是选育玉米自交系的一种最快、最简便、经济和直接的方法,可以生产100%纯合的优良自交系。目前,该技术正在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岭 《今日科苑》2009,(12):149-149
文本结合紧凑型玉米的研究情况,提出关于我国紧凑型玉米种质创新途径和育种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玉米我国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诸多增产因素中,玉米新品种的贡献率达到55%左右。”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副主任李建生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2.
《西藏科技》2005,(5):61-61
目前适合于我国高产开发种植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号、高油6号和高油115等,由中国农业大学育成。高油玉米可以和普通玉米相邻种植,不必进行隔离。高油玉米接受普通玉米的花粉而结实,其子粒含油量降低很少。  相似文献   

13.
邱林权  张宇 《内江科技》2014,35(9):127-127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转基因技术拓展玉米传统遗传育种模式,取得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已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所谓转基因技术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采用基因枪或根癌农杆菌质粒介导等方法进行遗传转化、基因克隆,将目标基因转入到受体中,从而获得具有高产、优质的玉米产品,玉米转基因[1]育种是这项技术应用于玉米育种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自转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的历程和成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玉米品种改良工作发端于20世纪初期,一批留美学人引进现代玉米育种新法,为玉米品种改良事业尊基,50-70年代受政治运动的干扰,玉米品种改良进展缓慢,80年代以后,玉米品种改良取得较大的成绩,推广玉米杂交种成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玉米杂交种选育工作位居世界领先水平行列。  相似文献   

15.
<正> 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是1985年在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型科研机构。从1972年开始进行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1985年4月在全国改革浪潮的鼓舞下,建立一个集科研(科研所)、生产(良种场)、推广(推广站)、经营(种子公司)于一体,以科研促经营,以经营养科研的新型农业科研单位。我国第一个农业民办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最主要的饲料作物,培育利用低植酸玉米是提高玉米饲用营养价值,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低植酸玉米的遗传、育种、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低植酸玉米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谈紧凑型玉米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了紧凑型玉米的育种历史,接下来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玉米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害,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常造成玉米生产的重大损失。从玉米霜霉病的遗传表现、抗性基因的QTL定位效应及QTL与环境的互作、抗性的分子标记及抗性遗传多态性变异等方面对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就加强玉米霜霉病抗性基因克隆,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建立等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浅谈玉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玉米年产量位于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作为健康食品概念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玉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我国玉米深加工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5)
玉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相关的育种工作者都十分的重视育种工作的进行,培育出性状优良的玉米品种,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有效的借助基因工程对于玉米育种影响。当前,转基因玉米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研究,很多的国家也建立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玉米转基因理论和技术体系,我国也不例外,基于此,文章也对于基因工程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