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给以充分肯定,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他们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差生”也不例外。“差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谭春华 《教师》2010,(31):60-61
低年级的孩子就像那“幼小的秧苗”需要即时呵护.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功,他们都会期待老师的“态度”.作为老师,不要因为自己何等聪慧就希望孩子一步登天,也不要因为自己是何等优秀就期望每个孩子何等优秀,你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强加给他们。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在他们心里,不论是入学时的第一声“老师好”,还是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句“上课”,都是人生里最难忘的记忆。在这个九月,这个教师节,让我们听老师讲述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和老师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04,(6)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活泼可爱的孩子也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就如一本书,渴求着老师的欣赏,期待着老师的研读与认可;他们又如一片等待播种的土地,企盼着老师均匀播种。中队辅导员是离孩子最近的老师,我们要做的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的“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眼睛     
孩子们喜欢看妈妈的眼睛,更喜欢看老师的眼睛。孩子的心中,最神圣的莫过于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眼睛藏着妈妈的慈爱,又有妈妈眼睛里没有的威严。上课了,老师说:“看着我的眼睛。”于是看窗外的孩子扭回了头,叠纸飞机的孩子停下了手,他们的心儿飞进老师闪闪的瞳仁里。淘气的孩子做错了事,低着头,老师说:“看着我的眼睛。”他们抬起了头,在老师期待的目光里红了脸,心里增添了改正错误的勇气。游戏时,一个男同学装作“老鹰”,老师扮作“老母鸡”。“老鹰抓小鸡来了!”老师张开臂膀,护着她的孩子,身后的孩子们不时地发出愉快的尖…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在他们心里,不论是入学时的第一声“老师好”,还是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句“上课”,都是人生里最难忘的记忆。在这个九月,这个教师节,让我们听老师讲述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和老师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期,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很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最值得尊敬和崇拜的对象之一。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会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时时处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如果老师们都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即使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沉重。这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呢?我感到这样的孩子最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细心和关心 家庭不安定,孩子上幼儿园也会显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轻声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如果老师只是说“别理他,一会儿就好”,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打击啊。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爱抚,他多么希望能从  相似文献   

10.
杨启迁 《课外阅读》2011,(4):101-10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内容是指:只要对学生们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期望的效果。一般地说,表扬能使学生产生自豪感,而批评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就提醒教师经常创设一种“老师在期待着我”的心理情境,让学生从老师的表情、眼神、微笑、语言、语调中感到振奋,受到鼓舞,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无数的教育事实证明了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某方面存在着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渴求是相同的一期待着老师对他们的热情期待和肯定。  相似文献   

11.
曾良策 《湖北教育》2009,(11):56-56
老师该如何表扬和奖励学生才更有效?有的老师认为“触及学生灵魂的表扬最有效”;有的老师认为,只要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的,哪怕是“无声的表扬”,也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对面临高考冲刺的学生来说,许诺“奖励他们一个电子相册”,对调皮的后进生来说。承诺把他写进老师创作作品中,对害羞、内向的小学生来说,“奖励他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些都会是“最美的奖励”。  相似文献   

12.
牵挂     
“老师再见!” “张老师再见!” 随着这一声声的告别,为期两个半星期的见实习拉下了帷幕。 情难舍,人难分。虽然他们只是四五岁的孩子,但他们也有感情。看着自己喜欢的老师就要离去,他们出奇地安静,连最调皮、最好动的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让我为他们戴上一串串“幸运星”。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是每个老师最关注、倾注心血最多的学生,也是最令老师们头疼的学生。虽然人人皆知,走近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就是让他们摆脱学困的最佳途径。可是,“他们究竟最需要什么?”这一直是老师们潜心思索、却悬而未决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找到了许多解决学困生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学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是师德的核心,是搞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很多教育学家都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这就体现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情感效应”,也就是“爱的效应”,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并...  相似文献   

15.
准备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中国社会对卓越教师的期待是多么地强烈啊!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们期待自己能够受教于卓越的教师,那样的话,即便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也能够及时地得到老师的无私帮助、热情鼓励和有效指导;成千上万的家长们期待他们的孩子能够受教于卓越的教师,那样的话,即便自己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所疏忽,也不至于对  相似文献   

16.
龚燕 《辽宁教育》2006,(10):1-1
我们作老师的有多少次听到学生发牢骚:“老师太苛刻了,不近人情!”“老师真罗嗦,什么都要管,烦死人!”而我又多少次,虽然想告诉他们,自己是多么地爱他们,却无语凝咽,不知从何说起。孩子,我爱你们!所以我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一样爱护,一样期待,一样负责。从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月5日下午,和往常一样,槐林镇中心学校七年级6班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听他们喜欢的数学老师陈增玉给他们上课。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位大个子的年轻老师,虽然陈老师教他们数学课也只是短短的半个多学期,但他独特的教学魅力还是吸引了所有的学生,而数学课也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郑晓边加宁,小笛姐姐将你的“命题作文”交给我回答,希望我的“答案”能够使你满意。你的故事使我想起了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的实验:他到一个学校对部分学生做“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被测者都是些普通的学生。8个月后,由于老师的期待,这些学生的行为果然表现出好的发展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数学老师对你进步的期待变成了你努力学习的自我期待,你又用好的实际行动加强了老师对你的关注与肯定,这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试验。他们从某小学各年级中选出十几个班,对这些班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之后,把“优异学生名单”告知有关教师。所谓的“发展预测”只是摆样子,而“优异学生”的名单则完全是随意指定的。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这种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力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了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我期待     
我期待,这些刚刚步入校园的幼儿,每天早上不再粘在妈妈怀里涕泪长流地演绎依依不舍的“悲壮”。所以,我用最甜美、最灿烂的微笑来迎接他们;用最温暖,最亲切的拥抱来亲近、感化他们;用“亲亲爸爸、亲亲妈妈,高高兴兴离开家。做做游戏,听听童话,学前班就是我的家”的儿歌来鼓励他们。我蹲下来,擦净他们哭脏了的小脸,捋顺他们揉乱了的发辫,拍掉他们衣服上的尘土……总有一天,他们会感受到,学校也如家一般温馨,我就是他们共同的妈妈!我期待,当走进教室,看到每张课桌上不再杂乱无章,每双小脚边不再乱纸狼藉。所以,我会耐心地、反复地告诉他们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