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这篇论著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这个论断,言简意赅,对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做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朗读是学生“常常用着”的一种语言能力 朗读,是一种语言的能力。朱自清先生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解与欣赏,而朗读与了解、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与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若是离开了朗读,只靠默读和讲解,那只能学到一些皮毛的东西,根本了解不到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而若是发挥了朗读的作用,那情况就会大不同.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的必经步骤."(<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所以,不管新课程怎样改革,不管教法怎样出"新",朗读教学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应该加强.朗读教学是一株永远的常青树. 经常放声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培养起学生丰富而细致的感情,培养起学生优良的品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2、背诵本词。(二)能力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凡是教学过语文课的老师都明白: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注重朗读的训练。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自清老先生在《论朗读》这篇论著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它。"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许多老师也非常重视朗读的训练,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常抓不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进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 :  《绿》是职高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 ,体裁属于散文 ,而且是难得的美文。依据课文内容拟定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一 )知识目标 :①借景抒情的手法 (重点 ) ;②比喻的运用 (难点 )。 (二 )能力目标 :①培养朗读能力 ,感受语言美 ;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 (此部分有删节 )教学方法 :  ①朗读法  ②点拨法  ③讨论法  确定朗读方法是因为文章比较短 ,易于朗读 ,同时有利于学生语言揣摩 ,语感的培养 ,符合新大纲要求。我准确让学生通读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情况和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呢?一、现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对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比如朗读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  相似文献   

8.
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文言文语感的能力培养更是一个长期体验、训练、实践提高的过程。高中阶段若能将学生文言文语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教学,这对学生阅读、理解、翻译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文言文语感培养,首先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就是用清新明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通过不断朗读文言文,学生可以提高感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开发潜力,增强记忆;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可以突破性格障碍,陶冶情操,提升自信。具体做法如下:(一)课前预习时要大声朗读  相似文献   

9.
理解文章内涵,受到形象感染。朗读能力的高低,与朗读者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紧密相关。只有体会文章的内涵,理解文章的形象,学生才能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其朗读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可侧重朗读教学。朗读之前,教师必须简要介绍朱自清在 1927年“ 4· 12”反革命政变后的思想感情状态,使学生理解作者幻想超脱现实而不能超脱的苦闷彷徨的心情,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幽思来朗读课文,会收到好的朗读效果。   变换训练方式,激起朗读兴趣。朗读是一种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1996年《中学语文》第11期第10页)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能力呢?一、强化朗读训练朗读是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用普通话朗读是培养初中生语感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朗读训练有两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一、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要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三、教学过程:1.导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语文教学已步入运用多手段教学之路 ,手段越多 ,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越强。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愿意动口、动手、表现欲强等特点 ,我们通过尝试朗读能力的培养 ,促进听、说、写能力的提高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朗读就是一种有表情的诵读。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吟诵” ,认为只有拿腔拿调地读 ,才能进入文章的意境中 ,品味出其中的妙处 ,俗话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就证明了这一点。现代语文教育家也提倡朗读 ,认为朗读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朱自清曾说 :“朗读对于说话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都在尝试课程改革,寻找最适合本校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中,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通过教师读,提高能力。(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感受文章环境的读。(三)通过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朗读,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的能力。(四)通过朗读经典美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五)教师要注重朗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个小窍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有感情朗读中整体把握。有感情朗读,叶圣陶谓之美读,张志公谓之涵泳体味,朱自清谓之诵读。要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有感情朗读是  相似文献   

16.
与一般韵文不同,散文朗读要求尽可能流畅自然、平易生动。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春》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要想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文章的韵味、欣赏散文的美感,朗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朗读这篇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咬文嚼字,读出"趣"、"味";二是巧读"儿化音",贴近生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多感官相互交融;四是朗读与感悟结合,同时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2 .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 .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好景物、事物的喜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揣摩读技的巧妙与方法。3 .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二 )设置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课文通过选取春天最有特色的景…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在课堂上,要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读书时间.(2)培养学生朗读兴趣.(3) 朗读教学中体现层次性.(4)严把听说训练关,培养朗读好习惯.(5)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有效的朗读,有利于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文本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9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用"表明:朗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学生先天具有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无论是中考,还是平时的考试,都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考查。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不少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