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喜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如何让学生对电脑的激情长期燃烧呢?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学生对电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能协调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愉快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乏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我们应从教学情境中“导趣”,在课堂活动中“激趣”,在联系生活中“启趣”,让兴趣成为思品课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激发兴趣 促进思维陈静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起...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正说明了学生好学、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层次。李吉林之情境教学、邱学华之尝试教学、纪晓村之兴趣教学无不体现着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身处一线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模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三、变换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四、形象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指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产生兴趣后,就会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态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及时发现、培养、正确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何为“兴趣”?心理学对兴趣的解释是 :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具体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 ,它是学习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 ,也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巨大作用 ,已经为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所肯定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积极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内驱力,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9.
何伟忠 《教师》2012,(19):68-69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是学习成功的向导和推动力量,它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我国的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0.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学生在私下里议论他们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学科,其实这是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所在。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具体地说是学生有选择的、愉快的、力求接受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学习起来便会主动积极,兴致勃勃,废寝忘食,几乎会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有兴趣的内容和活动上,丝毫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此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  相似文献   

11.
<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探索某事物或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内在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可见,要让学生爱并且好语文,积极、主动、轻松、快乐、有效地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范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激发学生对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来源于对本学科的兴趣。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李琪 《考试周刊》2009,(12):149-150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位置比智力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陈浩 《小学生》2012,(9):79-7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提出: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有兴趣,富有感情色彩。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究知识。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兴趣、学习兴趣的界定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激发和引导人在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内动力,直接促进其智力的  相似文献   

16.
秦平 《教育探索》2001,(5):22-22
如何上好心理学课,是每一个心理学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是搞好心理学教学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总之,兴趣能推动人们去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如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产生兴趣,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锻炼科学文化技能.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大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推动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内在力量。孔夫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思”.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产生要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这是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机器的动力.反之,不会有积极的思维.围绕培养学文兴趣,初期,我们注意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在“明”、“活”两个字上做文章: “明”即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作用,以此激发他们的学文兴趣。通过采访自然科学家、阅览科学家谈语文学习的资料,高中同学现身说法等活动及收集因语文水平不好而影响了学好数理化的事  相似文献   

19.
安光源 《学周刊C版》2011,(8):117-1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能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除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之外,最持久的学习动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效果好,就能事半功倍。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情绪、态度的一种选择,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外部体现。因此学习兴趣也是一种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表明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